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第1期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Vol 1251No 11
2009年3月
JOURNAL OF J I A OZ UO TEACHERS COLLEGE Mar 12009
收稿日期:2008-10-12
作者简介:罗明洲(1956-),男,河南南阳人,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系教授,主要从事外国文学研究。
论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变形”
罗明洲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系,河南焦作454000)
摘要:一般认为,卡夫卡《变形记》中所谓的“变形”,是指格里高尔“人变成虫”的故事。其实,所谓“变形记”,应该包括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变形”,计有三种:格里高尔的生理“变形”,萨姆沙家经济状况的“变形”,
格里高尔家人的心理“变形”。格里高尔家人的心理“变形”是《变形记》的主旨所在。
关键词:变形记;生理变形;经济变形;心理变形
中图分类号:I 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465(2009)01-0012-03
一般认为,卡夫卡的《变形记》中所谓的“变
形”,是指格里高尔“人变成虫”的故事。《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这样说:“这部小说的故事其实很
简单,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写人变成甲虫。”[1]
《世界文学名著选读》这样说:“《变形记》……细腻描写
了人物变形前后的全过程。”[2]
《世界文学史纲》这样说:“卡夫卡的《变形记》描写的是人变成虫的荒
诞离奇故事。”[3]
《新编外国文学》这样说:“小说写旅行员格里高尔一天早晨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遭到了家人的厌弃,最后孤独寂寞地
死去。”
[4]
其实,所谓“变形记”,何止“人变成虫”呢?该小说包括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变形”,计有三种“变形”。
小说的开头这样写道: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大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
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5]392-393
这是一个关于20世纪一个旅行推销员“人变成虫”的描写,是该作品中的第一种“变形”:昨日是人,今日却变成了有着“象铁甲一样的背”,“棕的肚子”和“细的可怜的腿”的虫。形体的变化,不能一下子把格里高尔拉向“虫“的生活轨道,虫形而人心的格里高尔依然焦虑着当天的推销工作。他应该在当天的五点钟乘火车出发,而柜子上的闹钟已经
六点半了,下一班车七点钟开,要坐上这一班车他得
发疯似地赶才行。可是样品还没包好,赶上这趟车与否,他都逃不过一顿申诉。公司秘书主任的到来,母亲和妹妹的询问,才结束了他在住室里痛苦的思索,使他憋足了勇气开了门,变形的格里高尔便显露于人前了。
由“变形”而来的不幸接踵而至,秘书主任被他的形象吓得一阵风似地逃走,不用说,他虽然饱含着艰辛,但赖以养家的推销员工作丧失了。父亲像个野人似地无情地将他往后赶,推进屋内。他的腰部被挤伤,汩汩地流血。从此,他生活的天地便是那几平方米的住室。形体的变化引起了他言行习惯、饮食起居和生理器官的变化。对甜牛奶、白面包这些过去喜欢的食物,现在却怀着本能的厌恶。而腐烂了的蔬菜、晚饭剩下的肉骨头、过去吃不得的乳酪,都成了今日的佳肴。天花板成了他踱步的地方,沙发底成了他的温床。总之,格里高尔失去了人之为人的存在形态。进而,生活一步步把他逼得麻木,一步步逼他走向生的反面。在家人的冷漠、打击和遗弃等多重伤害下,格里高尔结束了他的甲虫生涯。
格里高尔由人变为甲虫,象征性地说明了普通人在当今社会生活里的地位和生存价值。科学主义、物质主义的盛行以及人文精神的失落,人们日益受到现代化科学技术以及物化的生存环境的挤压。一方面,物越来越具有不可理解的神秘的内容,逐渐异化为统治人、压榨人的敌对力量。另一方面,人对自身的信念也产生了动摇,于是人也?非也?这个显而易见的问题,越来越模糊,它引起了诸多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长期的思考与探索。卡夫卡用笔下的人物回答了这个问题,格里高尔由人到虫的改
・
21・
罗明洲:论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变形”
变,反映了作者对当时人的地位、价值的认识———人随时随地会在突然之间成为非人、甲虫或者什么“物”。
