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公司供应链内部整合设计
一、公司简介
  戴尔计算机公司于1984 年由现任总裁暨执行长Michael Dell 创立,他同时也是目前在计算机界任期最久的总执行长。他的简单经营理念创造出戴尔企业独树一格的利基:依照不同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做计算机。与客户直接的沟通使戴尔更有效及明确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并迅速与客户的需求互动。
  这种革命性的业务模式,使戴尔成为目前全球领先的计算机系统直销商,同时也是电子商务基础建设的主要领导厂商。截至2000 10 27 日为止,戴尔过去四季的营收高达300 亿美元,不但名列全球第二,其获利与成长更成为世界主要计算机系统厂商中的佼佼者。目前,戴尔全球共有39000 名员工,在美国,戴尔更是企业用户、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和消费者巿场排名第一的个人计算机供货商。
  戴尔在笔记型计算机以至工作站的个人计算机系统研发,从设计、开发、生产、销售、维修和支持等环节上,皆提供专业的服务。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套系统都是根据客户的个别要求而量身订制。
  戴尔透过首创的「直销模式」,直接与大型跨国企业、政府部门、教育机构、中小型企业以
及个人消费者建立合作关系。同时,戴尔也是第一家提供客户免费直拨电话技术支持,并可在隔天到门服务的计算机供货商。这些服务形式现在已成为业界争相模仿的模板。
  累积每日与无数客户的直接接触经验,戴尔在第一时间精准掌握了客户所需。戴尔提供客户各项安装支持和系统管理,并且指导客户在技术转换方面的相关问题。透过DellWare( 计划,设计多项产品及服务,搭配多元化的计算机周边硬体和计算机软件等系列产品,提供客户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
  戴尔利用网际网络扩大其直销模式,进一步领导业界的发展。戴尔于1994年推出 www.dell 网站,并于1996 年加入电子商务功能,成为企业利用 网际网络进行商业活动的典范。戴尔的网站是以微软公司的Microsoft Windows 作业系统为基础平台,目前为全球最高用量的商业网站。dell 的网站基础建构完全是用戴尔 PowerEdge 服务器运作,共有78个国家的分站,每季共有超过4000万人次浏览。用户能够在网站上实时取得戴尔计算机的配备与价格资料,享受不论数量多寡的线上订购,并可于网络上24 小时取得相关技术支持咨询。戴尔在网站上的收益约占全公司的50%,由1999 年第三季到2000 年第三季为止,戴尔网站营业额已至160 亿美元。
二、戴尔公司电子商务业务流程
在戴尔的直销网站上,提供了一个跟踪和查询消费者订货状况的接口,供消费者查询已订购的商品从发出订单到送到消费者手中全过程的情况。戴尔对待任何消费者(个人、公司或单位)都采用定制的方式销售,其物流服务也配一销售政策而实施。戴尔的电子商务
售有八个步骤。 1.订单处理。在这一步,戴尔要接收消费者的订单,消费者可以拨打800免费电话叫通戴尔的网上商店进行网上订货,也可以通过浏览戴尔的网上商店进行初步检查,首先检查项目是否填写齐全,然后检查订单的付款条件,并按付款条件将订单分类。采用信用卡支付方式的订单将被优先满足,其他付款方式则要更长时间得到付款确认,只有确认支付完款项的订单才会立即自动发出零部件的订货并转入生产数据库中,订单也才会立即转到生产部门进行下一步作业。用户订货后,可以对产品的生产过程、发货日期甚至运输公司的发货状况等进行跟踪,根据用户发出订单的数量,用户需要填写单一订单或多重订单状况查询表格,表格中各有两项数据需要填写,一项是戴尔的订单号,二是校验数据,提交后,戴尔将通过因特网将查询结果传送给用户。 2.预生产。从接收订单到正式开始生产之前,有一段等特零部件到货的时间,这段时间叫做预生产。预生产的时间因消费者所订的系统不同而不同,主要取决于供应商的仓库中是否有现成的零部件。一般地,戴尔要确定一个订货的前置时间,即需要等待零部件并且将订货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时间,该前置时间在戴尔向消费者
