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Introduction)
1. 高分子化合物(High Molecular Compound):所谓高分子化合物,系指那些由众多原
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量较大的化合物。
2. 单体(Monomer):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如聚氯乙烯的单体为氯乙烯。
3. 重复单元(Repeating Unit):在聚合物的大分子链上重复出现的、组成相同的最小基
本单元。
4. 单体单元(Monomer Unit):结构单元与单体原料相比,除了电子结构变化外,其原子
种类和组成完全相同,这种结构单元又称为单体单元。
5. 结构单元(Structural Unit):单体通过聚合反应进入大分子链中形成的单元。
6. 聚合度(DP、X n)(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以重
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DP表示;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X n表示。聚合物是由一组不同聚合度和不同结构形态的同系物的混合物所组成,因此聚合度是一统计平均值。
7. 聚合物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of Polymer):重复单元的分子量与重复单元数的乘
积;或结构单元数与结构单元分子量的乘积。
8. 数均分子量(Number-average Molecular Weight):聚合物中以不同分子量的分子数目
平均的统计平均分子量。N i:相应分子所占的数量分数。
9. 重均分子量(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聚合物中以不同分子量的分子重
量平均的统计平均分子量。W i:相应的分子所占的重量分数。
10. 粘均分子量(Viscosity-average Molecular Weight):用粘度法测得的聚合物的分子
weight的几种形式量。
11. 分子量分布(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MWD ):由于高聚物一般由不同分子量
的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因此它的分子量具有一定的分布,分子量分布一般有分布指数和分子量分布曲线两种表示方法。
12. 多分散性(Polydispersity):聚合物通常由一系列相对分子量不同的大分子同系物组成
的混合物,用以表达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大小并不相等的专业术语叫多分散性。
13. 分布指数(Distribution Index) :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的比值。即d。用来表征分子
量分布的宽度或多分散性。
14. 连锁聚合(Chain Polymerization):活性中心引发单体,迅速连锁增长的聚合。烯类
单体的加聚反应大部分属于连锁聚合。连锁聚合需活性中心,根据活性中心的不同可分为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
15. 逐步聚合(Step Polymerization):无活性中心,单体官能团之间相互反应而逐步增长。
绝大多数缩聚反应都属于逐步聚合。
16. 加聚反应(Addition Polymerization):即加成聚合反应,烯类单体经加成而聚合起
来的反应。加聚反应无副产物。
17. 缩聚反应(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即缩合聚合反应,单体经多次缩合而聚
合成大分子的反应。该反应常伴随着小分子的生成。
18. 塑料(Plastics):具有塑性行为的材料,所谓塑性是指受外力作用时,发生形变,外力
取消后,仍能保持受力时的状态。塑料的弹性模量介于橡胶和纤维之间,受力能发生一定形变。软塑料接近橡胶,硬塑料接近纤维。
