现代教育管理•2020年第9期
职业本科院校的专业布局与生成机理①
—以十五所全国首批职业本科试点院校为例
宋亚峰,潘海生,王世斌
(天津大学,天津300350)
摘要:职业本科院校的专业布局在数量多寡、冷热程度、服务面向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并按照多科专业协同、工科类专业引领、应用社科类专业驱动等布局模式形成特定的专业布局。特定的专业布局特点与模式,蕴含着原有专科层次优势特专业个体的自我进化、专业之间的竞合演化、专业系统与外部环境系统的动态协同等生成机理。为促进职业本科院校的发展,应外优环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制度标准;精炼内功,培育健康的专业生态,增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职业本科;专业布局;发展模式;生成机理;专业生态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485(2020)09-0105-09
D01:10.16697/j.l674-5485.2020.09.014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⑴,并从不同方面勾勒出了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改革的“四梁八柱”。为促进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2014年5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引导普通本科向应用技术性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⑵;2014年6月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培养一定规模的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并以举办本科职业教育为重点”;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并于2019年5月诞生了我国首批15所职业本科试点院校。
职业本科院校的试点是中国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探索,作为一种“新生”的院校类型,“职业本科”具有特殊的内涵与属性。
首先,从政策法规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
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其基本修业年限为四至五
收稿日期:2020-03-03
①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产教融合组织形态及其治理结构优化研究”(BJA190098)。
作者简介:宋亚峰,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潘海生,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世斌,天津大学发展战略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10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授予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的条件为“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O
其次,从现有研究来看,“职业本科”“应用型本科”等相关内涵界定,主要是通过分析实践类型的分化来界定的。根据人才结构理论,社会人才可以主要划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即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种主要人才类型内部又可细分为不同的子类型⑶。应用型本科是工程型人才内部不断分化的产物,其人才培养定位是工程型人才细分类型的子类型中偏重于应用性的子类⑷。应用型本科的内在属性体现在应用技术的核心特征上,应用技术以“技术知识”为内容手段来实现技术的具体应用与服务实践之
目标⑸。职业本科是学术性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融合地带,其课程设置要兼顾学术性与职业性⑹。其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于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与普通本科工程型和学术性的人才培养目标[7]。职业本科培养的人才的主要职责是将工程人员的规划与设计转化成技术员能操作与实施的具体方案,并从事相关的生产维护与管理工作⑻。职业本科的产生有其强烈的经济社会必要性,是人性化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需要⑼。日本、德国、英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为我们开展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启示[⑹。
最后,从职业本科的具体实践来看,当前职业本科教育实践方式有三种:一是嫁接型,即由普通本科院校直接试办职业本科专业[⑴;二是合作型,即由发展水平较高的高职院校与相关的普通本科院校合作开展职业本科人才的培养[⑵;三是自生型,即直接由新建或转型的职业本科院校开设职业本科专业[13〕。
综上所述,“职业本科”是为适应日益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多元的人才培养需求,通过发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优势,培养既掌握本领域专业理论知识又习得从事复杂工作需要的高层次技术人才的教育类型。职业本科有着鲜明的职业教育属性,主要培养面向产业链和岗位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从纵向看,随着应用领域复杂度的增加,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开始由以程序
性和操作性知识为主的技术技能应用型向以策略性和反思性知识为主的工程应用型转变,从横向看,普