确认订货有效时会告诉消费者。订货确认一般通过两种方式,即电话或。 3.配件准备。当订单转到生产部门时,所需的零部件清单也就自动产生,相关人员将零部件备齐传送到装配线上。 4.配置。组装人员将装配线上传来的零部件组装成计算机,然后进入测试过程。 5.测试。检测部门对组装好的计算机用特制的测试软件进行测试,通过测试的机器被送到包装间。 6.装箱。测试完后的计算机被放到包装箱中,同时要将鼠标、键盘、电源线、说明书及其他文档一同装入相应的卡车运送给顾客。 7.配送准备。一般在生产过程结束的次日完成送货准备,但大订单及需要特殊装运作业的订单可能花的时间要长些。 8.发运。将顾客所订货物发出,并按订单上的日期送到指定的地点。戴尔设计了几种不同的送货方式,由顾客订货时选择。一般情况下,订货将在25个工作日送到订单上的指定地点,即送货上门,同时提供免费安装和测试服务。 戴尔的物流从确认订货开始。确认订货是以收到货款为标志的,在收到用户的货款之前,物流过程并没有开始,收到货款之后需要2天时间进行生产准备、生产、测试、包装、发运准备等。戴尔在我国的福建厦门设厂,其产品的销售物流委托国内的一家货运公司承担。由于用户分布面广,戴尔向货运公司发出的发货通知可能十分零星和分散,但戴尔承诺在款到后25天送货上门,同时,在中国对某些偏远地区的用户每台计算机还加收200300元的运费


  三、戴尔管理供应链
  第一步,是减少供货商并将他们集中
  戴尔在全球有6 座工厂,包含马来西亚的槟城(1996 1 月成立)和中国的厦门(1998 8 月成立)。它将原本下给200 多家供货商的订单集中,交给其中50家,但条件是他们在戴尔工厂旁边盖仓库,就近供货,不愿配合的就从供应链剔除。戴尔本身的零件库存不到2 小时,接到订单后,再通知供货商送零件来,从进料到组装完出货只要4 小时。
   第二步,是强化供应链上的信息流通速度和透明度
  和戴尔做生意的供货商,等于是帮它管理库存,必须很清楚戴尔未来的出货计划,以免库存过多自己赔本、库存不够被戴尔撤换。对戴尔来说,也必须随时掌握整条供应链上的库存情形,确保上头每一家公司的运作都正常。这牵涉双向的信息流通和信任。
  它必须确保这一整条神经活得好好的,一小段出问题,整条神经就会瘫痪,在供应链的运作上,换供货商的成本很高,=因为学习曲线是效率的损失。
  戴尔高度运用信息科技,架构连结客户、管理生产线和联络供货商的基本骨干,并要求供货商配合。
  由于戴尔是接单后生产,不走经销通路,没有存货放在店面的货架上,所以一旦货从戴尔的工厂送出,就等于已经卖掉。戴尔会把每天各种机型PC 的销售数字,公布内部网站让供货商查询,了解接下来有那些零件需求多那些少。至于戴尔即将或刚接到的订单,也会公布在上头,帮助供货商做零件预估。戴尔会在交货前13 周前做预估,并随着天数减少修正,一直到2 周前冻结预估数字,供货商就根据这个数字在预定时间交货。「戴尔通常估得很准,数字冻结后再变动不大,」广达信息部协理方天戟指出。
  戴尔盯得很紧,和它做生意很辛苦,但是愉快,因为戴尔的预估很准,一旦下单都会做到。台达往来的另一家计算机公司,曾因预估错误,以为存货不足,要求台达紧急出货,第二天空运到美国,但是等飞机起飞后又通知台达不要出货。PC 业的净利率才5%,这一批货万一退回来没卖掉,得出20批货赚的钱,才能补这一次损失。
  第三步,是降低研发和设计比重,放大伙伴价值。
  戴尔的核心能力,在于管理好整条供应链,让新产品在最短时间交到客户手上。和这件事无关的,都会交出来给供应链上的伙伴。「全世界有人做得比我好,我就买他的,戴尔自己要做的,就是没人比得上我的,」麦可.戴尔(Michel Dell)强调。
  戴尔的研发费用只占整体营收的2%不到,在前十名计算机公司中是最低的一家,但成长动
能却最强。关键在于:戴尔把笔记型计算机的研发和设计工作,交给台湾的代工伙伴广达承揽,戴尔则专心去争取订单。不管戴尔下多少量来,广达绝不说NO,对供货商来说,这可是个happy problem
四、戴尔供应链的威力
  ◎ 顾客下单到出货存货周转天数4
  ◎ 每人每小时的生产效率,提升160%
  ◎ 订单处理效率提高50%
  ◎ 订单错误率降低50%
  ◎ 每座工厂零件存货空间100 平方英呎
  ◎ 每座工厂成品存货空间0
五、戴尔供应链整合;
  一、虚拟整合,让供应链敏捷 
    要理解戴尔的供应链,首先要理解其"虚拟整合"思想。戴尔中国客户中心总经理李元均首先并没有提到"直接模式"这个"戴尔的灵魂",而是提到另外一个重要的经营思想: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把不擅长的环节给行业中做得最好的人去做,然后通过采购把最具性价比
