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你当小组长有何深意?
最近疫情有点猛,偌大的深圳也按下暂停键长达一周,有人计算过这些天的经济损失高达600多亿,检出600多人,平均一人花费过亿,这是一场生命至上的宣示。
同样,全国其他好多地方,比如吉林、上海,也面临类似问题。核酸,成为检出有问题的那个个体的目前唯一可靠有效的手段。病毒看不见摸不着(得),唯有核酸检测来让它现形。
深圳从3月14日开始一天一检,应检尽检、不漏一人。作为一个居住了2000多万人的特大城市,一天就需要检测2000多万次。这么多人检测,怎么实现呢?
可能你注意到了,深圳的检测是10个人一组,拿管的那个是组长。很多人在圈里晒出当组长的光荣。
拿着检测管,你就是组长
从检测一周一共需要检测1.2亿人次、最终检测出600多人的结果粗略计算,检测一次可能为阳性的可能性为一百万分之五,也就是说,从统计意义上看,每次检测基本上都是验证结果为阴性而已。
如何利用这个数据来加快检测?这在前年武汉疫情期间,最后做全民核酸检测,当时说三天要完成1000万人的检测,有人觉得不可思议。
这时候混检就派上用场了,这就是产生小组长背后的深意。其实这背后有科学依据支持的。
基本原理可以这样理解:核酸检测结果阴性
▪这组人一个都不是病毒携带者,则这一组的检测结果肯定为阴性;
▪如果其人任意一人或多人携带病毒,则结果肯定为阳性,但是不确定哪一个是携带者,不过限于这一组人,范围小得多。
根据以上两个规则,在绝大多数人都不是病毒携带者的前提下,小组人数越多,检测次数越
少,检测效率就越高。但是,这只是纸上谈兵,究竟多少人一组合适,需要医疗技术上能够确保这些检测样本材料(咽拭子)不被污染,检测结果正确。
个人推测在现场采集是10人一组,但在实际测试时,应该做了进一步的混杂以提高检测效率。设想,如果没有做进一步的混合,而是10个样本一次检测的话,那一天就必须实现200万次检测,我猜想人力物力都是极大消耗,最关键是还无法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一般慢一点在12小时左右出结果,这还没有考虑样本运输的在途时间)。(有做核酸检测或者有这方面知识的朋友指正,让大家涨一点姿势)
这种技术,在信息领域也有对应的方案,虽然不完全相同,这就是布隆过滤器。
布隆过滤器以其提出者布隆来命名,用于低代价检测一个特定的数据是否在一个极大的数据集合中(有点类似大海里捞一颗针),它将使用比常规方法少得多的存储空间。它能够明确告诉你一个数据确定不在数据集中,但不能肯定它一定在集合中,它只是可能在。它会给出假“阳性”,但不会给假“阴性”的结论。
这不正好符合核酸检测的场景吗?
布隆过滤器在网络上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没有布隆过滤器,我们的网络应用不会这么顺畅,原因在于,我们在海量数据中查一个数据,如果按照常规的方法,将耗费数十、数百倍的空间与时间,甚至会超越使用场景的时间限制,使得相应的技术方案不可行。比如,现在全球有数十亿个域名,在每一次网络冲浪的背后,都有很多次数的域名查,到对应的机器,这个过程如此快捷无卡顿,就要拜布隆过滤器所赐,能够快速命中要查的域名信息。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技术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性,能够在各个领域得到借鉴,这是跨领域的优势。小小的一个分组操作,背后暗含了技术的深意。
饶庆松
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北海国际仲裁院仲裁员
《时代周报》特邀法律评论员
热爱横渡,三次横渡琼州海峡
2016年挑战往返横渡
彻夜坚持19小时50公里
公开出版物有《横渡,不一样的人生》
曾成功代理死刑改判无罪案件
最高院第一巡回庭优秀值班律师
每天一分享,做有温度的律师
阅读|分享|励志|横渡|法律
分享美好,是美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