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
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目标导航] 1 了解战争后期两大阵营的变化。2 从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力量对比等方面认识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重点)3 正确认识战争期间两大集团力量对比的变化。(难点)
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1.美国参战
(1)原因
①大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
②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协约国日益接近。
③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使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
④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使得形势有利于同盟国,美国不能坐视不管。
(2)标志: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
(3)影响
①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②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发展。
2.中国的参战: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
3.俄国退出
(1)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2)标志: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思维点拨]
1.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它的参战大大改变了交战双方的实力对比。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影响和带动了中国、巴西等一批国家对德宣战,壮大了协约国阵营,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达到了最大,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2.美国在一战中是中立还是参战、何时参战、以何种形式参战,取决于能否保持其“利益线”,即在战时利用战争形势,以中立的地位牟取超额利润,并趁机向全世界扩张;在战后能收回战争贷款,进而以仲裁员身份取得国际事务的支配权。美国参战的直接原因是保持中立的利益线被突破,于是只能以参战去获取中立国不再能得到的利益。
[易错提醒]
正确认识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从帝国主义国家变为社会主义国家。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因为其社会性质的改变。
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1.德国西线的攻势
(1)契机:苏俄退出一战。
(2)目的:企图夺回战略主动权。
(3)简况:1918年3~7月,相继发起了四次大规模进攻,但很快受阻。
2.协约国军队的反攻
(1)准备
①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法国元帅福煦为西线联军总司令。
②美军陆续开到法国,英帝国各自治领军队也开往前线。
(2)反攻
①1918年7月在西线发动了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
②1918年9月底至10月初,全线出击,突破德军的“兴登堡防线”。
(3)结果:德军连连败退,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
3.德国投降:1918年11月11日,在巴黎签订停战协定。
三、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1.经济劣势: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远比同盟国占有优势。
2.战略失误
(1)德国的“施里芬计划”过低估计对手的实力。
(2)战场形势变化出乎德军指挥部的预料。
(3)德国被拖入两线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
3.内部矛盾
(1)奥匈帝国境内出现了民族独立运动,帝国解体。
(2)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
4.国际力量
(1)战争初期,日本参战使德国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皆失。
(2)意大利倒戈,同盟国失去一个重要的盟国。
(3)僵持阶段: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史论要旨]
1.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交战国内部的各种矛盾,使其在战争期间普遍发生了革命运动,即“战争引起了革命”,这些革命运动在同盟国中表现得更为明显,革命运动的爆发加速了大战的结束,即“革命制止了战争”。
2.德国在西线进攻的失败,协约国集团的胜利反攻,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也加剧了德国政治危机,引发了德国革命。
知识图示
主题 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史料一 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利益作战……我们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不想征服别人,我们不为自己索取赔款,我们不为自愿的牺牲寻求物质上的补偿。——威尔逊对德宣战演说
史料二
福煦车厢
史料三 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美国提供的贷款和它后来的参战更加强了那种效果。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英]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1)说明美国标榜参战的目的是世界和平,表达了参战的意愿,但背后的真相是美国谋求世界霸权。
(2)这节车厢见证了一战的结束,标志着协约国的胜利和同盟国的惨败;同时也给同盟国带来了巨大的耻辱,埋下了二战的祸根。
(3)说明了协约国在经济实力方面更强大,协约国与美国之间紧密的经济关系,也为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提供了理由。同盟国方面生产受到破坏,经济实力下降,加速发展军事生产使经济更加恶化。
美国参议院相当于中国什么机构(1)美国是何时参战的?美国参战对协约国有什么影响?威尔逊标榜的美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实际情况是否如此?为什么?
(2)上述场景发生于何时?主要历史背景是什么?有何标志性意义?
(3)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终失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请从经济和国内国际力量对比角度分析德国失败的原因。
答案 (1)1917年(或答:一战接近尾声时)。美国参战使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增,加速了战争结束的进程。威尔逊标榜的美国参战的目的是:为世界的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利益。与实际情况不符。因为美国参战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捞取战利品,争夺世界霸权。
(2)1918年11月。协约国发起总攻,保加利亚、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投降,德国爆发基尔港水兵起义推翻帝制,新成立的德国政府与协约国签署了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3)经济上德国消耗大,国内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实力下降,而协约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从力量对比看,协约国力量增强,而德国发生国内革命推翻帝制;国际上同盟国集团也居于劣势。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同盟国优势的逐步丧失
(1)战争主动权转移。德奥等国经过充分准备以后发动了世界大战,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但是由于长途行军作战、初期作战失利等因素的影响,主动权逐步转到协约国一方。
(2)作战计划落空。德国制订了详细的作战方案“施里芬计划”,但由于没有估计到协约国的力量强大等因素,致使计划落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