的产品买回来,自己做最后的整合。
    李元均说,戴尔也可以自己搞一个CPU车间,搞一个主板车间,搞一个软件车间——以戴尔今天的实力,完全可以自己来做。但戴尔的做法和这种传统思维正相反。
    供应商从提供零件的角度看就相当于戴尔的一个车间,李元均说,供应商提供的每一个零件的性价比都是有竞争力的,那么最后戴尔组装好的整个产品就是有竞争力的。
    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戴尔的实施手段是什么?戴尔的目光已经越过了企业的四面围墙,把供应商看成了自己的车间。但是工厂的零件车间就在组装车间的隔壁,戴尔的供应商却分布在世界各地,如何管理?到这里,戴尔供应链中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出来了——“交易引擎
    越过四面围墙的ERP系统就是戴尔的"交易引擎"。在这个被称作交易引擎的信息平台上,戴尔和供应商双方的信息可以做到极大程度的共享。
    现在就要谈到戴尔最有特的直接模式——戴尔完全是按订单生产,客户打电话来或者从网上下订单之后,戴尔才按需求生产。这种生产和销售方式使得戴尔可以按照顾客实际需求的变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物料需求,并通过信息系统和供应商共享这些信息。李元均认为,这是戴尔供应链最精妙的地方。
    戴尔中国客户中心数据中心的机房里有上千台服务器24小时运行,客户既可以通过网站,也可以通过800电话下订单,这些信息直接进入到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每一个半小时把这段时间内的订单统计出一张清单,上面列着分别需要哪些配置。这张清单直接就会传到供应商的仓库--在离戴尔中国客户中心5公里远的地方,有一个戴尔供应商的公共仓库,由戴尔的全球伙伴第三方物流公司伯灵顿公司管理。供应商把货发过来就放在这个仓库,由伯灵顿公司管理,伯灵顿按照戴尔传来的清单也需要每一个半小时给戴尔送一次货。
    伯灵顿接到戴尔的清单后在一个小时之内就能够迅速把货配好,不到20分钟就可以把货送达——这就是设立中转仓库的好处了:戴尔的供应商不可能都在厦门,只有建立这个中转仓库,才能保证每一个半小时送一次货。
    客户的订单没有下之前戴尔中国客户中心的车间里理论上是没有工料的,每个零件拉进来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是有买主的,一旦整台机器组装好,马上就可以发货运走,所以戴尔的产品可以保持零库存。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戴尔每一个半小时把清单发送给中转仓库的同时,还会发给供应商的总部,供应商会根据中转仓库里库存的波动情况确定要不要发货过来,并且根据这些信息安排生产。
戴尔首先要起码给出未来一年的生产预测,比如会卖出去多少万台等,供应商会根据这个预测做产能的准备,然后戴尔会给供应商未来三个月的滚动计划:要什么货,要多少,这些信息要细化到每一周。戴尔一看预测和实际情况有差距,马上会进行调整。
    戴尔的供应商每个星期都会收到更新的下三个月的生产预测,对于一些需求变化比较大的零部件甚至一天就要更新一次。这不仅使得戴尔即使在市场情况变化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及时的供货,实现了敏捷,而且供应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生产,减少自己的库存。
戴尔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生产计划并且使得供应商不断地调整生产计划,从而使得生产在不停的调整过程中逐步贴近市场的真实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戴尔和供应商信息共享的程度如此之高,以至于它们就像一个整体一样亲密无间地协调运转,从而近乎完美地实现了戴尔"虚拟整合"的管理思想。

    二、良性循环,与供应商共赢
    戴尔通过"交易引擎"把自己和供应商连接在一起,达到了敏捷的目的,然而这并非是和供应商打交道的全部内容。在这个虚拟企业中,戴尔是如何对车间”——供应商进行管理的呢? 
