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形填空(Cloze Test)题是全方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一种题型。它涉及阅读理解、分析推理、判断运用等方面。它既能体现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层次,同时它又是考生失分较多,从而拉开差距的主要题型。其实做好完形填空并不难,每种考试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为了帮助大家巧解英语完形填空,小编特别为大家整理了这篇文章。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做完形填空题,通读全文是作答前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只有通过对全文的阅读,思索和整体观察,才能根据上下文所提供的信息去作出推理判断,从而选出最佳答案。切忌读一行填一空,要知道,四个选项中就文章某一句而言,可能二个三个甚至四个都是可选的,而就全文而言,只有一个是最佳的。如:
【例】It was one of the most 36 and tiring games I've ever had. …In a way, I think we both won: I the game
weight的短语搭配 36.A. encouraging B. hopeless C. surprising D. regular
【解析】就本句而言,A、B、C、D 中四个形容词能用and 和tiring相连的有 B 、C 两个选项。
但是根据最后一句In a way, I think we both won: I the game, 说明"我"最后赢了比赛。所以B选项hopeless是不合适的。
浏览全文时要重点了解文中所叙述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即who, when, where, what.而要了解全文大意,开篇第一句是全文的窗口。一般来说,英语考试中得完形填空采用的短文无标题,短文的第一句不设题。这就为我们开了个了解文章的窗口,首句是解题指南,我们往往可以据此判断文章的体裁,预测全文的主题思想。
2、瞻前顾后,逐句细读
在了解短文大意和篇章结构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开始边看边选答案了。在具体选择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选项的不同词义判断答案
有些完形填空题考的是考生对不同单词词义的辨别能力。例如:
【例】Then Ed first phoned and 37 we play.
A.declared B. mentioned C. persuaded D. suggested
【解析】这句话讲的是Ed 打电话提议/建议(suggest)和我进行打球比赛。declare(申明)用词太大;mention(提到一件事/一个人)和persuade (说服)在本句中用法不当,suggest we (should)play 是虚拟语气。所以答案为D..
(2)根据词汇的固定用法判断答案
有些答案的选择取决于动词与介词或副词的搭配、动词和名词的搭配以及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以及动词和名词的特殊用法等,同时要根据内容判断正确的答案。例如:
【例】When the score was 16 up, I was having serious doubts about staying alive until 21 years old, let alone 53 that many points.
A. scoring B. completing C. receiving D. keeping
【解析】本句中的points为比赛所得的分,本题中的C选项receiving(收到,得到)是最能让考生选错的一项,然而比赛中的得分(动词)应该用score.而completing(完成)以及keeping(保持,保留)在本句中就没了意义。所以答案为A.
(3) 根据社会及生活常识推断答案
有些题要根据常识来判断。完形填空本身考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文章本身蕴涵着各类相关知识。如果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常识,会使文章问题简单化,也是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例如:
【例】His big stomach has always ballooned out between his T-shirt and trousers. Although the family often 43 about that., Ed refused to buy a larger T-shirt or to lose weight.
A. cared B. forgot C. quarreled D. joked
【解析】这一句讲Ed胖的肚子像气球一样突了出来,根据实际生活经验应该可以判断,家里人经常笑话(joke)他。但他还是不去买宽大(larger)的衬衣来掩盖突出的肚子;也不减肥以减小已经很大的肚子。care about something 表示"在意,关心",是静态动词,不适合用often 来修饰。forget和本句逻辑不相符;quarrel与实际生活不相符。
(4) 根据上下文所提供的信息判断答案
完形填空题中,有许多前面的空白处选项取决于上下文中提供的有关信息。例如:
【例】I laughed quietly, figuring on an 38 victory.
A. unforgettable B. unexpected C. easy D. early
【解析】本句中laugh quietly(暗暗窃喜)表示自己将处于有利位置,估计自己将轻易(easy)取胜(victory)。而unforgettable(忘记不了的)和unexpected(意想不到的)与本句逻辑不相符;early 和本句意思无关。所以答案为C.