19. 橡胶(Rubber):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在很小的外
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橡胶属于完全无定型聚合物,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 g)低,分子量往往很大,大于几十万。
20. 纤维(Fiber):聚合物经一定的机械加工(牵引、拉伸、定型等)后形成细而柔软的
细丝,形成纤维。纤维具有弹性模量大,受力时形变小,强度高等特点,有很高的结晶能力,分子量小,一般为几万。
21. 热塑性聚合物(Thermoplastics Polymer):聚合物大分子之间以物理力聚而成,加
热时可熔融,并能溶于适当溶剂中。热塑性聚合物受热时可塑化,冷却时则固化成型,并且可以如此反复进行。
22. 热固性聚合物(Thermosetting Polymer):许多线性或支链形大分子由化学键连接而
成的交联体形聚合物,许多大分子键合在一起,已无单个大分子可言。这类聚合物受热不软化,也不易被溶剂所溶胀。
23. 碳链聚合物(Carbon-chain Polymer):大分子主链完全由碳原子组成的聚合物。
24. 杂链聚合物(Hetero-chain Polymer):聚合物的大分子主链中除了碳原子外,还有氧、
氮等杂原子。
25. 元素有机聚合物(Element Organic Polymer) :聚合物的大分子主链中没有碳原子孙,
主要由硅、硼、铝和氧、氮、硫、磷等原子组成。
26. 无机高分子(Inorganic Polymer):主链与侧链均无碳原子的高分子。
27. 聚合反应(Polymerization):由低分子单体合成聚合物的反应。
第二章自由基聚合(Free-Radical Polymerization)
1. 活性种(Reactive Species):打开单体的π键,使链引发和增长的物质,活性种可以
是自由基,也可以是阳离子和阴离子。
2. 均裂(Hemolysis):化合物共价键的断裂形式,均裂的结果,共价键上一对电子分属
两个基团,使每个基团带有一个独电子,这个带独电子的基团呈中性,称为自由基。
3. 异裂(Heterolysis):化合物共价键的断裂形式,异裂的结果,共价键上一对电子全部归
属于其中一个基团,这个基团形成阴离子,而另一缺电子的基团,称为阳离子。
4. 自由基聚合(Radical Polymerization):以自由基作为活性中心的连锁聚合。
5. 离子聚合(Ionic Polymerization):活性中心为阴、阳离子的连锁聚合。
6. 阳离子聚合(Cationic Polymerization):以阳离子作为活性中心的连锁聚合。
7. 阴离子聚合(Anionic Polymerization):以阳离子作为活性中心的连锁聚合。
8. 诱导效应(Induction Effect):单体的取代基的供电子、吸电子性。
9. 共轭体系(Resonance System):在某些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由于双键、p电子或空的p
轨道的相互影响与作用,使得电子云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个碳原子上,而是分散在一定范围内多个原子上的离域体系中,这种离域体系就是共轭体系。
10. 共轭效应(Resonance Effect):共轭效应存在于共轭体系中,它是由于轨道相互交盖而
引起共轭体系中各键上的电子云密度发生平均化的一种电子效应。共轭效应使体系的键长趋于平均化,体系能量降低,分子趋于稳定。可分为σ-π共轭、p-π共轭、π-π共轭、σ-p共轭。
11. 空间位阻效应(Steric Effect):由取代基的体积、数量、位置所引起的效应,它对单体聚
合能力有显著的影响,但它不涉及对活性种的选择。
12. 链引发(Chain Initiation):形成单体自由基活性种的反应。链引发包括两步:初级自
由基的形成(即引发剂的分解),单体自由基的形成。
13. 链增长(Chain Propagation):单体自由基形成后,它仍具有活性,能打开第二个烯
类分子的π双键,形成新的自由基,新自由基的活性并不随着链段的增加而衰减,与其它单体分子结合成单元更多的链自由基,即链增长。
14. 链终止(Chain Termination):自由基活性高,有相互作用终止而失去活性的倾向。链
自由基失去活性形成稳定聚合物的反应称为链终止反应。
