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与文化》教学大纲
前言
中国有句俗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意思是告诉人们身处新的环境时应该先了解新环境中的人、事、物的运行规则,使自己能够尽快地进入新环境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获得新环境对自己的认可的同时也使自己产生归属感入乡随俗。什么山决定唱什么歌的,也就是这个山的文化。每个人作为社会的成员其生命历程,都会遇到不同的新环境,或在不同的环境中扮演各式各样的角。如一个人从“镜像阶段”开始的“自我”认定,到他成长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环境,总是和类似镜像的外部发生关系,这个外部给他提供了确认他是谁和他应该怎样做的标准,这个标准也是文化。
传播既是一种文化行为,同时也是文化的积累和增殖过程。
文化所关注的是下面这幅图的题词: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法国著名画家高更图并题词)
本课程探讨的是传播与文化的关系。这两者的关系可以先从以下四个方面认识:
1、文化作为一种成规、规则(潜规则)没有直观性,我们根据文化的表征(用一个符号代替另一个符号;表示寻替代的动作)知道文化的意义。
2、文化通过传播被人们认识和理解。传播的方式很多:
传统社会的口耳相传、文字相传;
现代社会使用各种电子媒介和通过公共活动等。
3、传播加强了人们的身份认同,同时也促进了跨文化的沟通和联系。每个人的文化身份决定了不同文化体或不同地域、族、宗教、性别文化的差异。如一条七彩带,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中,被视为绚丽夺目的装饰物或用具,而在美国却是同性恋的一种标志。
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需要在彼此间的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活动中给予正确的解释,而不是永远的误解。所以说传播是文化认同和不同文化身份的人们彼此了解和认可的主要路径。
4、大众传播媒介通过传播信息传播文化,同时它的传播逻辑也是一种文化,它也在强化和建构文化。
一、 课程计划(共七章)
二、教学目的:
文化作为一种身份和行为规则是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同时传播活动在文化建构过程中的作用又是随处可见。因此,对于传播与文化的研究以及对此方面知识了解,是当代知识界普遍关注和积极实践的事情。学习本课程一是要对文化与传播这两个最普遍和日常实践的概念以及意义获得认识和理解。二是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提高个人的文化和媒介素质。
三、教学方法与要求
1、教师讲授为主。分析个案。
2、要求同学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做好课堂讨论准备工作。
四、考试要求
开卷考试。
五、教材与参考书
《传播与文化》 教学大纲 李岩著
《文化与传播》 黄葳葳 正中书局出版  台北19993月版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亨廷顿   新华出版社19991月版
《文化与个人》克莱德·克鲁克洪等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
第一章  文化概念
1、文化的定义
2、文化的构成
3、主流文化与亚文化
4、文化分析与结论
一、文化的定义
1、“文化”字源分析
A、作为耕作的土地理解。文化指发生在土地上耕作、播种、收获的形式。
文化的古意之一:礼节仪式。化:作为后缀,表示某种性质和状态。根据文化的英语语言学词典的定义,文化一词源自拉丁文被解释为耕作土地,包括栽种、培植、收获全过程的每个已经确认的步骤。如在电视剧《天下粮仓》中表现出的“钦耕”的全部过程。这个仪式是列祖列宗留下来的成规,它包括全部的程序,同时也表征了皇帝统治意识中农业的重要地位:民以食为天,崇拜农业。这个“钦耕”场面既强调了文化的规则性,方式化,又强调了规则、方式的意义。(鞠躬、长跪身体的匍匐、行动的艰难表达心中的真诚、三叩九拜——通过次数以示尊贵之位。类似高台阶等仰视效果)
《天下粮仓·第五集》

  大清国的粮食生产问题,时时困绕着新帝乾隆,这里面一方面是由于天灾,更多的则是人祸,乾隆心中隐约感觉到大清江山的根基远不是想像中的那般牢固。乾隆决定恢复祖制,举行耕藉大典。
 乾隆下令在耕藉大典前君臣耐饥三日,以示心诚。于是一场考验众大臣的斋戒开始了。第二日,张廷玉年老体弱身体摇摇欲坠,米汝成偷偷塞给他一张麦饼,却不小心滚到刘统勋的脚边。章京过来查验刘统勋,未发现食物,原来是田文镜帮他藏了起来。刘统勋冷冷地表示,尽管田文镜帮了他,但他不会感谢他,而且还会摘他的顶戴。田文镜针锋相对,说他们之间的较量刚刚开始。

  耕藉大典上耕牛意外跪地,泪流不止,让乾隆彻底坏了心境。田文镜称这都是刘统勋的画引起的,必须将画焚毁,乾隆让太监把画锁进箱子,压上镇邪石。
B 理解为“公民”( 拉丁文公民-civis文化属性是什么意思)。公民意味着是隶属于某个体的个人。强调个人在文化体中的隶属关系。任何一个族、团体、社会都有自己的一套说法,以此证明自己
的独特性。个人靠什么?体的独特性靠不同与其他体的装饰或行动方式——暗号、衣着、仪式、言谈······
例如,社会分成不同的体(或阶层),每个人分别属于这些阶层或者体。属于某一个体的个人,都有一种文化身份,确认你对这个体的文化认同。作为公民或者文明的文化所指,强调文化是一种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形成人们的文化差异。
2、人类学术语中的文化
人类学术语中“文化”是指整个人类环境中由人所创造那些方面,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观念、信仰、价值、行为方式、思考方式、各种关系谱系等。
我们人类的所有行动都不是自然行动,自我的行动是一种“格式化”的行动,不是本我的行动。一种文化是指某个人类体独特的生活方式。
