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提问的三个“度”
作者:孔继红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3年第18期
作者:孔继红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3年第18期
摘要:本文从坡度、适度、精度三个方面分析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如何使自己的提问更有效,更切中学习的要害。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提问;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8-041-1
课堂提问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精心提炼和引发学生理解重视的过程。精巧的提问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突出学生探究能力、自主构建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问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手段之一,教师的提问要有启发性,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能着眼于学生的“开窍”,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提问也应具有可训练性,不同性质、不同质量、不同程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人人都有能回答的问题,人人都有满足感。问题与问题之间要能相互衔接、层层入扣。对于结构不良问题,教师需精心组织,事先有所估计,充分应对学生的多种回答,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成为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首先要清楚三个“教”,一是教什么。对教材中的基本内容与结论,隐含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等了如指掌,同时清楚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了解学生还想知道什么。二是为什么教。明确所教的目标,学习这些内容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什么能力等。三是怎么教。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设计导学性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能力。“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明确指出课堂教学应努力的方向。课堂提问充分体现教师教的过程,教师的“导”在很大程度上要靠“问”来实现。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设计提问?我从三个“度”上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坡度
这个“坡”就是教师设置的问题应面向全体学生,由易到难,由简而繁,层层递进,促使学生的思维一步步跃得更高。
新知识的获得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搭设思考的阶梯,引导学生先回忆旧知识,再导入新知识。“善问者如伐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处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如同砍伐坚硬的木材,先砍容易的,再砍关节处,这就要求提问要有坡
度,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层次性。教学中的问题设置要服务于学生的思维导向,既要强化问题中的特征信息,又要暗示该特征信息所产生的思维方向。例如,在《客户端脚本语言》一课中,我结合任务与学生实际,设计了以下一组问题:
1.浏览网页效果,比较两幅图片效果,gif格式动画的插入方法与flash动画的插入方法相同吗?此网页效果属网页特效吗?
2.观察提供的源代码,从以上任务的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共性特征?
3.能否实现弹出警示窗口,若不能实现,原因是什么?
4.网页制作技术与内容孰重孰轻?如何合理使用JavaScript特效?
解决好这四个问题,本课的重难点也就解决了。
问题的坡度还体现在问题的逻辑性上。缺少逻辑的教学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学习内容一旦多,学生就学得稀里糊涂,不易理解归纳。例如,在学习《图像的类型与格式》一课中,为了说清楚图像格式和存储容量的计算问题,我借助同一幅图片,作了不同的修改,生成一组相似图,结合异同,设计了以下一组问题:
1.修改后的不同图像,存储容量为什么还会相同?
2.修改后看似相同的图像,存储容量怎么又不相同?
3.样张图像文件“素材1.bmp、素材1.bmp”大小为什么是530KB?(都是256位图)
二、适度
提问的适度包括提问的适时与适量。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得就是适时。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要及时提问适时点拨,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心,激发学生“学而不足”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样张图像大小为什么是530KB?”放在演示引导理解“修改后的不同图像,存储容量为什么还会相同?修改后看似相同的图像,存储容量怎么又不相同?”两问后,学生处于好奇与兴奋中,比较易理解接受“图像大小=分辩率*位深度/8”。
适量,是指恰到好处的问题频率。问题的设计应疏密有致、节奏相宜,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好的提问在于适度而不是量多,过多提问会割裂了教学的完整性,也不符
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例如,学习《利用数据库管理大量信息》,“数据库”与“大量信息”是本课题的关键词,这一节内容若处理不当,很多同学学后如同一脚踩进了泥潭。“查询所有选修‘宇宙与地球’课程的同学,比较在数据库中直接操作数据和在数据应用系统中操作数据有何异同?”经过一系列的操作,在解释这一问中,充分体现了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数据库管理大量数据的优势。
三、精度
课堂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结而是引导他们思考的开端。提问不易量多,教师要在“精”上下功夫。问题设计要切题到位,而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以优化问题设计为切入点,“巧问”与“精确问”相结合,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提问忌深、忌偏、忌全、忌滥。问题的设计取准角度,让学生注重和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牵一发而动全身”。
特效素材怎么使用讲解《ASP动态网页》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突出的关键词“服务器端脚本”,但学生不理解,为了“验证”这个关键词?我抛出了“ASP运行环境为什么需要专门配置?客户端看为什么看不到ASP网页的源代码?”两个大问题,有条不紊地支撑起整个课堂。
张弛有度、得法巧妙的提问是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问”导学,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真正实现让学生“课课有得、课课有思、课课有悟”的教学效果。课堂提问无疑是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