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专业术语
1.项⽬型软件:客户定制软件
2.产品型软件:针对⼤众需求研发的软件
3.单元测试:api测试,专注代码逻辑的测试,⽬标是覆盖尽可能多的代码逻辑路径
4.集成测试:测试⽬的是确保代码单元进⾏集成相互之间可以协同⼯作,典型的应⽤
5.系统测试:软件测试的晚期阶段主要专注于整个系统进⾏集成的整体功能,从⼀个系统层⾯进⾏整体测试分析、设计与执⾏。
6.验收测试:验收测试由客户⽅完成,客户根据明确的需求⽂档对软件的功能、安全性、兼容性、可靠性和可⽤性⽅⾯进⾏⼀⼀确认。有问题则继续改进再进⾏验收,如果验收通过,则本项⽬宣告结束。
7.Alpha测试:是专门针对产品型软件的⼀种测试⼿段,通常邀请部分优质客户来到研发现场对软件进⾏测试,发现问题及时讨论解决。他是⼀种可控的测试⼿段,⽽且有固定的测试⽅法和套路。
8.Beta测试:Beta测试也叫贝塔测试,⼜称为‘公测’,针对产品型软件的⼀种测试⼿段,通常会将已经开发
完成的软件交付给⽤户使⽤,⽤户不必在研发现场,发现问题后向研发团队反馈,对产品进⾏改进。它是⼀种不可控的测试⼿段,程序员⽆法知道⽤户会怎么使⽤软件产品,所以有些软件会跟踪记录⽤户⾏为,⽤以改进产品,贝塔测试的产品不能向⽤户收费。
9.Camma测试。通常是产品型产品软件正式上市发布前的最后⼀轮测试。把整个产品研发团队对软件进⾏探索性测试,不⼤关注需求,把全体⼈员扮演成⽤户的⾓⾊进⾏测试。
10.⽩盒测试。关注代码逻辑,直接对代码部分进⾏测试
11.灰盒测试。这种测试⽅法主要关注接⼝之间的调⽤,通常在集成测试阶段会更多地使⽤灰盒测试⽅法。。它关注的是接⼝,利⽤代码来调接⼝⽽不是利⽤界⾯操作来调⽤。
12.⿊盒测试。不关注代码,也不关注接⼝,⽽是关注界⾯。它像⼀个普通⽤户⼀样使⽤和测试软件,只关注功能的实现、⽤户使⽤场景、需求和使⽤体验。
13.基于协议的测试。基于代码的测试通常称为⽩盒测试,基于接⼝的测试通常称为灰盒测试,基于界⾯的测试通常称为⿊盒测试,⽽基于协议的测试其实也是⼀种接⼝测试。对于⽹络应⽤系统来说,前端和后端直接的通信⼀定要通过协议完成。
14.静态测试。不启动被测对象的测试,⽐如代码⾛读、代码评审、⽂档评审、需求评审登测试⼯作被称
为静态测试。
15.动态测试。启动被测对象的测试,⽐如⽩盒测试、灰盒测试、⿊盒测试等,都需要将被测对象启动和调⽤才能达到测试的⽬的。
16.⼿⼯测试。它是指不依赖于代码,⽽是完成依赖于⼈的操作来进⾏的测试。通常⽤于⿊盒测试⽅法或系统测试阶段。
17.⾃动化测试。它指的是利⽤测试脚本驱动被测对象完成的测试,这⾥的重点在于开发测试脚本,需要程序员具备郊区的程序设计能⼒。
18.冒烟测试。冒烟测试的对象是每⼀个新编译的需要正式测试的软件版本,⽬的是缺软件基本功能正常,可以进⾏后续的正式测试⼯作。
19.随机测试。
20.回归测试。回归测试是指修改了旧代码后,重新进⾏测试以确认修改没有引⼊新的错误或导致其他代码产⽣错误。⾃动回归测试将⼤幅度降低系统测试、维护升级等阶段的成本。回归测试的策略有两种:⼀种是完全回归;另⼀种是部分回归。
21.功能测试。根据产品的SRS和测试需求列表,验证产品的功能实现是否符合产品的需求规格。常见的关注点如下。
(1)是否有不正确或遗漏了的功能。
(2)功能实现是否满⾜⽤户需求和系统设计的隐藏需求。
(3)输⼊是否正确接收?能否正确输出结果?
