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卷第2期
Vol.36 No.2
2021年05月May  2021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to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文章编号:1001 - 4217(2021 )02 - 0073 - 08
高校统计专业课程设置合理性的问卷调查研究
—以嘉应学院为例邓春亮,刘相
(嘉应学院数学学院,广东 梅州514015)
摘要本文探讨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合理性的相关问题.通过建立课程设置合理性的评价 指标体系,并设计五星级问卷对嘉应学院数学学院应用统计学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对收集
的各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学生对现有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合理性的总体评 价结果为基本合理.此外,运用方差分析对不同性别和年级学生给出的总体评价进行差异性 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学生给出的总体评价没有显著差异,而不同年级的学生给出
的总体评价存在显著差异,且高年级学生较低年级学生给出的评分低,这表明统计专业课
程的设置要考虑课程的实用性.最后针对现有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统计专业;课程设置;合理性中图分类号0212.1 文献标识码A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今天,各类统计方法、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的应用等对经济
发展、社会进步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产生 的数据成倍增长,数据可挖掘价值越来越高,社会对与数据紧密相关的统计专业人才的 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高校统计专业在培育统计专业人才方面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孔高校
要培养一批优秀的统计专业人才就必须要有科学的统计专业课程设置然而,大数据
时代环境下,统计学专业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一个本科院校设置的统计学专业能否应
对时代的挑战,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賈
本文通过建立统计课程设置合理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课程设置、师资环境、考 核方式、各类课程、市场需求和总体评价),对嘉应学院数学学院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学
生展开问卷调查,收集评价指标数据•根据学生的具体评价,研究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
学生给出的总评评价的差异性.此外,本文还通过调査来研究影响学生评价的主要因素
和现有统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以期能为高校统计专业的建设和完
善提供参考.
收稿日期:2020- 12- 18
作者简介:邓春亮(1984—),女(汉),广东省兴宁市人,讲师,研究方向:数理统计.E-mail : ******************. 基金项目:嘉应学院教学改革项目(JYJG20170201)
74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6卷
1统计专业课程设置合理性评价
1.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问卷设计上,我们主要考虑课程设置、师资力量、考核方式、各类课程,市场需求
和总体评价等6项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其中课程设置指标含6项评价内容,师资力量指 标含4项评价内容,考核方式指标含5项评价内容,各类课程指标含5项评价内容,每
一评价内容均使用李克特5级量表I 暧计且均为单选题,具体评价内容如表1所示.
评价指标评价内容
15
评价的分值与含义
2
3
4
表1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赋值
课程设置
课程门类,课程内容,课时安排,
课程目标,学习目标,学习要求
非常不合理
较不合理基本合理较合理非常合理师资环境师资队伍,教学水平,教学条
件,教学环境
非常不合理
较不合理基本合理较合理非常合理考核方式
书面作业,上机作业,综合性
实验,课程小论文,期末考试
数学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
非常不合理
较不合理
基本合理
较合理
非常合理
各类课程
程,计算机编程课程,专业选 修课程,公共必修课程非常不合理较不合理基本合理较合理非常合理
市场需求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效果能否适应未来市场需求
完全不能比较不能基本能能完全能
总体评价
统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总体评价非常不合理
较不合理
基本合理较合理
非常合理
1.2问卷的调查与收集
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法,于2020年3月1日至3月3日,对嘉应学院数学学院应用
统计专业大二、大三、大四及近两年毕业的学生共312人进行问卷调查,收回204份问 卷,删除两个大一的问卷(大一学生对统计专业课程还没有太多了解,故不考虑在内),
最终得到202份有效问卷,有效问卷占比为202/204 = 99.02%.
1.3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在性别分布上男生70人,女生132人,男
女比例为1 : 2左右,说明在嘉应学院数学学院 应用统计学专业中,女生所占比例较大,在年 级分布上,各个年级的人数都在50左右,其中 已毕业学生是选择在近两届毕业的学生,频数
分布如图]所示.
1.4问卷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频数分布图
通过对问卷合理性量表的信度检验问,得到Alpha 系数为0.973,表明问卷量表设置
第2期邓春亮等:高校统计专业课程设置合理性的问卷调查研究75
合理,可信度高;通过对问卷合理性量表的效度检验问,检验的Bartlett统计量值为5521.240,显著性概率P值接近于0,KMO值为0.958,说明问卷量表的设置具有很好的效度,可以保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
2结果与分析
2.1合理性评价指标的结果与排序
根据学生给出的各项评价内容的评分,整理计算出每一评价指标的评分均值,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2评价指标均值与标准误差
变量名称评价指标均值标准误差
X1课程设置  3.2650.7227
X2师资环境  3.3510.7429
X3考核方式  3.4080.7038
X4各类课程  3.4240.7176
X5市场需求  2.6880.7308
X6总体评价  2.9900.8405
由表2可知,各项分值均在3分附近,表明学生认为学院的统计专业课程设置基本合理•对各项指标按评分均值大小进行排序,排序结果为
X4>X3>X2>X1>X6>X5.
