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60
(总分:4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B>(总题数:9,分数:18.00)
1.同志不仅是革命领袖,也是优秀的诗人。他所写的词中有这么一句:“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句词包含的哲理是( )
(分数:2.00)
 A.时间的一维性 
 B.空间的广延性
 C.时空的无限性
 D.事物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时间特点的理解,还考查了对相关诗句的理解能力。“光阴”“一万年”“朝夕”等都是时间的意思。正因为时间具有不可逆性、一去不复返性,即一维性,所以主张我们对时间要倍加珍惜。BCD本身都正确,但与题干的设问无关。
2.《孙子兵法》指出“阴阳相克,奇正相生”,这是一种( )
(分数:2.00)
 A.辩证法的观点 
 B.可知论的观点
 C.唯物主义观点
 D.宿命论观点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和对中国古代哲学家及其典型命题的了解。中国古代军事著作《孙子兵法》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朴素辩证法的代表。“阴阳相克,奇正相生”中的“阴”和“阳”、“奇”与“正”是指相互对立的两面;“相克”“相生”是指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3.列宁指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商品交换。这一分析从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中(从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细胞’中)揭示出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的萌芽)。往后的叙述向我们表明这些矛盾和这个社会——在这个社会的各个部分的总和中、从这个社会的开始到终结——的发展(既是生长又是运动)。一般辩证法的阐述(以及研究)方法也应当如此。”马克思从研究商品开始,展开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揭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分数:2.00)
 A.归纳和演绎
 B.分析和综合
 C.抽象和具体 
 D.逻辑和历史
解析:解析: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归纳与演绎是人类思维从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
个别的最常见的推理形式。分析就是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以便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综合是在把整体分解为各个因素的基础上,再把各个因素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活动。抽象到具体,是把对事物各方面的本质的认识联系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统一的认识,使抽象的规定在思维的具体中再现出来。逻辑即按照思维的顺序去研究事物;而历史则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去研究事物。“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它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关系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故C为正确。
4.列宁指出:“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表明了( )
(分数:2.00)
 A.真理和谬误是认识的两个阶段
 B.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区别
 C.真理是有条件的,具有相对性 
 D.真理是客观的,具有绝对性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真理的本质及其特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故A为错误。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有确定的区别。故B为错误。任何真理都只在给定的条件、范围内成立,具有相对性。在该范围之外,真理就会变为谬误。“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列宁的这句话,表达的就是该意思,故C可选。D本身为正确,但与题干设问无关。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源于客观实际,都具有物质来源。
5.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真理的本质属性是( )
(分数:2.00)
 A.主观性
 B.客观性 
 C.绝对性
 D.相对性
解析:解析:真理的客观性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其他三个选项,都是真理的属性,但不是本质属性。
6.201 3年新年第一天,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以及《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等一批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开始正式实施。法律出台的目的是为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事例说明( )
(分数:2.00)
 A.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人民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交往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本题的四个选项,都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表述,但是只有A是符合材料内容的表述。
7.马克思说:“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是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 )
(分数:2.00)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C.只要有物的有用性,它就有价值
 D.物越有用就越有价值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二因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价值和使用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一,其统一性表现在: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其二,其矛盾性表现在: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相互交换劳动。使用价值是一切物品包括商品都具有的共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历史的范畴。对同一个人而言,不能兼有二者。A实际上是表达了统一性中的“使用
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的意思。其他的几个选项都不符合原理的含义。价值以使用价值为前提,但使用价值不以价值为前提,所以B不正确;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所以CD不正确。
8.以下有关平均利润形成过程的论述,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平均利润是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或者说,是资本在不同企业之间流动的结果
 B.平均利润形成之后,各资本家之间的利润率绝对平均化
 C.在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中,资本从利润率高的部门流向利润率低的部门
 D.平均利润的形成是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解析:解析:平均利润是按照平均利润率所取得的利润,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平均利润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或者说,是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的结果。其过程可以表述为:在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
流向利润率高的部门,引起各种产品数量的变化,继而引起价格波动,最终使得各部门的利润率趋向平均化。平均利润的形成是一种趋势,并不意味着各部门之间的利润率的绝对平均化。平均利润是部门之间而不是企业之间利润平均,所以A不正确;平均利润的形成是一种趋势,并不意味着各部门之间的利润率的绝对平均化,所以B不正确;在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中,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流向利润率高的部门,所以C不对。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意味着( )
(分数:2.00)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B.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发生了改变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局部调整 
 D.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关系发生了改变
商品属性是什么意思
解析:解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同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从
私人垄断发展到国家垄断,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这一经济基础,也没有改变私人资本的基本属性,更没有改变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状况,所以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给资本主义带来了若干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其一,在济运行模式方面,国家开始对经济进行干预,单纯的市场调节成为过去;其二,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出现了国有制,打破了私人所有制一统天下的格局;其三,在基本经济规律的实现形式方面,由于国家的参与,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取得具有更多的途径,即除了自己直接取得外,还可以借助国家分配。
二、<B>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B>(总题数:11,分数:22.00)
1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础、最根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就是( )
(分数:2.00)
 A.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 
 B.和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C.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D.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就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它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当中,“众”是个稍带贬义的概念,类似于“乌合之众”。而“人民”则是正面的概念,指“众”中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那部分。故B为错误说法。
11.正确地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表述有( )
(分数:2.00)
 A.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B.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 
 C.审时度势、因势利导 
 D.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解析:解析: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具体体现。正确处理的方法,就是要做到坚持物质第一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坚持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命令自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意思,“服从自然”则是尊重客观规律的意思。故B为正确。“审时度势”是认识、把握规律的意思,而“因势利导”是发挥能动性的意思。故C正确。A是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视客观规律的“唯意志论”观点。D是无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宿命论”观点。
12.“奢靡之始,危亡之渐”是一句有名的格言,典出《新唐书》。该格言所包含的哲理有( )
(分数:2.00)
 A.现象和本质 
 B.量变质变规律 
 C.原因和结果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解析:解析:“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意思是“奢靡之风一旦开始兴起,国家也就走上了逐渐衰亡的道路”。“奢靡之风”是外在的现象,“国家衰亡”是内在的本质,故A可选。“奢靡之风”的流行是不显著的变化即量变,“国家衰亡”是显著的变化即质变,故B可选。“奢靡之风”的兴起,会导致“国家衰亡”的后果,故C可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表明,事物是相反属性的集合体即“相反相成”。如果题干是“繁荣其表,衰亡其里”,则D可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