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网络课程平台适用性分析
作者:关晓明 张宝
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8年第01
        时下互联网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慕课、翻转课堂、大数据这些新词汇不再是抽象的概念,逐渐来到我们身边,改变着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培训愈发重要。同时,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学习资源和途径的多元化,教师学习需求的多样化,以及走班制等带来的工学矛盾的加剧等,都为教师培训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开发教师培训在线课程,可以缓解工学矛盾,为教师提供更多自主性、选择性,是当下很多教师培训机构的选择。利用互联网开展教师培训,需要网络课程平台的支持。在众多的网络课程平台中,教师培训机构该如何选择?网络课程平台应该具备哪些功能?不同的平台功能有哪些差异?什么样的网络课程平台适用于教师培训?这些都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北京西城区网络课程项目为依托,探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希望本研究成果能为相关教师培训机构提供参考和借鉴。
网站网页设计培训机构
        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三种研究方法。
        一是平台功能比较分析。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以陈笑怡等研究者《世界知名学习管理系统(LMS)比较分析》一文中的分析框架为依据,细化为17个二级指标和22个三级指标,选取三个国内、一家国外网络课程平台,进行平台功能的比较分析。
        二是研修员调研。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从易用性、功能性、发展性和总体评价几个维度对以上四个平台进行评价。
        三是教师培训在线课程案例分析。以西城区教师培训课程《微课制作与应用》为例,详细分析Moodle平台对教师培训的适用性。
        学习管理系统功能介绍
        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是管理、记录、跟踪、报告、传递在线学习课程或培训的一套软件应用程序(Ellis Ryann K. 2009)。在国内,我们通常叫网络课程平台、在线教学平台或网上培训平台等。
        根据学习与绩效技术中心数据,截至20106月,世界各地开发的学习管理系统工具总数达300个,其中免费软件93个(陈笑怡等,2010)。可见,学习管理系统应用已非常广泛。
        学习管理系统的功能分不同角,教师、学生、管理员各有不同的功能。有研究者选取了世界知名的9大学习管理系统,从不同角对这些系统做过比较分析。以教师角为例,主要包括五大类功能:资源呈现、组织教学、交流互动、测试评价、教学反思。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学习管理系统在支持教师实现这五大功能上各有优势,这提示我们要明确使用需求,才能选择适合的学习管理系统。
        平台功能比较分析
        笔者参考国际学习管理系统的教师功能,以资源呈现、组织教学、交流互动、测试评价、教学反思五个维度为一级指标,同时结合教师培训在线课程需求,细分为17个二级指标和22个三级指标,制定了如表1所示的平台功能评价表。并选取了国内几个有代表性的在线课程平台与Moodle一起,进行平台功能的比较分析。
        上述评价表的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综合来看,国外的Moodle平台在功能上优于国内各平台。分项来看,国内各平台在资源呈现上的功能差异不大,主要差异体现在教学组织、互动交流和数据支持上。这从一个侧面显示,国内网络课程更重视课程资源的建设,对资源呈现的需求直接促进平台此项功能的完善,而其他功能的相对弱化,也说明国内的网络课程在在线教学的组织,师生、生生的互动,以及基于数据的教学反思方面有待加强。
        研修员意见反馈
        研究者设计了五点量表,从易用性、功能性、发展性和总体印象几方面进行评价,其中,5-非常满意,4-满意,3-不确定,2-不满意,1-非常不满意。共25位研修员进行了意见反馈,有效问卷20份,结果如表2
        总体来看,四个平台的各项得分都在3以上,说明研修员对四个平台都持正向态度。分项来看,研修员认为易用性最好的是平台B,功能性最好的是Moodle,平台BMoodle的发展性接近;总体评价平台B最好。由此可见,使用者在综合评价时更看重平台的易用性,即界面是否友好、操作是否便捷等。这也提醒教育培训机构在选择平台时,要充分考虑它的易用性,降低使用者的操作门槛。
        教师培训在线课程案例分析
