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学与核酸检测对献血者血液筛查结果的对比分析
发表时间:2017-12-27T11:52:01.93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1期作者:郭咚
[导读] 保障受血者安全输血为广大采供血机构日常重点工作内容,但受部分献血者血液中本身即有病毒分布等因素影响。
长沙血液中心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探讨献血者血液采用血清学检测与核酸检测两项技术筛查结果对比情况。方法:方法:选择无偿献血标本453893份,均为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间收集,分别采用血清学检测技术和核酸检测技术筛查,其中核酸检测224679份,血清学检测229214份,对比结果特征。结果:本次共抽取献血血样标本453893份,合格449225份,占98.9%,其余4668份不合格。其中核酸检测合格224546份,不合格133份;分别为HBV126份,HCV5份,HIV 2份。血清学合格224679份,不合格4535份,分别为HBV1755份,HCV324份,HIV2份,TP541份,ALT1473份。核酸整体检测情况优于血清学检测。结论:在针对献血者血液进行筛查时,核酸检测较血清学检测结果更为理想,临床需有选择的应用,以改善整体检测成效。
关键词:血液检测技术;核酸检测技术;献血者;血液筛查;对比
保障受血者安全输血为广大采供血机构日常重点工作内容,但受部分献血者血液中本身即有病毒分布等因素影响,明显增加了受血者感染风险。故加大输血相关性传统性疾病的防控力度具十分必要性[1]。目前,血清学检查为重要筛查献血血样的技术,可通过抗体蛋白或病毒抗原等检测,来对有无病毒感染做出直或间接判断,但临床实践表明,就已有病毒感染发生,但病程仍属“窗口期”阶段的献血者而言,采用此种抗体检测技术,灵敏度居较低水平,极易出现漏检事件,对输血性传统病控制效果降低。而采用核酸检测,可使血液感染病毒处于穿口期的病程明显缩短,且灵敏度也居较高水平,在防范漏检方面价值十分突出[2]。本次研究针对献血者血液,采用上述两种方案检测结果展开对比,旨在指导临床应用,现回顾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无偿献血标本453893份,均为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间收集,分别采用血清学检测技术和核酸检测技术筛查,其中核酸检测224679份,血清学检测229214份,对比结果特征。纳入标准:与献血制度、规范符合;年龄>18岁;无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梅毒等确诊病史;血液标本无污染。排除标准:无献血指征;有血液类疾病;有恶性肿瘤。
1.2 方法
1.2.1 仪器试剂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640;全自动加样仪STAR;全自动酶免分析仪FAME;核酸检测系统;HBsAg、HCV抗原/抗体、HIV抗原/抗体、TP抗体等酶免诊断试剂及谷丙转氨酶试剂等。
1.2.2 血清学检测方法
均为双试剂检测,检测结果ALT>50U/L提示不合格。分析四项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如HBsAg和HCV抗体等,国产试剂S/CO>0.5、进口试剂S/CO>0.75按有反应性统计。确定部分标本对单试剂存在反应性后,进一步行双孔复检检查,任一孔有反应性产生,则为不合格。在采用双试剂检测后,均有反应性发生者,即按不合格进行统计。
1.2.3 核酸检测方法
核酸检测系统使用罗氏、科华两套系统,两套系统各检测1半标本量。(1)罗氏:采用将6份样本进行混合开展检测的方法,有反应性存在的混合标本,均进行再拆分检测,若结果提示有反应性,则可按不合适统计。(2)科华:采用将8份样本进行混合开展检测的方法,有反应性存在的混合标本,采用单检形式再检测,若有反应性表现出,则提示不合格。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检测技术筛查结果;对比酶免双试剂检测无反应性标本进一步采用核酸检测结果;记录单独采用核酸检测提示有反应性标本检测结果。
2 结果
标本453893份,合格449225份,占98.9%,其余4668份不合格。其中核酸检测合格224546份,不合格133份;分别为HBV126份,HCV5份,HIV 2份。血清学合格224679份,不合格4535份,分别为HBV1755份,HCV324份,HIV2份,TP541份,ALT1473份。核酸整体检测情况优于血清学检测。见表1。
3 讨论
针对采供血机构献血血样,采用血清学方法进行筛查,对由输血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具防控作用,但因病毒变异及免疫沉默式感染等原因影响,应用血清学筛查法,无法规避窗口期现象,进而引发漏诊事件[3-4]。随着研究的深入,新型检测方法不断涌现,临床实践显示,应用核酸法进行检测,可使窗口期有效缩短,在对隐性感染的辨别上价值十分突出,可降低病毒潜在传播风险,故其作用已被临床认可,但二者结果的具体对比情况,还需展开深入研究[5-6]。结合本次研究示,标本453893份,合格449225份,占98.9%,其余4668份不合格。其中核酸检测合格224546份,不合格133份;分别为HBV126份,HCV5份,HIV 2份。血清学合格224679份,不合格4535份,分别为HBV1755份,HCV324份,HIV2份,
TP541份,ALT1473份。核酸整体检测情况优于血清学检测。
综上,在针对献血者血液进行筛查时,核酸检测缩短病毒检测窗口期较血清学检测结果更为理想,两者方法学不同,联合使用可以改
善整体检测成效。
参考文献:
[1] 周丽君,郭伟鹏,谭相涛,等.病毒核酸检测对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分析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32(2):214-217.
核酸检测结果多久出[2] 于志军,邓雪莲,高慧卉,等.血清学检测与核酸检测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5):532-534.
[3] Arora S,Doda V,Kirtania T,et al.Sensitivity of individual donor nucleic acid testing(NAT)for the detection oof hepatitis B infection by studying diluted NAT yield samples[J].Blood Transfus,2015,13(2):227-232.
[4] 刘丽,潘海平,单玉,等.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HBV、HC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1):121-122.
[5] Li X,Zhu J,Lai G,et al.The infection efficiency and replication ability of circularized HBV DNA optimized the linear HBV DNA in vitro and in vivo[J].Int J Mol Sci,2015,16(3):5141-5160.
[6] 王立林,卢亮,聂冬梅,等.2种核酸筛查系统对血清学阳性献血者检测结果的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5,28(9):1090-109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