通本科、应用技术本科和职业本科能够通过应用型专业的建设实现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从而能够较好地实现纵向贯通与横向融通(见图1)。
学术型硕博士专业型硕博士
知识生产
理论创新
学术型-
普通本科厂-
<转型
2工程应用型
策略思性知识
工程师
应用型本科(内嵌式)
职业本科厶
升格
I岗位
产业链
应用型
高等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
技术技能应用型
程序性知识
操作性知识
技术员
图1职业本科、普通本科与应用型本科关系
职业本科院校的试点,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机组成,是教育制度体系变革创新的重要突破”[⑷。如何实现内涵与特发展,是当前职业本科院校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将以我国首批职业本科院校本科专业布局为抓手,探究以专业建设为突破口的本科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二、研究设计
职业本科专业布局是探究试点职业本科院校发展定位问题的重要抓手。本研究将聚焦分析首批试点职业院校本科专业的布局特征、布局模式与生成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职业本科教育的治理路径。整个研究主要按以下步骤展开:第一,全面梳理最新的国家政策文件,以及15所职业本科试点院校的专业建设文件,确定本研究的数据和资料来源;第二,梳理国内外专业分类标准和相关研究,作为本研究的专业分类依据,并以专业分类标准下的专业单元为列要素,以15所职业本科试点院校为行要素,构建本研究的“专业布局矩阵”;第三,通过对专业布局的量化分析和层次聚类,归纳出我国15所职业本科试点院校的专业布局特征与发展模式;第四,在专业布局特征与布
106
局模式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背后所蕴含的专业生成机理,以及整个专业系统的自组织属性;第五,探讨职业本科教育的治理之道。
(一)专业分类依据
科学的专业分类是分析专业布局特征与生成机理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应界定专业的内涵,关于“专业”,《辞海》中将其界定为“教育实践活动中,中等专业学校或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而设立的学业类别”[⑸。“专业”对应的英文为“major”,又译为“主修”,主要由一系列有逻辑关系的"program(课程组织)”组成,基本相当于一个课程体系或培训计划[呵。现有研究认为,专业是一种人才培养的基本实体单位,这类实体根据社会分工和学科分类需要对专门知识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与学的活动[切。潘懋元教授则认为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阁,是根据学术门类划分或职业门类划分并以
课程组合成的专门化领域。专业建设主要包括制定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规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闵。在实践层面,世界各国的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发布了各自的专业分类目录,结合专业内涵与各类专业分类的标准,考虑到专业数据的可获得性和研究的科学性,本研究以《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为职业本科院校本科专业数据的统计依据。
(二)样本选择说明
在样本选择的过程中应关注样本的代表性、选择过程的科学性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等,本研究以2019年5月公布的首批职业本科试点院校为研究样本。首批职业本科试点院校包括了综合、工科、艺术、语言、财经等不同类型的高校,分布于我国不同地区,因此样本的代表性可以得到保障。此外,各职业本科院校的相关专业资料和数据均来自教育部和各相关高校,可以保证样本数据的科学性与可获得性。
三、职业本科院校本科层次专业的布局特征与模式
本研究以我国15所职业本科试点院校为观测样本,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为专业统计依据,以15所职业本科试点院校的专业文件和资料为数据来源,构建了专业布局矩阵。通过对各院校本科专业布局情况的量化分析和对运用层次聚类后形成的不同类型案例的深入分析,可归纳出我国职业本科试点院校的本科专业布局特征与具体的
专业布局模式。
(一)本科层次专业的布局特征
职业本科院校本科层次的专业布局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不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社会服务能力。根据本研究构建的专业布局矩阵,通过对各院校专业布局数据的量化分析,即可归纳出我国职业本科院校的本科专业布局特征(见表1)O
表1:职业本科院校本科专业分布及关联专科专业情况
职业本科专业名称频次关联专科
专业数
职业本科专业名称频次
关联专科
专业数
职业本科专业名称频次
关联专科
专业数
机械设计制造
及其自动化
929网络工程36油气储运工程12汽车服务工程97市场营销226金融管理12电子商务815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8应用韩语11物流管理714音乐表演27应用俄语11软件工程63舞蹈表演29商务日语13计算机应用工程61通信工程242机械电子工程115土木工程626服装与服饰设计24印刷工程16工程造价68学前教育28旅游管理112财务管理52工艺美术229化学工程与工艺115商务英语53电子信息工程225水路运输与海事管理11
107
续表1
职业本科专业名称频次关联专科
专业数
职业本科专业名称频次
关联专科
专业数
职业本科专业名称频次
关联专科
专业数
会计510护理26制药工程12智能制造工程51工业机器人技术21健康服务与管理16物联网工程54数字媒体技术211航海技术11环境艺术设计4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37美术138数字媒体艺术48车辆工程215播音与主持12国际经济与贸易44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33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13大数据技术与应用41智能控制技术11新能源汽车工程12视觉传达设计39信息安全与管理11道路桥梁工程11数据来源:根据教育部和各相关院校数据整理汇总
