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修辞学的文化属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思维的媒介,任何交际都是以感染为动机和目的的,是有意识地针对他人的接受和认同而实施的文化活动。修辞的过程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也是针对接受的语言来做选择和架构的审美过程。语言是个系统,它由各种对立对应的关系构成,分别体现了语言彩的文与俚及言语表达的雅与俗。学习修辞学的意义在于通过介绍语言修辞资源及语言在不同交际场合中行使功能的规律,来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使我们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以便恰当地使用语言传情达意,并在获取信息的同时能得到美的心灵感应以达到情感升华,从而提高我们的言语文明水平,使交际顺利完成并取得实效。
1 从修辞学研究的背景看修辞学的民族文化属性
修辞学的社会性和人文性决定了它必然被放置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说修辞也是一种文化,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心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意识是适应客观存在的产物,而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富以及制度、习俗等社会规范和规则的总和。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生活和社会环境而具有不同的文化、风俗和审美观,而这种审美品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它反映了一个民族历史的进程又反作用于文化、性格与心理。
中国修辞学的源头始于先秦时代,在长达2000多年的发展中,中国修辞学一直传承着孔子提出的修辞即“辞达”的修辞学传统,所谓“辞达”就是使用文辞来传情达意,这就需要培养诚实的品德和巧妙说话的技巧。现代汉语的修辞观既继承了传统的“中和”观,又发展了这一传统。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审美心理是不同的。唐代韩愈和柳宗元的复古运动,又恢复到先秦时代的“中和”观。过去讲的“文质”或“义辞”统一的修辞审美观就是指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在现代修辞学中这个传统得到引申和发展。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公众言语行为表现出政治模式化和空泛化,反映了对传统修辞观的违背。80年代中期以后公众的言语行为出现了通俗化趋势,受港台影响使用繁体字,称谓中也出现了“先生”、“小”、“太太”等,这与我国处于经济变革时期审美失衡有关。90年代中国文学又经历了政治文化批判,抗拒物化的精英意识开始削减,大众文化,流行歌曲,时装广告,MTV大大压缩了正统文化的空间,文学开始媚俗和商业炒作。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家直接用现实物取代审美意象,使用很低劣的语言手段极力消除意识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审美界限,打通了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的符号学界限。这种做法刺激了“无中心”、“反权威
”的话语方式,使文学疏离了传统功能走向娱情,逃离深层次的审美构筑走向平面。如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网络语的应运而生使人们进入了“新丛林”时代,新的语言代沟在所难免。如:HD:厚道;GJM:抄袭或复制;CJ:纯洁;FB:腐败意指吃饭;斑竹:版主;板斧:副版主;菜鸟:新手等。可以说,语言的配置反映出语言使用者在不同时期、不同语境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心理及使用方式,这种使用语言时的审美心理和方式就是修辞。因此,文化和心理对修辞活动的统筹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并涉及到语言使用的方方面面。
2 从修辞对语言运作的本质上看修辞学的文化属性
我们说,一个民族的语言是其文化的载体,民族的言语产品反映和传达的也是民族文化。而把民族的语言加工成言语产品的过程也是文化的,它表现为该民族特定的思维方式、折射出该民族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反映出该民族对社会的认知程度和角度、体现出其架构语言的审美习惯以及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方式。现代汉语音节结构中元音占优势,每个音节都有声调,这些特点使普通话富有和谐悦耳、抑扬顿挫的音乐美;词汇方面双音节占优势,构词法灵活且词义丰富,能反映纷繁的社会现象和细腻的思想感受。例如下面一段对话:
A:你这是甚么意思?
B:没甚么意思,意思意思。
A: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B:小意思,小意思。
A:你这人真有意思。
B: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A: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B:是我不好意思。
不同语言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语音、语法和文字上,还反映出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方法及世界观方面的差异。这种文化属性体现为语言、语言运作及言语产品的民族性,而民族性则表现为民族个性在意识、目的及方法论上的文化特征。这种文化特征是该民族在认知世界时显现出来的情感个性、思维个性和表达个性,这是一个民族在整体上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性格特征,而这种运用语言表达思维和情感的民族个性就是修辞个性。请看下面在实际对话中引出的
一段:
“Quite frankly, I’m a materialist. I’ve got a good-paying job and I want to keep it. I’ve bought a home near Westlake. My wife and I want to enjoy the comforts of life. I had a hard time when I was a kid and I don’t want to go through all that again.”
这番话代表了许多美国男人的心理,汉语译成“唯物主义”显然不妥。中国现在所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主义”概念与上段引文中的意义迥然不同,此处的真实意义为“讲究物质利益的人”。
人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经常运用各种手法来增强其话语的感染力,尤其是一些修辞手段诸如词类转换的运用使词汇获得某种转义,并通过比喻和联想使语言栩栩如生形象鲜明。例如:汉语中的“你这个人真阿Q”和“这个女孩子太林黛玉了”。不了解这些典故的外国人往往难以领会其中的含意。其实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有大量的口头流传和文字记载下来的典故,反映出这两种语言的人民丰富的文化遗产。又如英语中有些典故或隐喻来自体育项目,特别是美国英语中一些特殊的表达与美国很流行的棒球和橄榄球有关。如:
She attracted him at first sight and he made elaborate plans to court her, but he didn’t even get to first base.(他一眼就看上了她,于是就盘算着怎样去追求她,结果第一招就不灵了。)to not get to first base,原指棒球击球手没有跑到第一垒,引申为一开始或很快就失败了。to carry the ball,原指橄榄球运动员执球,现转义为对完成某项任务负主要责任。如:The negotiations are the key to the undertaking, we’d better ask Tom to carry the ball. (這个项目的关键是谈判,我们最好让汤姆负责去做。)一个不喜欢体育尤其不了解在美国十分盛行的橄榄球运动的人对此很难理解到位。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系统和表达结构,因为在不同语言体的眼中世界呈现出不尽相同的面貌和语言图景,这种图景存在于操该语言的体意识之中,展现出该语言体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美学观,反映出该民族的语言个性。语言个性表现为语言系统的个性及对语言运作的修辞个性。不同的修辞个性在言语交际中表现为对语言单位在对比基础上的选择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组合方式不同,即对表述的切入点、凸显点、情感的注入点及表述的结果的不同。
3 结语
巴赫金从广义上对修辞的认定是:“凡是有选择和组合的地方就有修辞,选择就是修辞……”(文
本对话与人文1998:249~255)。这种选择也是广义的,它包括言语交际的各个方面,从对语言系统不同层级的选择到交际语境及文化背景,交际题旨,交际对象,交际形式,交际目的,交际手段等都是选择性的也是修辞性的,其前提就是对各种交际因素正确认知和准确把握以取得交际实效。综合所述我们可以对现代修辞学重要的文化属性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对于我们正确和准确地把握修辞学这门学科具有一定意义,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拓宽视野,从时代共变的角度并从新的起点挖掘修辞学这门学科更深层的内蕴。
文化属性是什么意思参考文献
[1] (美)肯尼斯·博克.当代西方修辞学:演讲与话语批评[M].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
[2] 胡曙中.美国新修辞学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