22.性能测试。它⽤来测试软件在系统中的运⾏性能。负载、压⼒、容量测试等都属于这⼀范畴。常见的关注点如下。
(1)系统资源、CPU、内存、IO读写。
(2)并发⽤户数
(3)最⼤数据量
(4)响应时间
(5)处理成功率
23.兼容性测试。他主要是为了检查软件在不同的平台上是否可以正常运⾏的⼀种测试。常见的关注点如下。
(1)兼容不同的OS.
(2)Web项⽬兼容不同的浏览器
(3)兼容不同的数据库
(4)兼容不同的分辨率
(5)兼容不同⼚家的硬件设备
24.可靠性测试。为了达到或严重⽤户对软件的可靠性要求⽽对软件进⾏的测试。通过测试发现并纠正软件中的缺陷,提⾼其可靠性⽔平,并严重他是否达到了⽤户的可靠性要求。可靠性测试包含了软件的健壮、稳定、容错、⾃恢复等⽅⾯。常见的关注点如下。
(1)输⼊异常的数据。
(2)操作异常的⽂件。
(3)长时间⼯作后保存正常。
(4)多次打开应⽤程序。
(5)系统失效后是否可⽤正常恢复。
25.安全性测试。它可以验证应⽤程序的安全等级并识别前缀安全性缺陷。常见的关注点如下。
25.安全性测试。它可以验证应⽤程序的安全等级并识别前缀安全性缺陷。常见的关注点如下。
(1)SQL注⼊
(2)⼝令认证
(3)加解密技术。
(4)权限管理
(5)安全⽇志
(6)通信模拟
26.可⽤性测试。可⽤性是指在特定环境下,产品为特定⽤户⽤于特定⽬的是所具有的有效性、效率和主观满意度。常见的可⽤性测试⼤多都是基于界⾯的测试,体现在易⽤、易懂、简捷、美观等⽅⾯。当然,⽬前谈得更多的是⽤户体验测试,⽤于代替可⽤性测试。它包含了更多的内容,⽐如功能、性能、可靠性、兼容性或者安全性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户体验上的问题。常见的关注点如下。
前端测试和后端测试的区别(1)过分复杂的功能或指令。
(2)困难的安装过程。
(3)错误信息过于简单。
(4)⽤户被迫去记忆太多的信息。
(5)语法、格式和定义不⼀致。
27.探索性测试。测试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思路,测试⼈员不受任何先⼊为主的约束,根据测试途中获取的信息以及以往的经验,从不同的⾓度出发,最终⽬的就是发现潜藏的缺陷。探索性测试⽐较⾃由,执⾏者不限于测试⼈员和开发⼈员,可以是整个团队的所有成员。探索性测试常见的⽅法如下。
(1)指南针测试法。
(2)卖点测试法。
(3)逆向测试法。
(4)取消测试法。
(5)随机测试法。
(6)极限测试法。
(7)懒汉测试法。
28.容量测试。主要⽬的是通过测试预先分析出反映软件系统应⽤特征的某项指标的极限值,系统在其极限值状态下没有出现任何软件故障或还能保持主要功能正常运⾏。
29.安装及配置测试。对安装升级卸载以及配置过程进⾏的测试
30.⽂档测试。对项⽬中产⽣的需求⽂档、概要设计⽂档、详细设计⽂档、⽤户使⽤说明书等进⾏测试。
31全球化测试。真正的本地化要考虑⽬标区域市场的语⾔、⽂化、习俗、特征和标准。通常包括改变软件的书写系统、键盘使⽤、字体、⽇期、时间和货币格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