除了中国客户中心,戴尔还有另一个与供应商打交道的重要部门戴尔全球采购中心。
    虽然戴尔全球采购亚洲团队的工作地点设在上海和深圳,但其任务是替戴尔全球的工厂采购。戴尔全球采购部门总共有约850名员工,其中约一半人都在美国以外的地方工作,在中国的采购人员有190名,因为戴尔有很多供应商在亚洲,为配合他们,戴尔全球采购中心在中国设立了这个团队。
    戴尔全球采购的资源被分成两类:一类是生产资料采购,采购来的资料直接用于生产;另外一类叫通用型采购,采购来的资料并非直接用于生产。
    在管理生产资料供应商方面,全球采购中心有三个战略性任务。一是保证供应商供应的连续性。也就是戴尔在需要原料的时候,供应商能够按照戴尔的需求及时送到。二是保证供应商在生产成本方面有一定的领先性。戴尔需要持续地降低在原材料方面的成本以便给客户带来更多的价值。.三是要保证供应商产品的品质。严格挑选供应商。为了保证这三个任务的完成,戴尔从一开始对供应商的选择就是非常慎重的,戴尔亚洲全球采购董事总经理钟维思说,戴尔会从下面几个方面出发来选择供应商。
    环保与员工福利——戴尔非常注重自身的环保和员工的福利待遇,所以戴尔也希望同其合作的供应商能够注重环保并且很好地对待自己的员工。这是一个基本前提。
    成本领先——戴尔会将供应商与其他同类型的供应商做比较,看其在成本上是否具有优势。
技术产业化的速度--供应商的生产技术水平怎样?能否把新的技术迅速形成规模化的量产?
    持续供应能力——戴尔会从供应商的财务能力、现在跟哪些厂家合作、供货的情况怎样、能够做到几天的库存量等方面来考察供应商是否有很好的持续供应能力。
    服务——供应商能否满足戴尔在服务方面的需求也是很重要的。
    品质——这是最核心的因素。戴尔会对供应商的产品品质在不同的环境进行评测,既会在供应商的工厂里,也会在戴尔的工厂里,还会在客户使用的环境里进行评测,来保证产品的品质。
    密切配合供应商。戴尔管理供应商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少数及密切配合供应商。戴尔把整体供应商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样的好处一是供应商可以从戴尔这里得到足够多的业务;二是可以保证戴尔以有限的人力能和供应商密切配合。
    钟维思用一个良性循环的圆圈来阐述戴尔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为了保证这个良性循环,不光全球采购中心,戴尔公司内的很多部门都要参与进来,和供应商紧密合作,在商品管理、质量和工艺管理等方面为供应商提供培训,帮他们改善内部
流程。戴尔还把品质管理和计划流程等工具分享给供应商,使得供应商自身采购的管理水平也得到提高。
    每个季度戴尔会对供应商进行考核,考核的要素包括上面提到的成本领先技术产业化的速度设计网站接单服务持续供应质量等。戴尔会根据这个结果来考虑给每家供应商下多大的单,如果有新的业务,给哪家供应商来完成。如果这家供应商的次品率比较高,下次戴尔可能就会把单下给另外一家次品率比较低的供应商。
    在考核供应商的时候,戴尔非常注重用数据说话。这些数据是和供应商共享的。
    钟维思透露,近年来戴尔在中国的采购量增长非常快,戴尔正把采购的重点逐渐从原来的南亚迁到中国,这也影响了一大批供应商将其生产基地迁到中国。令人高兴的是,2005年末,戴尔供应商的名单里终于有了一家中国内地的本土企业。在这之前其实也有很多中国内地的本土企业为戴尔服务,只不过他们是为戴尔的供应商供货。
    戴尔增加一名供应商是非常严肃、小心的事情。
    对于新供应商,戴尔会先用比较小的量来检验其生产流程,各方面没有问题了,再逐步扩大业务量。

    三、持续改善,使供应链进步 
    戴尔供应链的活力,来自于其对于自身的永不休止的改进和完善。
    最能够体现戴尔对供应链持续改进的是BPI(业务流程改善,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李元均和钟维思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它,这个由戴尔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在公司内部打造的不断自检并修复的机制虽然不仅针对供应链,但无疑对供应链的完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为了推进BPI,戴尔公司专门有一个BPI的部门,李元均介绍,要参加BPI首先要接受培训,学完了之后要做项目,最后要答辩,才能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获得相应的级别。