(5)根据上下文的逻辑推理判断答案
文章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常常用一些连接词来表达:有表达并列对等关系的and, as well as等;有表达转折关系的but, yet, while, however等,有表达因果关系的so ,therefor, as a result, because of, due to等。例如:
【例】My cousin must have made an effort to get himself into shape. 48 , at the point in our game when I'd have predicted(预计)the score to be 9 to 1 in my favor, it was instead 7 to 9-and Ed was leading
A. After all B. As a result C. Above all D. At last
【解析】上文讲到Ed的体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文就要讲体形变化对这场球赛的影响, 所以用as a result(结果是)来引出体形变化的结果。而after all (毕竟),above all(最重要的是),at last(最后,终于)都与本句意思无关。
3、认真审读,仔细验证
填空完毕之后,一道必不可少的工作就是认真审读,验证答案。一篇残缺不全的短文经过修补之后,如果在意义、逻辑、联系、搭配等方面都能顺理成章,那么它就基本上恢复了本来面目了。如果发现不够顺畅的答案,凭语感重新考虑。
总之,我们做完形填空题时要遵循完形填空题的命题规律,掌握它的命题特点,注重解题步骤和方法,不断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和水平。
专四应试技巧(完型篇1)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完形填空着重检查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需要学生综合考虑短文的内容安排、结构组织、内在逻辑及语言特,主要测试词汇辨析、习惯用法、语法结构及逻辑推理和语篇理解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完形填空着重检查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需要学生综合考虑短文的内容安排、结构组织、内在逻辑及语言特,主要测试词汇辨析、习惯用法、语法结构及逻辑推理和语篇理解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完形填空的解题过程可以概括为“总、分、总”三步走。
第一步:“总”。速读全文,把握大局。用2-3分钟,以略读方式快速浏览全文,主要目的是了解文章的体裁和题材,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内容和结构框架,出文章的主题、大意,作者的观点、态度、思路,文章展开的线索,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文章的语言风格或特点。
第二步:“分”。逐句通读全文,但是先不要看四个选项,做到通读与猜测并行。另外,千万不要拘泥与题目顺序,这一步解题过程可以针对不同情况分三轮解题,通俗地讲,就是好做的先做,不会的留到下一轮。
第一轮,对含义明显的词汇,固定搭配或习惯用法,常用句式等纯语言知识问题,可以边读边随时猜测出答案,包括介词的用法,倒装句、虚拟语气等固定的句型或语法。
第二轮,针对在通读过程中未能轻易猜测出答案的题目。这类题目的答案,不仅仅取决于对文章局部的理解,而是要在对语篇理解的基础上,利用上下文中字里行间的线索才能猜测出答案。此时,应该先看清题区的句法关系,辨别句子是简单句、并列句还是主从复合句,
并根据语法判断词性,然后根据学生自己的生活常识、背景知识与文章主题,猜测该词或短语的语义范围。
第三轮,集中突破前两轮未能解出的题目。在前两轮的基础上,针对最后难关,直接对照选项,利用前两轮已填入的选项缩小填空范围,采用排除法,排除不恰当的选项,最后敲定答案。
第三步:“总”。检查核实。此时的文章应当是一个语法结构正确,用词语义准确,上下文逻辑关系严密,主题突出,内容充实,意思连贯,层次清晰的整体。首先,要着眼大局,从语篇整体上,看答案是否符合文章主题,作者态度,意图及文体特征。其次,从以下几方面对所选答案进行核查:
1.所选的单词或短语是否符合本句内容,使上下文连贯和谐,与全文意义相协调。
2.所选的单词或短语是否符合某种固定搭配。
3.所选的单词或短语是否符合某种句型、时态、语态的特殊要求。
4.所选词本身或附近的词有无特殊要求,必要时对个别答案仍需推敲,发现不妥,要重新考虑,但应慎重,无绝对把握,仍应相信第一感觉。
专四模拟试题(完型篇2)
专四模拟试题(完型篇2)
An invisible border divides those arguing for computers in the classroom on the behalf of students’ career prospects and those arguing for computers in the classroom for broader reasons of radical educational reform. Very few writers on the subject have explored this __1__—indeed, contradiction—which goes to the heart of what is wrong with the __2__ to put computers in the classroom.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