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登革热实验室检测指南
一、目的
(一)及时发现、诊断病例。
(二)及时了解伊蚊媒介携带登革病毒状况。
(三)病毒分型和溯源。
(四)为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检测对象
(一)疑似和临床诊断病例(按照登革热诊断标准WS216-2008)。
(二)伊蚊成蚊和幼虫。
三、样本采集、保存和运输
(一)临床标本采集
用无菌真空干燥管,采集患者非抗凝血,及时分离血清,分装2份,保存于带螺旋盖、内有垫圈的冻存管内,标记清楚后低温保存,其中1份用于现场实验室检测,1份用于上级预防控制机构复核(附件1,附表1)。
1.登革热临床诊断病例及疑似病例,每次采集血液标本5mL。
2.登革热临床诊断和疑似的住院病例(包括初筛阴性),应采集双份血液标本,入院当天和出院前1天各一份。
3.疫点首发病例,必要时应采集第二份血标本,距第一份血样采集日期间隔在7天以上。
(二)蚊媒标本采集
疫点内采集的伊蚊成蚊及幼虫,分类鉴定后,填写媒介标本采集信息表,按照采集地点分装,每管10-20只。
(三)标本保存、运送
标本应-70℃以下保存,血液标本可-20℃以下保存,但不超过1周。
标本运送时采用低温冷藏运输,避免冻融,样本运输应遵守国家相关生物安全规定。
四、检测内容
(一)实验室检测
登革热疑似病例发生所在地医院和/或县(市)疾控机构采集病例血清,检测登革病毒抗原、核酸或抗体,检测流程参见图1。
(二)复核检测
1.送市或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临床标本,抽样30%进行复核检测,疫点首发病例需采用病原学和/或双份标本血清学方法复核检测,暴发疫情复核检测不少于5例,疫情少于5例者应全部检测,病毒核酸阳性标本应分型检测。
2.疫点首发病例,重症病例、输入病例急性期标本应采用PCR方法进行分型检测,阳性者分离病毒,从临床标本或所分离病毒中扩增E蛋白编码基因,完成序列分析。
3.每次暴发疫情应开展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4.实验室检测阴性临床病例以及重症病例,应对恢复期血清进行IgM、IgG抗体和/或中和抗体检测。
(三)媒介标本检测
1.核酸检测
捕获的伊蚊成蚊或幼虫,进行核酸分型检测,并扩增病毒E蛋白编码基因,完成序列分析。
2.病毒分离
病毒核酸阳性的标本由国家、省或有条件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病毒分离、基因组序列分析。
图1登革热疑似病例实验室检测流程
五、实验室检测方法
(一)临床标本检测
1、病原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主要适用于急性期血液标本。
(1)抗原检测:一般发病后6天内血液标本NS1抗原检出率高。标本中检出NS1抗原可以确诊病毒感染,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可用于早期诊断(附件2,3)。
(2)核酸检测:一般发病后6天内血液标本病毒核酸检出率高。在病人血清中检出病毒核酸,可确诊而且能够分型,可用于早期诊断,但核酸检测容易因污染而产生假阳性,因此要求严格分区操作(附件4)。
(3)病毒分离:一般发病后5天内血液标本病毒分离率较高。将标本接种于蚊源细胞(C6/36)或哺乳动物细胞(BHK21、Vero)进行分离培养(附件5),出现病变以后,用
检测抗原或核酸的方法鉴定病毒。分离到登革病毒可以确诊,但其耗时长,不适于快速诊断。
2.血清学检测
血清学特异性抗体检测主要适用于发病5天以后血液样本,但需注意可能与其他黄病毒感染发生交叉反应。
(1)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采用ELISA、免疫层析等方法检测。IgM抗体阳性,提示患者可能新近感染登革病毒,适用于登革热早期诊断,但单份标本不能确诊(附件6)。
(2)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采用ELISA、免疫荧光(IFA)、免疫层析等方法检测。患者恢复期血清 IgG 抗体阳转或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及以上升高可以确诊(附件7,8)。
(3)中和抗体:采用空斑减少中和实验、微量中和实验等方法检测,可用于分型。患者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阳转或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及以上升高可以确诊。
(二)媒介标本检测
1.标本处理
将分类后的伊蚊成蚊或幼虫,按照采集地点,每10~20只为一份进行研磨处理(附件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