        为了深入研究网络课程平台对教师培训的适用性,我们搭建了Moodle平台,并基于Moodle平台开设了若干教师培训课程。下面以《微课制作与应用》教师培训课程为案例,从课程的资源呈现、教学组织,以及教学反思几方面,分析Moodle平台对教师培训在线课程的适用性。
        1.课程结构
        本课程共分五周实施,因此课程格式采用星期格式。首先,在课程开始之前呈现课程说明,介绍课程计划、学习方式、任务要求等,然后每周一个主题,包括:微课简介及录制PPT微课、录屏微课及合成技术、微课互评、Moodle平台、课程设计实践共五个主题。在每周的主题下是具体的课程资源和课程活动,按周推进。
        2.课程资源
        根据不同的主题需求,本课程用到不同类型的资源:课程说明使用网页,一目了然;讲义和课件使用视频和文档,便于教师在线浏览和下载学习;技术操作类使用图书,可以整
合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制作的电子教程,非常受教师欢迎。
        3.课程活动
        课程活动是在线组织教学的重要方式。好的课程活动可以引领学习者的学习走向深入,可以给予学习者充分的参与感,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满意度至关重要。Moodle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工具,本课程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设计了反馈、讨论、互动评价等活动,下面简要分析这些活动的特。
        Moodle平台讨论区充分考虑学习者使用偏好,可以自由选择讨论区展示结构,有列表、树状和嵌套结构供选择。另外,作为学术讨论区,Moodle平台支持自定义评价量表对讨论内容进行评价。本课程用它制作了微课选题等讨论活动,并设计五点量表,对学习者进行及时反馈,促进讨论深入,激励学习者参与。
        反馈活动支持教师自定义问卷。教师可以设计选择、填空、数字、问答等多种题型,Moodle平台能够自动收集、分析、提供给教师数据报告。本课程用它制作了如何理解微课的活动,及时收集了学情数据,为下一步的针对性教学提供依据。
        互动评价是Moodle平台的特活动之一。它允许教师制定评价量规,学员根据评价量规自评及互评作业。分四个阶段:设置阶段、提交作业阶段、评价阶段、成绩核定阶段。最终,学员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作业成绩和评价成绩。本课程用它制作了微课互评活动,进一步打破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界限,学生可以更充分地创造、分享、评价,充分体现了Moodle平台的社会建构主义思想。
        4.课程数据
        Moodle平台提供了进度跟踪、课程、学员、行为日志四类数据。
        进度跟踪可以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一般可以跟踪学生是否浏览了课程。不同的活动支持不同的跟踪方式,比如讨论区支持浏览、获得成绩、发布话题、开启话题、回帖等多种跟踪方式,再比如反馈活动支持浏览和提交反馈的跟踪方式。
        课程的数据记录了课程每一个资源及活动的使用情况,包括浏览次数和上次访问时间,从中可分析不同资源的受欢迎程度。比如,从第一周课程活动数据可以看到活动的浏览次数明显高于其他资源,这就提示我们只提供课程资源是不够的,必须设计学习活动使学生更好地参与。
        成员数据提供了分时间段、分类、分角、分组的成员参与数据,可以查看每一个活动的学员参与情况,包括浏览次数和发布次数,还可以一键选中所有未完成的成员,发送消息。平台便于教师及时了解、监控、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支持、辅导。
        日志记录了参与者的行为数据,详细记录了什么时间、什么人、在哪里、做了什么事、影响了什么人。可以从中进行数据挖掘,发现用户行为特征,揭示用户行为模式,甚至是预测用户行为,为教师和平台管理者进行后期的数据挖掘提供了可能。
        Moodle平台在功能上可以满足教师培训在线课程的当前需求,其社会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活动工具,对于小规模的以协作、互动交流、问题解决为目的的教师培训有很好的支持。同时,其功能的可扩展性也有利于教师培训在线课程发展的需求,但其在易用性上不大符合国内一些教师的使用习惯,需要教师去适应或适当进行二次开发。
        部分国内网络课程平台可进行课程资源呈现、简单的作业、讨论活动的设计,提供部分统计数据供教学反思。可满足当前大规模教师培训需要,以缓解工学矛盾,但对于未来教师培训在线课程发展的需求则需要不断跟进。
        因为技术发展、教师使用习惯等各种原因,Moodle平台一直未得到普及使用,这并不等于说它没有存在的意义。相反地,我们的实践和研究表明,Moodle平台在当下的教师培训中仍有其独特的价值,完全可以与国内一些适于大规模培训的在线平台互补发展。因此,需要教师教育机构冷静思考,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在线课程平台,着眼当下、面向未来,既考虑当前需求也兼顾发展需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