其中,各类课程排在首位,考核方式排名第二,师资环境排名第三,课程设置排名第四,总体评价排名第五,市场需求排在最后•说明学生总体上肯定学院开设的各类课程,认同各门科目的考核方式,肯定学院的师资环境,认同课程的具体设置,对学院统计专业课程设置总体上持肯定态度,但各项评分仅在3分附近,评价结果仅为基本合理•特别是市场需求仅2.688分偏低,说明学院统计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效果还不足于适应未来市场的需求,提示学院应在统计专业培养目标上应多考虑市场需求.
2.2性别、年级间总体评价的差异性分析
本文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酹究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学生给出的总体评价的差异性•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性别间的检验统计量F=1.389,P=0.24>0.05,表明不同性别的学生给出的总体评价差异不显著,由表3也可清晰的看到,男女生给出的总体评价平均值非常接近;而年级间的方差分析检验统计量F=5.192,P=0.002<0.05,表明不同年级间给出的总体评价差异显著.
表3性别、年级对总体评价的均值分析
均值性别男  3.086
女  2.939年级大二  3.148
大三  3.224
大四  2.814
已毕业  2.681
进一步,对不同年级学生给出的总体评价的各项评分进行pearson卡方检验叫这一研究中,由于非常不
合理选项和非常合理选项的频数过小,出现了0频数,因此将非常
76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6卷
不合理选项并到较不合理选项组别中,将非常合理选项并到较合理选项的组别中,合并后的频数结果和pearson卡方检验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不同年级学生给出的总体评价中的基本合理和较合理选项的选择没有显著差异,而较不合理选项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其显著性概率P值0.002<0.05.另外由表3可知,越是高年级学生,给出的总体评分越低,特别是已毕业学生给出的总体评分最低,这与学生就业后,对专业课程有了新的认识有很大关系.
表4年级与总体评价交叉表
总体评价
较不合理,欠丰富,看不清楚应用方向基本合理,实用但
还看不到应用方向
较合理,与实际问题
联系较紧密,实用/P大学编程课是学什么的
年级大二112320
大三83020
17.1290.009
大四14218
已毕业211610
14.549  3.713  6.188
P0.0020.2940.103
3统计专业课程合理性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3.1统计专业的职业性与专业性的影响
诚如美国著名教育家弗莱克斯纳所指出的那样,大学教育的“专业性”和“职业性”有着本质的区别,专业是学术性的,没有学问的专业是不存在的*叫而很多学生认为专业课程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是因为大学教育的“职业性”不足,因此本文对影响学生评价的专业的“职业性”与“专业性”及其他方面因素进行调査,具体
结果如表5所示.
表5职业性与专业性的影响分布
频数频率/%
专业的社会需求和就业前景14370.79
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实用性1396&81
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13767.82
专业对生活和工作产生的影响8341.09
学校对专业的重视程度与师资力量是否雄厚7939.11
其他2110.40由表5可知,占比最多的确实是“职业性”选项:专业的社会需求和就业前景,有70.79%的学生选了该选项,由此可见,学生的评价受专业的“职业性”影响很大,这也是社会就业形势造成的偏向•占比第二的是“专业性”选项: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实用性占比为68.81%,说明“专业性”也是影响学生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再次是学生自身的因素:对本专业的兴趣占比为67.82%,排名第三,说明学生对专业的
兴趣也是影响学生评价的一大因素•然后是专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影响占比为41.09%和学校对专业的重视
第2期邓春亮等:高校统计专业课程设置合理性的问卷调查研究77
程度与师资力量是否雄厚占比为39.11%,最后是其他方面占比为10.40%.
因此,在就业压力逐渐增大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应该承认课程“职业性”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提高课程“专业性”的教学,并且尽努力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
3.2课程教学方法的影响
得当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正如宋代教育家朱熹所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叫统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也是影响学生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教学的有效性主要通过教师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实现•通过调査,统计专业学生选择的教学方法的频数分布如表6.
表6学生选择教学方法的频数分布
频数频率/%
案例教学法16280.20
讲授法13868.32
实验法1195&91
实践教学法10953.96
讨论法7637.62
由表6可知,选择案例教学法、实验法和实践教学法等3种教学方法的学生,分别占80.20%、58.91%、53.96%,而关于传统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和讨论法分别占68.32%和37.62%,说明统计学专业学生对具有统计特的案例教学法、实验法和实践教学法的认同度较高,同时也认可传统的讲授法和讨论法的重要性•的确,特别是数学类基础科目的学习,传统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是必要,因此统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应在传统教学方法上开展具统计专业特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效率.
3.3学生自身缺乏专业能力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环境下,统计专业学生所从事的主要是实际数据分析处理工作,这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
理论基础,还要熟练运用相关统计软件进行建模分析,还需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等学生自身能力的缺乏也是影响学生评价的重要因素•通过本次调查,统计专业学生认为自身缺乏专业能力的频数分布见表7.
表7学生认为自身缺乏专业能力的频数分布
频数频率/%
数学基础能力15878.22
实践训练能力14772.77
数据处理与计算编程能力12159.90
专业理论知识与统计方法9346.0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