跟六西格玛一样,BPI也有黑带、绿带、黄带等级别,实际上BPI就是脱胎于六西格玛,只是在一些具体的工具和方法上有差别。
    要做最高级别的黑带很不容易,因为项目难度很高。但是当持续改进的观念被贯彻到每一个员工的观念里时,很多人都可以发现身边需要改进的东西--这种起步阶段的项目也是BPI项目。比如以前戴尔中国客户中心生产流程是两个人面对面合作装一部机器,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混线生产。因为当时的产品大部分是台式机,笔记本很少,这样设计比较合理。但后来笔记本电脑的需求越来越多,而装笔记本电脑只需要一个人,另一个人只能在旁边干站着,
通过做BPI项目,有人提出两个人应该分别使用两张工作台,这样装配效率就提高了很多。
    在戴尔中国客户中心,每年都有上百个BPI项目展开,戴尔中国客户中心2005年的运营成本降低到2001年的1/4,李元均说"70%受益于BPI"
    BPI的影响力还不仅限于戴尔本身。钟维思说,戴尔也会给供应商提供这样的培训,让他们采用BPI的方法来降低成本、提升质量。
    在戴尔对供应链的持续不断的改善背后其实是一种"学习的文化",是对不断进步的追求。
李元均说,戴尔有一个名词叫“BOP”——Best of Practice,意思是学最好的:戴尔在全球有7个工厂,7个工厂每个星期都要就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叫做BOP meeting,看谁做得更好,哪些地方可以学。
    戴尔中国客户中心经常从其他工厂学到好的经验,也多次成为其他工厂的学习对象。

    四、精髓在于“3A”
    戴尔的供应链无疑与其直接模式紧密相连,可问题是,如果不采用直接模式,中国企业可以从戴尔的供应链中得到什么启发呢?
    斯坦福大学的供应链专家李效良(Hau Lee)在过去15年中对60多家注重供应链管理的领
先公司包括戴尔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一流的供应链都具备了三大特点:反应敏捷(Agile)、能让各方利益协调一致(Aligned)、适应性强(Adaptable)。他认为,只要具备了这三个特点的供应链就能为公司创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他将其称为“3A”供应链。
    当我们仔细考察戴尔的供应链之后,我们发现,“3A”恰恰是戴尔供应链的精髓所在。
    李效良认为,反应敏捷的供应链,能针对原料供应和市场需求所发生的突变情况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呢?李效良给出的第一条建议就是:加强与供应商的信息沟通。
    戴尔的李元均也认为加强和供应商的信息沟通是戴尔供应链最重要的地方。这是戴尔为什么这样注重虚拟整合这个概念的原因。实际上迈克尔戴尔也说戴尔是用信息代替库存
    供应链管理中有一个最令人头疼的牛鞭效应”——下游实际需求信息从最终客户端沿着零售商、批发商、分销商、制造商逆行而上传递,在达到最终源头原材料供应商时,被人为逐级放大,乃至严重扭曲失真。而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充分的信息共享是减小牛鞭效应的有效途径。
    戴尔和供应商信息共享的工具就是交易引擎。李元均说,戴尔希望利用自己的技术让中国中小企业也能够受惠,把信息化平台延伸到上游的供应商。戴尔现在正在和中国一个公共
部门合作,希望建立一个公共的交易引擎,使得中小企业也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和供应商交易,并且相互之间不会受到干扰。
    李效良指出,成功的公司总是力图使供应链上其他各方与自己保持利益一致。这非常关键,因为供应链上的每家公司--无论是原料供应商、产品装配厂、经销商,还是零售商--都在努力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在供应链的实际运行中,若有任何一方与其他各方的利益产生分歧,其行为将对整个供应链的效用产生破坏作用。戴尔对供应商的管理哲学很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
    很多公司曾经也拥有竞争力很强的供应链,可是随着市场情况的变化,它们的供应链逐渐不能适应新环境。公司若想长久地保持竞争力,除了使供应链适应环境变化之外,别无选择。
    而戴尔的供应链其实永远处在变化当中--BPI不就是要使得供应链时刻响应市场的变化吗?而学习的文化也使得戴尔的供应链在不断的进步,对市场环境有着很强的适应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