中国社会是可以通过实体直接观察的中国文化却要通过观察中国民族的生存方式、应对方式,从中抽离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间接认识。
(香港、大陆文化的主要区别。南方与北方的不同)
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统,既包括显型式样又包括隐型式样;它具有被整个体共享的倾向,或是在一定时期中为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
生存式样的系统——是指文化不仅有内容,而且有结构。例如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内容:标语口号、行为规范、学术活动、课外活动、外语角······
结构:是各部分之间相对固定的关系不是各部分或者各要素本身。“真实”与具体的问题——当代人类学的最大进展是认识到在这个人的世界中,除了人工制品、书籍、单个个人等具体直接观察、证实的物质体之外,还有更多的东西也是真实的。这些东西在文化的范畴中。
用两个例子说明:
A/当我们把一堵墙上的砖块全部拆下来放在地面上,只从数量上看,什么损失也没有。但是墙不在了。一个结构的形体被破坏了。
B/弗洛依德的例子:一块晶体摔在地上,它虽然碎了,但不是杂乱无章地裂解。小碎片是按照解理线分开的。这些解理线由具体特定的结构所决定。尽管你看不见它的存在。文化也是这样。如果一种结构形式不复存在,由此产生的变化不同于那种纯粹是量上的减少过程所产生的变化,一定要有新的结构出现。每一种文化都是关系的复合体。它不是产生整体的材料,而是构成整体的蓝图。
大学校园与大学生的关系。大学校园系统的管理体制、上课规律、住宿和饮食的方式等。学生的活动是在这样的体系中进行的。我们可以从中抽离出浙江大学的文化。
显型式样
在文字和事实所构成的成品中。“求是育英”。浙大玉泉校区矗立的雕像。它可以通过耳濡目染的证实直接总结出来。人们可以从中揭示连贯性的东西。
隐型式样
是一种二级抽象。隐型文化由纯粹的形式构成,是一种关系模式——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单位、人与社会机构、政治关系、人际关系等。
倾向——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的可能。每一种文化都有一种倾向,倾向有大范围或者小范围。如美国文化在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关系时,倾向于个人的利益为先。如小学生成绩不好,责怪州政府对教育不重视。
斯大林格勒战役解密材料让人们看到另一种真相:斯大林不允许妇孺在德军轰炸前撤离该城,结果使无数平民死于轰炸之中。理由是什么?牲畜撤离、领导子女撤离。这个事件揭示出斯大林政权的实质。
例如对“宝马车”案的公众舆论中,倾向“仇富”心理。一个人获得5000万奖,迟迟不露面取钱,为什么?
由于人类关系的复杂性,即使一些简单的事情,也会裹上文化模式的外衣:一日三餐与饿了就吃。前者表现饮食的理性和约定俗成,后者表现饮食的随意性。前者也表现出一个人的生活样态——有条理等;后者表现一个人不拘小节,或生活无规律等。
3、人文主义概念的文化
人文主义的文化概念
首先是有选择性的文化。从人的各种活动、兴趣和作品中选择一部分把它称作文化。文化就有了高雅之说。有一套选择的标准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美学标准。这种文化把人们日常生活实践中具有的模式以及内容排除在外。人类学文化是不作选择的。
其二强调文化的规范性和估价性。在人文主义看来,根据规范和评估说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有教养,一种社会比另一种社会更有文化。坚持这种意义有一个信念不能动摇:人类有普遍的价值。
(普世伦理、哲学原则)否则就会导致种族中心主义。 (例:勒庞事件、英国海滩)、(种族中心主义与种族主义的区别)
人类学的观点认为:只要涉及到文化价值的判断,就会有种族中心主义的倾向。
如果你否定地评价另一种文化,是因为你不认可另一种文化的价值。同理,另一种被否定的文化也不认可你所肯定的文化的价值。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人类学有关文化多样性的说明提供了关于文化的更多的知识。尽管不同的社会体有不同的文化,在肯定文化差异的同时,也要倡导人类的共同性,注意到这
种共同性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文化与一个社会认为理想的东西,具有一种特殊的、本质的联系。这种对各种文化理想的关心,至少向人文主义观点迈出重要一部。
连战:存益求同,凝聚善意,累计动力,开创一个崭新的亮丽的未来,这才是今天所代表的一个实际上的利益。  怎么建构和平,他说点滴心血累积而成
4、“文化研究”中的文化
“既不是强调其美学也不是强调其人文主义意义,而是政治性。文化不是被设想为在伟大艺术中所发现的美和形式的审美理想,也不是在更富于人文主义意义上的“人类精神”的声音。文化不是那种防御污秽的工业物质主义和粗鄙行为的人类精神的审美结果,而是工业社会内包含一切社会经验意义的生活方式。文化放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内容和经历中得以考察和认识。
5、文化的价值说
文化作为一种成规,一种生活方式,只有差异造成的区别,并不存在优劣之分。如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等。
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
1)文化定义为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了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每个社会成员所需的能力、必须遵守的习惯等。这时候文化的价值随着体文化认同,具有的内聚力使得同一体中的个人之间达成一种默契,本能地维护自己的文化,使得文化因为取向不同,在个人那里有了价值的优劣之区别。如果说因为个人价值取向和生存环境决定了你的文化属性,你就说你所属的文化是优秀文化的话,后果是什么?(《卢旺达饭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