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常识
第一课
1、 商品是什么?商品经济是什么?商品的基本属性有哪些?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答:商品是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经济是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属性;)
附:价值的实现条件:①凝结着人的劳动;②生产该产品的劳动得到社会承认,交换成功(即:潜在价值变成为现实价值)
关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能否实现依赖于其使用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价值。
2、 商品的价值量是什么?劳动生产率是什么?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什么?
答: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它由社t决定,而不是由个t决定。(社t不是平均的劳动时间,而是绝大多数企业所需要的时间。)
劳动生产率,分为社P和个P。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P成反比;与个P无关。商品生产者要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是提高个P,缩短个t。
3、 商品的价值总量是什么?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又是什么?
答:商品的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
社P越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低,而商品数量则越多,所以,价值总量不变;反之也一样。
个P越高,商品的数量越多,但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因为它是由社t决定的,与个t无关),所以,商品的价值总量增加,反之则减少。
4、(金属)货币的本质是什么?它的职能是什么?包括哪些?两种基本职能是什么?
(金属)货币:它是特殊的商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主要指黄金和白银。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以货币自己为尺度来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的职能。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它是商品,有价值,纸币没有价值,所以不具有此职能。用货币来表现商品的价值就叫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观念的货币就可以了。
②流通手段。最初的商品交换方式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方式就叫商品流通。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的货币。
1、 价格是什么?由什么决定?
答:价格是指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没有货币就没有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决定价格只能围绕价值波动,而不会背离价值太多);价格反映价值。
2、 什么是纸币?纸币流通公式是什么?
答:纸币指由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只能代表货币行使流通手段职能;不能行使价值尺度职能。)
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过多则会导致通货膨胀;过少则会导致通货紧缩)
公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价格×商品数量)÷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时间内充当多少次交换媒介。)
3、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是什么?
答:基本内容: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②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格=价值,不是指每一次交换都相等,它只能存在于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反过来,价格也会影响、调节供求。因此,价格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
疑难发问:有人认为:既然价值决定价格,那么价格应该与价值相一致。可在现实生活中,价格却偏离了价值,这不是违背了价值规律吗?
教师解答:现实生活中由于受供求关系影响使价格偏离价值,但并不违反价值规律。因为价格无论如何波动,最终还是要围绕着价值波动,而不可能完全脱离价值。且从长远看,价格还是与价值相等,商品交换必然要趋向于等价交换。所以价值规律作为一种趋势始终贯穿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
4、 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什么?
答:①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指挥棒作用)(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式,其实质就是运用价值规律来配置资源。所以说,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调节者,既“无形的手”,与之对应的是宏观调控,“有形的手”)
② 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鞭子作用)(因为
出售商品是以价值量(社t)为基础,而不是以(个t),所以,生产者要获取利润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个t)低于(社t))
③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筛子作用)(所以,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兼并、破产是正常的。)
总之,它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
疑难问答:1、“优质优价”与“物优价廉(质优价廉)”是否矛盾
答:前者是从生产者角度提出的要求,后者是从消费者角度提出的要求,都是商品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基本属性的反映,也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优质商品“优价”,主要有以下因素:(1)优质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2)优质商品供不应求。优质商品“价廉”主要有以下因素:(1)生产优质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市场上优质商品供过于求。(3)生产优质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2、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关系:
答:区别:①实质不同:通货膨胀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②表现不同:
通货膨胀表现为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现象;通货紧缩则表现为物价持续下降、市场疲软、经济萎缩的现象。原因不同:通货膨胀主要是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的。通货紧缩主要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引起的。④危害性不同:通货膨胀的出现,直接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通货紧缩,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生活有好处,但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导致市场销售不振,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⑤解决办法不同:抑制通货膨胀主要是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抑制通货紧缩主要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调整出口结构,努力扩大出口。
第二课
1、 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公有制主体地位是如何体现的?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什么意思?
答: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商品属性是什么意思(否则,矛盾主次方面一旦发生变化,国家性质就要发生变化。)
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第二,国有经济(公有制的最重要部分)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国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指:①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重要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②国有经济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壮大。
2、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体制是什么?
答: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答: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既所有制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两个方面缺一不可。(首先要毫不动摇地发展和巩固公有制经济,增强公有制经济的竞争力,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其次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因为它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活跃市场、增加就业、增加财政收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扩大内需。)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集体和国有成份;
非公有制经济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该要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
4、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经济制度(所有制制度)?
答:(评价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优劣,不能抽象地以公有化程度的高低为标准,而要看
它是否适合现实的生产力状况。)
㈠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㈡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多层次,需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分配制度?
答: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其他分配方式有: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分配;福利性分配;
实行这一制度①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是这一分配制度最终原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②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③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按生产要素分配,才能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
实践证明,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激发了劳动者的热情,对加快经济发
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
6、什么叫市场经济?它有哪些一般特征?它有哪些弱点和缺陷?
答: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信号:价格、供求、竞争。它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的。)
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
平等性:这是由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的。是指交换当事人没有社会地位差别;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竞争性:市场条件下,价格由价值量决定,并在竞争中形成的(而不能人为制定)所以,竞争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竞争可以促使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优胜劣汰;可以保证价格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灵活变化,并反过来调整供求关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所以,它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生产者要遵守公平竞争,垄断等非公平竞争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法制性: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生产者和经营者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生产、经营,否则,经济秩序遭到破坏,任何经济活动都将难以进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