格里高尔变形之后,要面对诸多新的尴尬:当格里高尔被“挤”进甲虫的形体后,依然不能伸展自如,他想“屈起其中的一条腿,可是它偏偏伸得笔直”;想融入家庭中去,却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折磨和打击。至于变形以后的孤独感和灾难感更是不在话下。这些都是人对自己无能为力、无可奈何,自身力量也正在异化的形象说明。在当今社会里,普通人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荣辱福祸是与自己的主观努力没有太大关系的。正如卡夫卡所说:“不断运动的生活纽带把我们拖向某个地方,至于拖向哪里,我们自己是不得而知的,我们就像物品、物件而不像活人。”[6]
格里高尔变形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不仅仅涉及格里高尔自身,还涉及格里高尔家庭的经济平衡。此前的格里高尔本有着美好的思想感情和善良的性情,自父亲破产后,格里高尔唯一的愿望“就是竭尽全力,让家里人忘掉父亲事业破产而使全家沦于绝望的灾难”,“他以不寻常的热情投入工作”[5]405,很快从办事员成为旅行推销员,他想赚更多的钱去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因此,格里高尔变形之前,由于格里高尔终年累月的奔波,陪着小心的努力工作,所以不仅能维持一家四口人的温饱生活,还略微有些积蓄。他心里还
有个“秘密计划”:妹妹葛雷特爱好音乐,小提琴拉得很动人,他想让妹妹进音乐学院去念书,虽然这需要很多钱,但他还是“一定另行设法筹措。”
随着格里高尔的变形,家庭经济状况也引起了巨大的“变形”,这是该小说的第二种“变形”:
家计日益窘迫;使女也给辞退了,一个蓬着
满头白发高大瘦削老妈子一早一晚来替他们做
些粗活,其他一切家务事都落在格里高尔的母
亲身上。此外,她还得做一大堆一大堆的针线
活。连母亲和妹妹以往每逢参加晚会和喜庆日
子总要骄傲的戴着的那些首饰,也不得不变
卖了。
世界要求穷人的一切,他们都尽力做了。
父亲在银行里给小职员卖早点;母亲把自己的
精力耗费在替陌生人缝内衣上,妹妹听顾客的
命令在柜台后面急急地跑来跑去,……[5]413
为了增加收入,家里还挤出一间房租给了三个房客。亲友、街坊们都没有遇到过的厄运被他们摊上了,生活的变迁给萨姆沙家蒙上了阴郁的魔影。
家庭经济生活的“变形”,还连锁式地引起了父母和妹妹对格里高尔的心理的“变形”,这是该小说的第三种“变形”,不过这个“变形”经历了一个渐变过程。最初,父母亲见到他时,母亲惊吓得倒在地上;父亲却是握紧拳头,仿佛要打格里高尔,既而是双手遮着眼睛哭泣起来。两个星期里,父母鼓不起勇气进他的房间,只有天真的妹妹给他送来了牛奶和面包,也给他送来了唯一的安慰。
母亲虽惦记着可怜的儿子,坚决要求看看儿子,可是,这股劲头没等来到儿子的房间就烟消云散了。当她见到“那一团棕的东西时”,还没理会到她看到的就是格里高尔时,就高喊着倒在沙发上。妹妹迁怒于他身上,对他又是挥拳又是瞪眼。父亲以为他做了什么凶狠的事儿,板着严峻的脸急忙朝格里高尔冲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一只苹果狠狠地打中了他的背,并且深深地陷了进去。以致他,六神无主地瘫倒在地上一个月不能行动。由于母亲的阻拦,他才避免受到进一步的打击。
父亲的“严惩,使格里高尔身受重伤,那只苹果没有取下来,一直留在身上,以致引起伤口周围发炎”。
事情远没有结束,随着家庭状况进一步恶化,家人对他的态度也进一步恶化。他吓走了房客等于吓走了财神,这惹怒了全家。虽然格里高尔恐惧的头在颤抖,也丝毫没有得到亲人们的怜悯。妹妹根本不能理解格里高尔的一片爱心,首先发难:
“亲爱的爸爸妈妈,”妹妹说话了,一面用
手在桌子上拍了拍,算是引子,“事情不能再这
样拖下去了。你们也许不明白,我可明白。对
着这个怪物,我没法开口叫他哥哥,所以我的意
思是:我们一定得把他弄走。我们照顾过他,对
他也算仁至义尽了,我想谁也不能责怪我们有
半分不是了。[5]148
父亲极力赞同,母亲虽有舐犊之情,然而虚弱地说不出话来,终于成了无益的爱怜。妹妹又一次明确地说:
我们一定得把它弄走……他会把你们拖垮
的,我知道准会这样。咱们三个人都已拼了命
kafka命令工作,再也受不了家里这样的折磨了。至少我
是再也无法忍受了。[5]418
最后妹妹第三次表示决心:
他一定得走!……这是唯一的办法。父
亲,你们一定要抛开这个念头,认为这就是格里
高尔。我们好久以来都这么相信,这就是我们
一切不幸的根源。这怎么会是格里高尔呢?如
果是格里高尔,他早就会明白人是不跟这样的
动物一起生活的,他就会自动地走开。这样我
虽然没有了哥哥,可是我们就能生活下去,并且
会尊敬地纪念他。可现在呢?这个东西把我们
害得好苦,赶走了我们的房客,显然想独霸所有
・
3
1
・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的房间,让我们都睡到沟壑去。……[5]418
这话出自格里高尔最钟爱的、曾下决心要把她送进音乐学院上学的妹妹之口,使他受到了致命的心理创伤。再加上父亲给予他的形体创伤,是格里高尔丧失了最后一丝生的希望。“他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强烈”。格里高尔虽然住在亲人们的隔壁,然而却举目无亲、孤苦无告,在极度孤寂和痛苦中告别了这个
世界。