15. 偶合终止(Coupling Termination):两链自由基的独电子相互结合成共价键的终止反
应,偶合终止的结果是大分子的聚合度为链自由基重复单元数的两倍。
16. 歧化终止(Disproportionation Termination):某链自由基夺取另一自由基的氢原子
或其他原子终止反应。歧化终止的结果是聚合度与链自由基的单元数相同。
17. 单基终止(Mono-radical Termination):链自由基从单体、溶剂、引发剂等低分子或
大分子上夺取一个原子而终止,这些失去原子的分子可能形成新的自由基继续反应,也可能形成稳定的自由基而停止聚合。
18. 双基终止(Bi-radical Termination):链自由基的独电子与其它链自由基中的独电子或
原子作用形成共价键的终止反应。
19. 链转移(Chain Transfer):在自由基聚合过程中,链自由基可能从单体(M)、溶剂(S)、引
发剂(I)等低分子或大分子上夺取原子而终止,使失去原子的分子成为自由基,继续新链的增长,这一反应叫链转移反应。
20. 引发剂(Initiator):在聚合体系中能够形成活性中心的物质,使单体在其上连接分为自由
基引发剂,离子引发剂。
21. 半衰期(Half Life):物质分解至起始浓度(计时起点浓度)一半时所需的时间。
22. 诱导期:指所产生的自由基不是引发聚合而是用于消耗体系内存在的杂质所需的时间。
23. 诱导分解(Induced Decomposition):诱导分解实际上是自由基向引发剂的转移反应,
其结果使引发剂效率降低。
24. 笼蔽效应(Cage Effect):在溶液聚合反应中,浓度较低的引发剂分子及其分解出的初
级自由基始终处于含大量溶剂分子的高黏度聚合物溶液的包围之中,一部分初级自由基无法与单本分子接触而更容易发生向引发剂或溶剂的转移反应,从而使引发剂效率降低。
25. 引发剂效率(Initiator Efficiency):引发聚合部分引发剂占引发剂分解消耗总量的分率称
为引发剂效率。
26. 转化率(Conversion):单体转化为聚合物的分率,等于转化为聚合物的单体量比起始单
体量。
27. 热引发聚合(Thermal-Initiation Polymerization):聚合单体中不加入引发剂,单体只在
热的作用下,进行的聚合称为热引发聚合。
28. 光引发聚合(Photo-Initiation Polymerization):单体在光的激发下(不加入引发剂),
发生的聚合称为光引发聚合。可分为直接光引发聚合和光敏聚合两种。
29. 光引发效率(Photo-Initiation Efficiency):又称为自由基的量子产率,表示每吸收一个
光量子产生的自由基对数。
30. 辐射聚合(Radiation Polymerization):以高能辐射线引发单体聚合,即为辐射聚合。
31. 辐射剂量(Radiation Dosage):指辐射线传给物质的能量,一般将每克物质吸收10-5J
的能量作为辐射吸收剂量的单体。辐射吸收剂量与剂量率可用于衡量辐射聚合效应的大小。
32. 剂量率(Dose Rate):是指单体时间内的吸收剂量。
33. 自动加速现象(Auto-accelerative Phenomena)/凝胶效应:聚合中期随着聚合的进行,
聚合速率逐渐增加,出现自动加速现象,自动加速现象主要是体系粘度增加所引起的。
34.玻璃化效应:聚合反应后期,体系粘度增大到单体活动受到扩散控制,聚合反应速率降
低,直至最后反应停止。
35. 聚合动力学(Kinetics of Polymerization):指聚合速率、分子量与引发剂浓度、单体浓
度、聚合温度等因素间的定量关系。
36. 动力学链长(Kinetics Chain Length):符号ν,每个活性种从引发阶段到终止阶段所消
耗的单体分子数定义为动力学链长,动力学链在链转移反应中不终止。
37. 链转移常数(Chain Transfer Constant):是链转移速率常数和增长速率常数之比,代表
链转移反应与链增长反应的竞争能力。
38. 链转移剂(Chain Transfer Agent):聚合物生产过程中人为地加入的一种自由基能够向其
转移的试剂,用于调节聚合物分子量。常用的链转移剂有脂肪族硫醇等。
39. 阻聚剂(Inhibitor):能够使每一自由基都终止,形成非自由基物质,或形成活性低、
不足以再引发的自由基的试剂,它能使聚合完全停止。按机理可分为加成型阻聚剂(如苯醌等)、链转移型阻聚剂(如DPPH等)和电荷转移型阻聚剂(如FeCl3等)等。40. 阻聚作用:自由基向某些物质转移后,如形成稳定的自由基,就不能再引发单体聚合,
