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编程课模块化教学改革之初探
摘要:模块化教学是以技能训练为核心,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建立若干个教学功能模块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以《数控编程》课程教学为例,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结合数控加工实际问题,改革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将整个课程教学环节整合为单元模块,设计出了一套可行的数控编程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数控编程 教学改革 模块化教学
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是先按照教材章节的顺序进行理论教学,考核考试后再进行实习。这种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分开进行的教学体系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方式,无法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而且课堂教学与学生练习没能达到有机结合,无法使学生建立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不能明确本课程的真正学习目的,使学生陷入枯燥的学习中,最后严重挫伤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模块化教学法是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经济性的特点。模块化教学不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重视知识的应
用。它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中只注重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单项信息传递的教学方法。模块化教学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活动是互动式的。
《数控编程》课程更多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就使得我们能够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式,整合教学内容,打破原有教学的固定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了课程讲授的效率。
一、模块化教学的特征
1.以学生为中心模块化教学中,教师只是在开始利用很少的时间对任务的内容要求进行讲解,大部分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整个教学过程是围绕学生展开的,教师只是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2.手脑并用获取知识和技能。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教师讲清应如何做,为什么这样做。整个操作完成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出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并与课本理论知识相对照。这样在教师帮助下和个人探索中获取理论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师生之间实现了双向信息的传递。模块化教学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教师是讲课和指导,学生是听课和活动,教师可根据学生活动的成功与否获得其接受教师信息的多少和深浅。教师还可以对那些掌握信息较少和较浅的学生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补充信息。直至他们获得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信息。
4.教学过程中加大了学生的参与程度。模块化教学表现在学生必须独立地完成一项又一项的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按由浅到深的顺序设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程度的提高,使学生从要我学逐步变成我要学。
二、数控编程课程模块设置的原则
1.以专业需求为依据,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将数控编程课程的教学内容科学的划分为若干个可以有机搭配和组合的模块。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培养对象选择不同的模块内容进行教学,并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
2.以技能培养为核心。数控编程课程教学模块的设置要以培养学生的数控编程及加工操作技能为核心,教学活动要围绕这一核心内容展开。
3.优化教学内容,突出知识的实用性。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认知能力及学生专业特点对知识结构的要求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和优化。规范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验研究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理论内容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必须是为实践技能服务的,强调实用、应用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模块化教学在《数控编程》课程中的应用
编程课到底学什么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为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巩固理论教学效果,在《数控编程》(数控车床)课程的教学中引入模块化教学,根据学生培养目标,将课程内容整合为七个单元模块加以展开:一是“数控车床基本操作”模块,二是“数控车床基本编程指令”模块,三是“单一固定循环指令”模块,四是“多重复合循环指令”模块,五是“宏指令应用”模块,六是“数控车削加工工艺”模块,七是“综合应用”模块。
在实施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要紧密围绕上述教学目标和内容,以知识体系内部的联系为线索划分模块。同一模块中,又可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子模块,在每个子模块下按技能要素确定若干课题,采取适合学生的分层教育。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组织教学,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主动掌
握知识技能,自觉训练培养基本职业素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与“案例法”相结合,合理进行效果评价。在具体实施所中可以采取的方案是:
1.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要方针,联系实际系统讲授理论知识。根据每个模块所需的编程指令逐一讲解,这一步骤是模块化教学的核心。理论教学应全面系统,充分服务于实践。每个模块开始时都要讲授有关的基础理论,从而指导实践操作。在理论教学中可以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主要应用“案例法”,不同的教学模块,结合不同的案例。运用“案例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提高模块化教学效果。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组与组之间大体上要平衡。任课教师应当对学生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如学习成绩、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认知方式、思想表现、性格爱好等都应心中有数。学习小组中一般采用互补方式,即所谓“教学相长”;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相搭配。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相搭配,在各自发挥其优势的情况下,相互学习,使认知风格“相互强化”,如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相搭配,既有利于差生的转化,又有利于促进优等生的灵活变通。
3.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按照不同模块的教学目标布置学习任务。“任务驱动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上的教学方法,是基于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一种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任务设计是关键环节。教师以“任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线,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设计在一个个独立的任务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达到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做好模块考核评价。学生完成每个模块的任务之后,任课教师要对其完成情况做出合理评价。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采取模块评价、单元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训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模式。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全面评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