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告诉你到底什么是⽣态
马云说:“我们必须做⼀家电⼦商务的⽣态公司。”
不光马爸爸,百度、腾讯、华为、联想、⼩⽶、乐视、滴滴、易到都在说⾃⼰要做⼀家⽣态型公司。坊间有这么⼀句话,叫“三等企业做硬件、⼆等做平台、⼀等做⽣态”。
整天⽣态,磨得我们⽿朵都起茧了,可是到底什么是⽣态?
正好,我最近读了⼀本专门讲⽣态的书,叫《⽣态战略》。下⾯我就分享⼀下这本书⾥的前⾯部分——“⽣态到底是怎么回事”。
⾸先得了解⼀下这个时代的⼤背景,搞清为什么⼤家都⾛向⽣态。
由于信息互联⽹彻底打破了原来的空间局限,定制化服务对企业的⽤户思维要求越来越⾼,⼤数据的价值体现也越来越明显,数据价值在⼀定程度上超越了其业务本⾝的价值——
⽐如说,滴滴最值钱的可能不是他的平台,⽽是每天不断吸收的出⾏数据。百度、⾕歌等搜索引擎就更是如此了,你的诉求都体现在你搜索时敲下的⽂字中,这些就是最有价值的数据。所以百度、⾕歌的盈利模式都是精准投放的⼴告。
在这种情况下,产业链的聚集就⾮常便于⼤数据的收集和沉淀。
与此同时,由于移动互联⽹状态下⼀个个圈⼦的形成,产业链被打破,产业界限消失,产业链上下游及其周边呈现透明化状态。
于是新的发展模式和增长格局就被打开了——做⽣态。
⽣态的玩法是——不断覆盖所有新兴领域,成为⼀个⽣态的组织者。如果你做不到,那就加⼊某个⽣态当中,以获得该⽣态的数据、资源和跨界合作能⼒。
什么是⽣态?
⽣态的本意是在⼀定空间内,⽣物以及所在环境所构成的⼀个整体。
鱼缸就是⼀个⽣态。⽔给植物灌溉,植物净化⽔质,鱼吃掉植物弱根,⽣长灯给植物提供光合作⽤,让植物释放更多的氧⽓。整个⽣态内⼀⽚⽣机。
企业要做的,就是这样⼀个⽣态系统。
⽣态型企业,就是⼀个以客户为中⼼,通过⽂化的凝聚⼒和业务的有机融合,形成健康的相互⽀持的有机体。
做⽣态是不是在炒概念?
看到这,⼀些有管理基础的读者也许会产⽣困惑:过去⽐较热的多元化经营、阿⽶巴模式、连锁加盟、合伙⼈制、平台化企业,是⽣态型企业吗?他们有什么本质区别?
多元化经营是产品跨越很多不⼀定相关的⾏业,其核⼼本质是抓住机会分散风险;
阿⽶巴模式是将公司分割成许多⼩型组织,独⽴经营,让更多的⼈成为经营者甚⾄管理者,发挥全员智慧,其核⼼本质是划⼩经营单元;
连锁加盟是企业对市场进⾏控制和竞争的⼀种运作模式,其核⼼本质是市场扩张;
合伙⼈制是建⽴⼀套分配机制,实现利益共享、分享共担,其核⼼本质是共创共享;
平台化的⽬的是打破产业边界寻新的业绩增长点,其核⼼本质是汇聚整合。
那⽣态呢?
⽣态型企业的核⼼本质是开放融合、系统闭环。它具备以下四⼤特点:
第⼀个特点是要具备基础设施,可以极⼤地提⾼经济运⾏的效率。如果千万⼈的⽣活、⽣意都会因企业
的存在受到影响,那么说明企业已成为社会公众的基础设施。
第⼆个特点是满⾜了很多以前没有满⾜的社会需求。⽐如搜索,满⾜了⼈们对信息的需求;⽐如淘宝,满⾜了寻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如Facebook(脸书)和,将⼈类社交的欲望推向了新的⾼度。
第三个特点是多边市场,⽤户越多,商家越多,巨⼤的流量成就了众多的第三⽅合作伙伴,改变了他们的营商环境。例如,阿⾥⽣态中的淘品牌、腾讯⽣态中的游戏开发商。
第四个特点,⽣态⼀定是⾃进化的,不断地出现新物种,产⽣新能量。⽐如⽣态中产⽣了⽀付、红包、,淘宝⽣态孕育出天猫等。每⼀次进化都会产⽣巨⼤的⽣态红利,赋能于每⼀个⽣态参与者,带来⽣态总体价值的提升。
所以,⽣态型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需要开放,把企业做成公共设施;
第⼆、需要以⽤户为中⼼,真正去满⾜社会需求;
第三、要构建新的商业模式,让多⽅收益;
第四、要持续推进企业的组织、⼈才、⽂化的全⾯升级和迭代,让企业随着⽣态不断进化到更⾼层级。
那么,⽣态型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靠什么盈利?