最后失活终止,产生诱导期,这一现象称作~~~
41. 缓聚剂(Retarder):能够使一部分自由基终止,聚合减慢的试剂。通常不出现诱导期。
42. 阻聚常数(Inhibition Constant):阻聚反应速率常数与增长速率常数的比值称为阻聚常
数,可用来衡量阻聚效率。
43. 自由基捕捉剂(Radical Catcher):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FeCl3这两
种高效阻聚剂,它们能够化学计量的1对1消灭自由基。
44. 自由基寿命(Radical Lifetime):指自由基从产生到终止所经历的时间,可由稳态时的自
由基浓度与自由基消失速率相除求得。
45. 聚合上限温度(Ceiling Temperature of Polymerization):或称临界上限温度,符号T c,
ΔG=0,聚合和解聚处于平衡状态时的温度即为聚合上限温度,在此温度以下进行的聚合反应无热力学障碍;超过聚合上限温度聚合就无法进行。
46.假稳态:在间歇光照装置中,由光照时自由基产生的增速大于黑暗自由基的自然减速,
直到达到最大而不再增加,光闸快速旋转时,自由基浓度在平均浓度上下作振动,此时的状态叫做~~~
47.活性聚合:指那些在适当的合成条件下,无链终止反应与链转移反应,链增长活性中心
浓度保持恒定的时间要比完成合成反应所需的时间长数倍的聚合反应。
第三章自由基共聚合(Free-Radical Co-polymerization)
1. 均聚合(Homo-polymerization):由一种单体进行的聚合反应。
2. 共聚合(Co-polymerization):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共同参加的连锁聚合反应。形成的
聚合物中含有两种或多种单体单元。
3. 均聚物(Homo-polymer):由均聚合所形成的聚合物。
4. 共聚物(Copolymer):由共聚合形成的聚合物。
5. 无规共聚物(Random Copolymer):聚合物中组成聚合物的结构单元呈无规排列。
6. 交替共聚物(Alternating Copolymer):聚合物中两种或多种结构单元严格交替排列。
7. 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聚合物由较长的一种结构单元链段和其它结构单元链
段构成,每链段由几百到几千个结构单元组成。
8. 接枝共聚物(Graft Copolymer):聚合物主链只由一种结构单元组成,支链则由其它单元
组成。
9. 共聚合组成方程(Equation of Copolymer Composition):表示共聚物组成与单体混合
物(原料)组成间的定量关系。
10. 理想共聚(Ideal Co-polymerization):该聚合竞聚率r1r2=1,共聚物某瞬间加上的单
体中1组分所占分率F1=r1f1/(r1f1+f2),且其组成曲线关于另一对角线成对称(非恒比对角线)。
11. 理想恒比共聚( Ideal Azeotropic Co-polymerization):该聚合的竞聚率r1=r2=1,这种
聚合不论配比和转化率如何,共聚物组成和单体组成完全相同,F1=f1,并且随着聚合的进行,F1、f1,的值保持恒定不变。
12. 交替共聚(Alternating Co-polymerization):该聚合竞聚率r1=r2=0或者r1→0,r2→0,
这种聚合两种自由基都不能与同种单体加成,只能与异种单体共聚,因此不论单体组成如何,结果都是F1=0.5,形成交替共聚物。
13. 非理想共聚(Non-ideal Co-polymerization):竞聚率r1r2≠1的聚合都是非理想聚合,非
理想聚还可再往下细分。
14. 有恒比点非理想共聚(Non-ideal Azeotropic Co-polymerization):竞聚率r1<1 且r2<1
的非理想聚合,该共聚物组成曲线与恒比对角线有一交点,在这一点上共聚物的组成与单体组成相同,且随着聚合的进行二者的单体和聚合物的组成都都保持恒定不变。15. 嵌段共聚(Block Co-polymerization):该聚合竞聚率r1>1且r2>1,两种自由基都有利于
加上同种单体,形成“嵌段共聚物”,但两种单体的链段都不长,很难用这种方法制得商品上的真正嵌段共聚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