不可否认,格里高尔的亲人也曾为他着想过。父亲为他着急,母亲为他伤心,妹妹为他送食。为了扩大它的活动空间,母亲和妹妹曾忙地不亦乐乎,大家都盼望着他好转的奇迹出现。天长日久,他好转无望,加上由于他的变形而产生的家庭的不幸一件接一件,大家对于他的难过转为对家庭不幸的哀伤,后又转为对他的愤怒。毋庸讳言,格里高尔给这个家庭带来过温暖和幸福,这是他存在的首要意义。那么作为亲人和甲虫双重含义的格里高尔的死去,恰是全家人的解脱。格里高尔的干扁的尸体被送进了垃圾堆,妹妹的“我们一定要把他送走”的愿望也最终得以实现。一家人历经了格里高尔变形的所引发的心灵痛苦之后,享受着格里高尔死后的喜悦,健忘的父母和妹妹愉快起来了,并且做了一次下乡旅行。在和煦的阳光里,他们脑海涌现了许多梦想。老两口愉快的欣赏其女儿丰满的身段,“小姑娘也情不自禁的舒展了几下她那充满活力的身体”。[5]422他们从女儿的姿态中似乎看到了他们“新的梦想”得到了证实,“美好的打算”得到了鼓舞,顿时,丧子之痛变成了丧子之喜。
鉴于上述,我们有理由得出这样两个结论。第一个结论:《变形记》中的“变形”应该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格里高尔由人到虫的“变形”,即生理“变形”。它象征性地说明了社会环境对人构成的积压以及人承受不了超量的社会重负而走向人的反面。第二层含义是由格里高尔的身体“变形”而产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和生活状态的“变形”,即经济“变形”。第三层含义是由格里高尔生理“变形”和萨姆沙家经济“变形”所引起的格里高尔家人的心理“变形”,即心理“变形”。它集中反映了西方社会环境的浊化、人际关系的恶化以
及亲情关系的异化。如果说第一层含义是因的话,那么第二层含义是果;若第一、二层含义是因的话,那么第三层含义是果。这三层含义依次延伸、发展,构成“变形”含义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
第二个结论:格里高尔家人的心理“变形”是最重要的“变形”状态,是《变形记》的主旨所在。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就《变形记》的描写侧重点上看,格里高尔的“变形”着墨并不多。作品的开篇说:“一天早晨,格里高尔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接着作者描写了格里高尔由人变虫的感觉和心理状态。作者没有具体、细致的描写他怎样变为甲虫的过程,仅写出了变形的结果和事实。小说大量的篇幅是描写亲人们如何对待格里高尔的变化及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了亲人们对格里高尔的态度的渐变过程,既写出了它的原因,又写出了它的结果。由此可以看出描写侧重点在格里高尔家人的心理“变形”,而不在格里高尔由人到虫的“变形”上。
其次,就这几种“变形”状态的意义上看。格里高尔的变形,象征性地表明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环境对人身、人心的重压,人异化为非人,社会成了人的异己力量。这固然可悲,然而更可悲的是亲人成为非亲。格里高尔没有死于天灾,没有直接死于敌对势力的迫害,而是死于他全副身心、竭力为之谋幸福的亲人之手,其悲剧力量更是惊心动魄。如果说社会使格里高尔由人异化为虫,那么亲人是他由生异化为死,这就在更深的层次上揭示了人的不幸与灾难。所以,人的心理的异变就更可怕、更令人担忧;来
自亲眷的异己力量比来自社会的异己力量更具有毁灭性。《变形记》中盛气凌人的老板、势利俗气的秘书主任、幸灾乐祸的保姆、火上浇油的房客等,固然令人讨厌,但哪有凶狠的父亲、胆怯的母亲、无情的妹妹更为可怕呢?连亲人的呵护、关注甚至是同情、怜悯也得不到,人的脆弱与不幸就可想而知。由此可以看出,格里高尔家人的心理“变形”更富于悲剧力量,《变形记》的主要悲剧意义应在此体现,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变为甲虫不是悲剧。
[参考文献]
[1][法]刘象愚等.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8:210.
[2]陶德臻等.世界文学名著选读(第五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1992:86.
[3]蒋承勇主编.世界文学史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3版):308.
[4]蒋承勇主编.新编外国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278.
[5]刘象愚选编.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选[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392-393.
[6]罗明洲.西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
出版社,2006:228.
[责任编辑:唐 霞]
・
4
1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