商业模式是企业的根本属性,由定位、交易结构、资源能⼒及⾦融能⼒四⼤要素组成。
第⼀有价值的,是⽣态型企业的定位。
⽣态型企业的定位应跳出狭隘的企业维度,⽽应从产业格局及可能会覆盖的⽤户出发,需要深⼊去思考和探究“我要搭建⼀个什么样的⽣态系统、连接什么样的资源、为⽣态中各主体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创造什么样的价值,才能够满⾜整个⽣态体系的良好运营”。
⽣态型企业的定位应该是某个垂直领域的⽔和空⽓,或者基础设施,⽽⾮关注某个产品业务的短期盈利。如果千万⼈的⽣活都会因企业的存在受到影响,那么说明企业已成为社会的基础设施。
第⼆有价值的,是⽣态型企业的交易结构。
⽣态型企业的交易结构不再是以企业为中⼼,单向对⽤户进⾏价值输出;⽽是以⽤户为中⼼,
逐步形成连接多个体的交易结构。⽣态⾃⾝可以对多个体进⾏价值传递,促成交易。
拿探路者举个例⼦。
户外服装⾏业的整体市场⼤约只有200亿左右,想增长就⼀定要打破产业边界。怎么突破?
还是要⼀切以⽤户为中⼼,户外服装⽤户最⼤的特点就是热爱在⼭⽔间挑战⾃⼰的体能极限,追求健康的⽣活⽅式。他们的社交、资讯、设备需求⾃然衍⽣出⼀个个细分的⽣态圈,⾥⾯藏着巨⼤的市场机会。
所以,探路者成⽴了以户外、体育、旅⾏三⼤事业为核⼼的创新孵化企业、投资企业、合作企业、俱乐部,相互关联、协同促进,打开了企业持续发展的空间。
第三有价值的,是⽣态型企业的资源能⼒。
⾸先,⽣态型企业需要引领⽂化,树起⼤旗,吸引同道中⼈,聚集优质资源;同时设定公平合理的机制让资源乐于被整合并得以发挥作⽤。
这个过程中沉淀的宏⼤的格局和先进的理念、⽂化、模式、规则和技术平台等将产⽣巨⼤的吸引⼒,就像⿊洞⼀样,将相关的客户和供应商以及各种有⽤的闲散碎⽚有机地整合起来。
这⾥⾯的优等⽣的就是Uber、Airbnb、滴滴出⾏了。Uber并不认识车主,Airbnb也不全认识房东,互联⽹平台使他们的协同和交互成为可能,成功地整合了社会闲散资源,⼤⼤释放了社会⽣产⼒。
第四有价值的,是⽣态型企业的⾦融模式。
⾦融模式是较⾼层次的关键要素,在⽣态型企业的商业模式设计和优化中起着⾄关重要的作⽤,帮助⽣态中各交易⽅实现交易闭环的同时增加其盈利性。
如何打造⽣态型企业?