1.从数量上看,“冷热”差距明显,冷门专业的区域特突出
首先,从数量看,首批职业本科专业主要分布在54个不同的专业,26个专业类,不同的专业与专业类之间内部“冷热”差距明显。其次,从热门专业的分布看,主要“扎堆”分布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工程”等专业;从热门专业类的分布看,主要集中于“机械类、计算机类、设计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工商管理类、电子信息类”等专业类,冷热门专业与专业类之间差距明显。最后,从冷门专业的分布看,冷门专业的区域特突出,54个不同的本科专业中有20个专业仅有1所院校开设,形成所谓的“冷门”专业,“冷门”专业占首批职业本科试点院校本科专业总数的37.03%。分析这些本科冷门专业可以发现,冷门本科专业的区域特十分突出。例如,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开设的“水路运输与海事管理和航海技术”专业,立足于海南省特优势资源,服务于海南省自由贸易港建设和海南海洋经济的发展。“航海技术和水路运输、海事管理”专业虽然在首批职业本科试点专业中属于“冷门”专业,但却精准对接经济和社会重点领域的“海洋产业”,以及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中的“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领域。
2.从专业服务领域看,专业布局基本覆盖经济社会重点领域,热门专业紧贴制造业重点领域分析我国首批15所职业本科试点院校设置的54个不同的本科专业对接的经济社会领域可以看出,首批职业本科试点院校的本科专业布局基本覆盖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的“制造业、服务业、交通运输、战略性新兴产业、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文化产业”等经济社会重点领域。从热门专业分布情况来看,首批职业本科试点院校的热门专业较好地对接了《中国制造2025》和《制造业人才发展
规划指南》中提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制造业重点领域。因此,从整体上来看,首批职业本科试点院校的专业布局为其较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重点领域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职业本科院校在现代农业、水利等领域专业布局相对不足。
(二)本科层次专业的布局模式
svg怎么转为pdf职业本科试点院校的本科专业布局特征是从“职业本科院校设置了哪些本科专业”的角度,展示了首批职业本科试点院校专业设置的集聚和分散特征,以及现有专业的主要服务领域,而专业布局模式主要关注在一所院校内部不同的专业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由于每一所院校所处的地域环境、史、办学定位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不同高校的专业布局呈现出相异的模式。通过对首批职业本科试点院校本科专业布局矩阵的层次聚类分析,并根据各院校专业布局的相似程度,对其进行“亲疏远近”的层次聚类分析,得到专业布局模式层次聚类图谱,在层次聚类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聚类结果,对不同类型专业布局的院校进行深度案例分析,可以归纳出我国职业本科院校的本科专业布局模式(见图2)。
108
图2职业本科试点院校专业布局模式层次聚类图谱
1.多科专业协同模式
根据层次聚类的结果,南昌职业大学、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广西城市职业大学等院校根据专业布局的相似性被聚为一类。分析具体专业布局情况发现,采用此类专业布局模式的院校,在学校的专业布局过程中,强调走综合化和多科性的发展道路,注重专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和多样化专业生态的培育。例如南昌职业大学积极对接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重点布局了“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商务管理、文化教育、艺术创意”等骨干专业,基本形成了商科、工科、文科协同发展的专业体系。多科专业协同发展模式的职业本科院校不仅在专业数量上处于领先地位,也形成了较好的专业生态,提升了院校专业调整的灵活性,为不同专业的交叉融合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为多类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现实基础。
2.工科类专业引领模式
根据专业布局相似性的聚类结果,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等高校被聚为一类。此类院校专业布局的共同特点是工科类专业是其优势专业,工科类专业是“应用硬科学”或“技术科学”,以机械工程为代表,这个领域的专业“发展目的性强,注重实用性,一般通过硬性知识获得实际技能”⑵]。工科类专业在培养技术型人才方面的独特优势,使得通过工科类专业引领其他专业发展成为了职业本科院校专业布局的最重要模式。如西安信息职业大学设置以“软件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应用工程、交通运输”为主的工科类专业,通过工科类专业的发展,辐射引领学校其他专业的同步发展。
3.应用社科类专业驱动模式
根据专业布局矩阵中各院校专业布局的相似性,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和成都艺术职业大学等院校被聚为了一类。采用此类模式的院校专业布局以应用社科类专业为主,并形成了应用社科类专业。以应用社科类专业驱动为专业布局模式的职业本科院校主要为语言、财经、艺术等类型的院校。此类院校通过打造自身的特优势社科类专业来驱动其他专业的同步发展。应用社科类专业从知识的分类角度看大部分属于“应用软科学”⑵],此类型的专业强调通过软性知识获得技能,十分关注具体的职业实践。应用社科类专业强烈的职业导向性,使其成了与“工科类专业引领模式”相得益彰的职业本科院校另_专业布局模式。
10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