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方法
一、名词解释。
1.地理可视化。[2012年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2010年武汉大学研]
答:地理可视化是指运用地图学、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地学信息输入、查询、分析、处理以及预测的数据及结果采用图形符号、图形、图像,结合图表、文字、表格等可视化形式显示,并进行交互处理和显示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2.地图符号。[2013年中国科学院大学研]
答:地图符号是地图的语言,是表达地图内容的基本手段。地图符号由形状不同、大小不一和彩有别的图形和文字组成,注记是地图符号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有形状、尺寸和颜的区别。地图符号可以指出目标种类及其数量特征和质量特征,并且可以确定对象的空间位置和现象的分布。
3.HSV模式。[2012年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
答:HSV彩属性模式是根据彩的三个基本属性,即相、饱和度和明度来确定颜的一种方法。其中,相又称调,是颜感觉最基本的特征,颜的基本名称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就是根据相确定的。明度表示颜明暗的程度,是人对彩明暗程度的心理感觉。饱和度有时又称为彩度,表示颜纯净也可说鲜艳的程度,实际上是显示出光中彩成分与消成分的比例关系。
4.晕渲法。[2012年杭州师范大学研]
答:晕渲法是指应用阴影原理,以调的阴暗、冷暖变化表现地形立体起伏的一种方法,也叫“阴影法”,常用于地图中表示地形地貌。晕渲法根据光源的位置(直照或斜照)和地势起伏,以深浅不同的调在陡坡或背光坡涂绘阴影,以此构成地形的立体形象。晕渲法不能表示高度和实际起伏情况,常与等高线配合表示地貌。
二、简答题。
1.简述地理信息系统可视化的主要方法。[2013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
答:地理信息可视化是运用图形学、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地学信息输入、处理、查询、分
析以及预测的结果和数据以图形符号、图标、文字、表格、视频等可视化形式显示并进行交互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可视化的主要方法有:写景法、等高线法、分层设法、晕染法、建造三维几何相似的实物模型、产生三维线框透视投影图、逼真显示等。
2.简述空间信息可视化有哪几种形式?[2011年武汉大学研]
答:空间信息可视化是指运用地图学、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地学信息输入、查询、分析、处理以及预测的数据及结果采用图形符号、图形、图像,结合图表、文字、表格等可视化形式显示,并进行交互处理和显示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其具体形式有如下几种:(1)地图
①硬拷贝
硬拷贝是指纸质或其它介质地图。
②软拷贝
软拷贝是指屏幕上的电子地图。
(2)多媒体地学信息
多媒体地学信息是指为表现空间信息,有逻辑地联接并集成文本、表格、声音、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的数据而形成的一个整体概念。
(3)三维仿真地图
三维仿真地图,或三维电子地图,就是以三维电子地图数据库为基础,按照一定比例对现实世界或其中一部分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三维、抽象的描述。三维仿真地图不仅通过直观的地理实景模拟表现方式,为用户提供地图查询、出行导航等地图检索功能,而且集成了生活资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虚拟社区、出行导航等一系列服务。
(4)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也称虚拟环境或人工现实,是一种由计算机生成的高级人机交互系统。虚拟现实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并通过多种专用设备使用户“投入”到该环境中,实现用户与该环境直接进行自然交互的技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构成一个以视觉感受为主,也包括听觉、触觉、嗅觉的可感知环境,演练者通过专门的设备可在这个环境中实现观察、触摸、操作、检测等试验,有身临其境之感。
、
3.简述调、亮度和饱和度的概念,以及常用的彩表示方法。[2013年中国科学院大学研]
答:(1)调的含义
调,是一种彩与另一种彩区别的性质,如红与蓝即为不同的调。调也可
定义为组成一种颜的光的主波长,不同的波长对应着不同的颜。调是颜调的重要特征,它决定了颜本质的根本特征。
(2)亮度的含义
亮度是指一种彩的明度或暗度,是颜的一种性质,是彩空间的一个维度反映,例如黑为低值而白为高值。亮度反映了人类主观上对颜明亮程度的感觉。
(3)饱和度的含义
饱和度有时又称为彩度,是指一种彩的丰富程度或鲜艳程度,可以表示颜的纯净程度,完全饱和的彩为纯,而低饱和度的颜彩则偏灰。饱和度实际上显示出光中彩成分与消成分的比例关系。
(4)常用的彩表示方法
常用的彩表示方法有RGB、CMYK、HSV等模式。
①RGB彩模式
RGB彩模式是工业界的一种颜标准,是通过改变红(R)、绿(G)、蓝(B)三个颜通道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叠加关系来得到各式各样的颜的,是目前运用最广的颜系统之一。
②CMYK彩模式
CMYK彩模式又称印刷四分模式,四分包括黄、青、品红和黑,是彩印刷时采用的一种套模式,利用料的三原混原理,加上黑油墨,共计四种颜混合叠加,形成所谓的全彩印刷。
③HSV彩属性模式
HSV彩属性模式是根据彩的三个基本属性,即相、饱和度和亮度来确定颜的一种方法。
4.简述面状专题内容的常用表现方法。[2011年电子科技大学研]
答:在面状专题内容的表示方法中,最常用的有:等值线法、质底法、范围法、点值法、符号法、动线法和统计图法等。
(1)等值线表示法
等值线是制图对象上某一数量指标值相等的各点连成的平滑曲线,如等高线、等温线。等值线法宜用于表示地面上连续分布而逐渐变化的现象,并说明这种现象在地图上任一点的数值或强度。
(2)质底法
质底法又名级底法,用于将区域划分为质量相同的地段,然后把同类现象或属于同一区划的现象绘成同一种颜或同一种晕纹,这种方法可以用于表示地表面上的连续的面状现象、大面积或大量分布的现象。
(3)范围法
范围法又名区域法,用于表示某种现象在一定范围内的分布。范围法分为精确范围法和概略范围法。
(4)点值法
点值法是在图上用小点表示现象的分布和数量的一种专题地图表示方法,它适用于表示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从图上点的疏密可以看出现象的集中或分散的程度。点值法有两种方法,一是均匀布点法,另一是定位布点法。
(5)符号法
符号法就是用各种不同形状、大小和颜的符号表示现象的分布及其数量特征和质量特征的方法。符号法可分为个体符号和线状符号法。
(6)动线法
动线法一般是用箭形符号表示现象的运动路线和方向,如人口迁移路线、洋流和货运路线等。
(7)统计图法
统计图法一般根据编图区域内各区划单位或典型地点的统计资料,用地图形式表达出来。统计图法可以分为图形统计图法、分级统计图法和定位统计图法三种。数据可视化名词解释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