(1)培育⼈才⽣态
战略是靠有效组织起来的⼈才去实现的。
⼯业时代,更多的是“战略版图决定组织版图,组织版图决定⼈才版图”,现代企业的管理逻辑被倒过来了,更多是“愿景驱动⼈才,⼈才驱动战略”。⽣态型企业尤其需要建⽴新型的⼈才观。要成为商业⽣态的引领者,必须⽤摘尖的⼈才策略,聚拢产业或跨产业的顶尖⼈才,让顶尖⼈才承担融合与创新的任务,发育创造⼦⽣态。
传统企业的⼈才策略是“招、育、⽤、留”,⽽⽣态型企业的⼈才战略是依据⼈才幂律,形成“聚拢⼈、培育⼈和激发⼈”三个环节,最⼤程度释放⼈才“摘尖”效应。
先聚拢⼈,⽤愿景吸引⼈,将顶尖的“⾃燃型”⼈才聚在⼀起;或成⽴产业商学院,依托于产业聚拢⾏业⼈才。
再培育⼈,凭借⽣态型组织天然的“开放、共享知识技能库”,提供裂变式成长的环境,让⼈才依据⾃⼰的能⼒领域及兴趣爱好⾃助选择提升的路径。
最后激发⼈,通过“赋能、放权、让利、给名”等多种⽅式激发个体活⼒,对优质创意及创新项⽬进⾏投资孵化,构建多元化梯队。
(2)构建组织⽣态
钱德勒说,“组织能⼒为企业的持续成长提供了内在动⼒”。过去,组织能⼒是现代⼯业资本主义的重要原动⼒;现在,组织能⼒是⽣态型企业实现⾃我进化的永动机。
⽣态型企业,通常通过组织的市场化机制在管控和授权之间取得平衡,以扁平和开放激活组织单元活⼒,优化成“标准化运营+个性化创新”的组合和基于市场经济基因下的内部协同。
⽣态型组织,因其构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组织的协同和效率提出了更⾼的要求。需要经
过“塑造总部价值”、“构建组织单元”和“设计市场化机制”三⼤环节,通过层层推演,不断迭代,完成系统变⾰。
⽣态型组织要健康持续发展,不能完全让⽣态中的各个单元⾃由发展⾃⽣⾃灭。⽣态型组织需要构建智慧型总部,将“管控”转变为“服务”,不断建设核⼼价值。如企业⽂化塑造、企业战略引导、资本规划与运作、品牌建设与传播、市场趋势研究、市场业务开发、客户关系维护、⾏业资源整合与对接等等。在总部价值定位清晰与职能分⼯明确的背景下,划分组织业务单元并设计⽣态化的市场机制,厘清企业内外部市场分利和交易机制,实现内部资源对外开放及内部⼈才的激活。
(3)搭建客户⽣态
文化属性是什么意思随着组织逐步完善,企业将从单⼀产品或单⼀服务输出形成的单⼀客户关系,升级为多维度、多层次的⽴体⽹状多变客户体系。
在⾃然界中,⽣物链是动物、植物和微⽣物相互提供⾷物形成的相互依存的链条关系。所以我们常常看到,有鸟、有花草的地⽅常有昆⾍,它们因⽣物链⽽连在⼀起,共存亡,也是⽣物链,建⽴了⾃然界的健康循环。⽣态型企业的健康循环亦得益于⽣态圈⼦企业之间的协同,⽐如⽣态型企业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样的服务,为供应商带来更多的客户,实现终端客户与原材料供应商的直接联系,消费者的诉求在该⽣态体系中得到⼀站式解决;不仅如此,终端客户、⼚商、原材料供应商、零售商和服务商都是⽣态
型企业的客户,客户关系实现多边多元。如京东是电商平台,购买产品的顾客是其客户,另外还有第三⽅店主,产品供应商,第三⽅物流、银⾏等⾦融机构,京东和消费者形成了新型的关系,实现企业不断壮⼤的关键是满⾜了各⽅利益的诉求,实现共赢。
以客户为中⼼的多边多元关系延伸为服务多元化、销售附属化、规则透明化、平台社会化的相互依存的⽣态关系。基于该客户⽣态,以客户为中⼼的品牌营销体系也需要调整。“以终为始”成为关键词,如⼩⽶,以“⽶粉”为核⼼的营销策略,在产品的研发期带动粉丝,让他们推动产品的研发和设计,从⽽在产品尚未⾯市时,提前布局品牌营销,让“⽶粉”成为⼩⽶的价值传播者,让客户⾓⾊多元化,从⽽最⼤程度地发挥了客户的价值。
(4)塑造⽣态⽂化
⽂化最好的效果是凝⼈,凝⼼。⽣态型企业的核⼼价值主张是“以⼈为本,成⼈达⼰”。“成⼈”,具体表现分为对内与对外。对内以员⼯为中⼼,提供吸引及保留优秀⼈才的激励和晋升机制,以及创新的⼟壤;对外以客户为中⼼,在供研产销各个环节充分考虑⽤户需求和体验,形成数据沉淀进⽽良性循环。“达⼰”,具体表现为对企业及企业家⾃⾝负责,在产业⽆边界、商业模式创新、价值链延伸的总体塑造之下,企业⾃⾝完成⾃我迭代。
⾸先,在精神层⾯,包括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和精神作风;其次,在制度层⾯,特征主要表现为
⾃我驱动、⼤胆创新、⼈才为先;第三,在社会层⾯,实现外溢传播功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