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数控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在分析一些带有计算的工件时,学生常常会在计算上出现错误。而学生在等级考试中,中级工中的计算有两处左右,高级工中的计算有4处左右。那么,在中职教育中的《数学》如何能够更好的为专业课服务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总结。
1我校使用《数学》教材的现状
我校现在采用的《数学》教材,是基于“够用、实用、适用”的原则,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根据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学课以及各专业课教学内容安排的实际情况,在《数学》(第三版)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的数学课系列教材。这本教材能够正确把握数学课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客观分析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的要求。在内容安排上,注重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力求为后续专业课打好基础,同时兼顾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提高其综合素质。
2合理制定与专业课相适应的教学计划
马克思说:“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的运用了数学以后,才算达到完善的地步。”那么如何才能使数学更好的在专业课中应用?这就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需要专业课教师和数学教师之间多加联系,特别是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需要两者共同制定。使数学课教师了解数控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如用到哪些数学知识,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时间用,以及怎么用等等。弄清楚后,数学老师可以在不违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调整和改变教学顺序。同时专业课教师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本专业的哪个部分需要哪些数学知识,共同
达到教学目标。
3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在分析图纸计算时,学生之所以不会计算是因为他们数学知识掌握的不牢固,那他们为什么掌握的不牢固?是因为他们觉得数学比较枯燥,知识结构十分严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如果在数学教学中,一味的分析概念,推导公式,学生学习起来相当怨倦,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3.1在数学讲课中要遵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乐学、能学”为目标
在讲解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上,要强调由浅入深,讲究循序渐进,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要通过引用实习中的案例和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能够容易的了解和学习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2在讲授过程中,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性
例如,在讲过一个例题后,尽量举一些与专业有关的例子,并设置一些“想一想”、“做一做”、“专业探索”和“知识扩展”等等环节,以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4引用专业课例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有些学生公式记得非常牢固,但是到用时却不知道如何去使用,说明他们缺乏数学的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讲课时,要多引
用专业课的例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并且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在讲解相似三角形时,引用数控编程课中G02/G03的应用,如图1所示,让求出图中所示节点的坐标。大学编程课是学什么的
图1
在图中,ΔABC 和ΔDEC 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特性,AB/DE=BC/EC=AC/DC,已知AB=16mm,BC=12mm,AC=20mm,DC=15mm,求DE 和EC。求解:16/DE=12/EC=20/15,解得到DE=12mm,EC=9mm。从而得出该图节点的坐标是(24,24)。
再如,在讲解勾股定理的使用时,可以举下例。如图2所示,求解下图A 点的坐标。
图2
ΔABC 是直角三角形,符合勾股定理的要求,AB2+BC2=AC2。从而可以得到AB 的长度。
在数学课中有这样的例子给学生讲解,不仅联系了专业,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无形中将数学与专业课有机的结合起来。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紧密联系,了解数学的实用性,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5结束语
总之,在中职教育中,《数学》课与专业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课必须为专业课服务,根据不同的专业,《数学》课讲授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所以,必须将《数学》教学和学生所学的专业有机的结合起来,以专业课知识为背景改进是《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中体现专业课的特点,通过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促(下转第229页)
浅谈数控专业课教学与《数学》之间的联系
徐艳萍闫辉
(河南经济贸易高级技工学校河南
新乡453700)
【摘要】将数学与专业课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紧密联系,了解数学的实用性,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数控;专业课;结合作者简介:徐艳萍(1983.3.24—),女,汉族,河南新乡人,河南经济贸易高级技工学校,研究方向为数控加工。闫辉(1983.7.27—),男,汉族,河南新乡人,河南经济贸易高级技工学校,研究方向为数控加工
。
.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接第220页)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称代数式。”这句话。看到学生那豁然开朗的表情,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有效学习的基础。教师在课前解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并依据学生的情况来设计问题,这是教师所特有的工作,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可以更好的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课堂提问的策略有很多,笔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教师对课堂提问的技能与技巧的认识,改进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真正意义上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效课堂目标。
[1]董倩英.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4).
[2]李瑞军.探究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和技巧[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4).
[3]梁学英.数学高效课堂的提问技巧[J].小学教学研究,2011(23).
[责任编辑:尹雪梅]
作者简介:刘亦然,女,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
21世纪初,我国教育部就制定了普及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的目标,信息技术课程作为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较之以往,受到教育部门及师生更高的重视。
1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日益冲击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与传统科目不同,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目标应定位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上,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基于这一特点,结合各地区学生的差异,在确保教学进度的前提下,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探索适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方法。根据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情况,采用差异性分层教学法,取得良好效果。然而由于受升学制度的影响,同时受各地各学校经济状况及重视程度的影响,导致各地各校信息技术教育在初中阶段就出现明显的水平及兴趣差异,进而直接影响高中阶段生源的信息技术水平的基础差异,给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带来了挑战。
2与统分层教学法的比较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的班级容量较大。而机房和计算机数量有限,往往是—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同
时上机的学生。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同步上机操作时学生会遇到不同问题,如果只考虑后进生的情况,会使一些优秀生感到学习内容过于简单,很快完成学习任务后,转移注意力。而后进生由于学习较缓慢,遇到难题一时得不到解答。会挫伤其学习热情,拉大其与教师问的距离,甚至会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1]。
差异性的分层教学方法对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的问题,一科学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为基础,以差异教学为主线,对广大教育研究者提出的在班级授课制下的按能力分组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
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实施分层教学,不仅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而且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资源,促进学校信息技术及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有序融合起来,有利于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大众化普及,有利于沟通并引进更多社会资源和专业引领,有利于教师提高科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交往能力的锻炼,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法和校本教研的整体效益[2]。
3实施步骤
教学内容的确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般情况下是按照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的要求,对难以理
解的和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采用互动式分层教学法;对于只需要了解的内容则不必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时时了解和把握教学进度的节奏,适时调整教学方法。课堂练习和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力工具,教师在布置作业或练习时,要尽量照顾大多数学生,既让基础差的学生能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内容,又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当堂消化知识。
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客观地、适时地把握互动式分层教学法,并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和内容,使他们产生自我超越的意识,发挥其学习潜能,激学习热情。
[1]田书通.分层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8(4):167-168.
[2]姚刚,张欣宇.互动式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1(21):235-236.
[责任编辑:尹雪梅]
针对生源差异性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研究
刘亦然高剑锋
(上饶市第一中学江西上饶
334000)
【摘要】学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导致其进入中学阶段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基本能力储备及学习能力也存在差异性,本文针对生源差异性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影响等方面做一简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源差异性;
教学研究(上接第219页)
进专业教学,同时使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
[1]张宝祥.数学[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2]凌亚保.《高等数学》如何与专业课教学巧妙结合[J].新课程研究,2012,1.
[责任编辑:尹雪梅]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