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劲波的一步之遥
作者:唐婷
来源:《商界》2015年第01
        姚劲波时区里,一切最好分秒不差。
        《商界》的专访,被见缝插针地安排在他持续一整天的一个会议与另一个会议之间,没有中场休息,上一拨人出办公室,我们即刻被引进去。唯一的过渡,是他中途上洗手间的那个来回。
        采访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姚劲波的手机没响过一次,他的三部手机就这样静静地贴在办公桌桌面上,像听话的指针。
        在姚劲波精准的气场笼罩下,这家互联网公司在北京的冬日暖气中蒸腾着紧张,但一切高效有序。
        采访的节奏在明显加快,问与答之间密不透风,泼水不进。连平时至少额外再需要半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的拍摄,也几乎在采访过程中同步完成。时间到!姚劲波大步奔向下一个会议
室。
        就是这样一个精准的人,于2005年建立58同城,其后多年屡遭质疑,但姚劲波就像掐着表一样,计划多少时间58同城能盈利,什么节点登陆纽交所。他做到了。
        作为一家面向中小商户、基数巨大但用户分散的生活服务平台分类网站,58同城展现出有别于其他互联网公司的种种特质。这是一种值得研究的特质。当然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伴随58同城的高歌猛进,那些曾经贴满电线杆上的小广告慢慢消失了……
        那么,姚劲波是怎样为58同城以及自己打表?在没有现成榜样和参照系的情况下,他又是如何在创业的孤独岁月中拉出时间轴,进而领先行业一个又一个一步之遥
        姚劲波不是那种个性张扬的表演型企业家,曾经试错的迷惘、坚守的焦虑、看准风口的坚持都被他精准地控制在平缓的语速下,极简风格的眼镜镜片后。
        ——他说,我这个人最讨厌逻辑混乱。
        大师与眼镜
        姚劲波换眼镜了。
        去年在首都机场,他正准备赴美为58同城IPO上市做最后努力,候机的时候遇到一位大师大师建议他换副眼镜:说不准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姚劲波没把这话放心上,他有心事。这是自己第二次赴美提交上市申请。两年前,由于彼时中国概念股遭遇大面积寒流,58同城上市之事最终不了了之。
        抵达美国后,姚劲波无意间走到当地一家眼镜店门口,忍不住真去配了副新眼镜。一周后,58同城上市申请顺利通过。
        这不是一个眼镜改变命运的故事。而是姚劲波多年来对上市的渴望,以及经历数番波折后的心态折射。
        事实上,于2005年创立的58同城并非一帆风顺。姚劲波也不是一开始就能精准掌控一切。
        有人只记住了杨幂和那句这是一个神奇的网站,却不明白这个网站是做什么的;行业竞
争激烈,曾经的对手如赶集网、百姓网等有2000家之多;58同城所提供的房产信息、中基层岗位招聘、二手交易、换锁类中低端服务面的需求庞杂且变化万千……如何提升优化?姚劲波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好在,一切都已经过去。
        现在的姚劲波已经能对着媒体自信地解读所谓命运了,一是看到趋势,二是坚持到底。
        如今的58同城在姚劲波率领下已成为生活服务行业的一个现象:4轮融资超过2亿美元;700万认证商户入驻网站;月独立用户超2亿;成功超过美国老牌同类网站Craigslist,跃居全球第一位。
        58同城还深刻地冲击影响着数个传统行业——生活服务平台提供的细碎且低端服务真的在改变着世界。
        那副预见上市的眼镜,姚劲波一直戴着,没再换掉。
        临界点前一分钟
        姚劲波创业比较幸运,不缺钱。58同城刚开始运营,就有赛富亚洲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伙人羊东主动上门,聊了一次,打过来500万美元。姚劲波连App手机网站在哪里到都没来得及做出来。羊东直觉,姚劲波能成事。
        姚劲波也觉得自己能成事。58同城的初期业务简单说就是把传统黄页搬到网上来。当消费者遇到生活类问题时,能通过网络迅速到商家预约解决。
        创意来自美国知名网站Craigslist。这家网站在18年时间内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变为年营收入超过3亿美元的庞然大物。姚劲波认为,互联网分类信息服务将是未来平台化发展趋势所在。
        但他没想到,大趋势之下,有无数纷繁的小潮流,可能把公司带向无数个未知的未来。不断试错的过程也是不断失控的过程,这对一个要求精准的人来说,不好受。
        比如姚劲波很快发现,依靠个人用户付费的Graihslist模式在中国市场行不通,58同城的基本盈利模式还得依靠巨大的流量基础。他尝试推出生活信息类DM单杂志,在北京各个商圈免费派发。杂志固然为58同城带来一些用户,但印刷费和运输过程的高成本,以及数百人的团队资源对公司整体业务形成一定掣肘。半年后,姚劲波砍掉了这一业务。
        比如团购最火爆的时候,58同城也跟了一回风。团购业务的开展让公司不得不多开辟N多环节来打拼市场,后来姚劲波终于意识到,就公司目前的精力根本拼不过美团这样的专业公司,于是这块业务也停掉了。
        姚劲波终于将重心收回到生活分类信息之中。同样经过不断尝试调整,最后留下来的最具效果的运作方式居然是最不可能的那种。比如地推。
        在翻阅了近百份生活信息分类广告后,姚劲波将目标客户锁定在房产中介、家具维修、家政公司等接地气的产业公司身上。但现实是,这些在当时基本不会操作电脑的商家,不懂得网络交易是什么,甚至反问姚劲波,我凭什么要把业务搬到这个陌生的平台上来?
        解决方式是现实逼出来的——地推。这种耗费人力的方式曾经是崇尚轻模式运作的互联网公司们最不屑一顾的。
        58同城组建了多达3000人的线下销售团队,每到一个城市就逐一拜访当地目标商户。为了让对方能轻松上手,姚劲波还在天津成立。商户不会上网但又要发布信息,只需到工作人员手机中,由其转手把信息放上网。
        这些苦活累活成为了58同城的行业壁垒。那些早期在58同城员工帮助下学会网上交易的商家,习惯了这个网站为自己提供的全方位服务,不愿意换到其他平台;地推模式为58同城成功开辟20多个城市战场,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在此基础上,58同城后来才得以建立对企业会员服务收费的盈利模式。如今,地推更成为服务本地生活类网站们的标配。
        58同城与行业有时差的举动还有,身为一个互联网公司一直大力砸线下广告,包括重金邀请杨幂代言,砸下6900万美元在各大卫视黄金时段滚动播出广告。现在各大电商都开始热衷投放电视广告,淘宝甚至到乡村刷墙,似乎又成一股风潮。
        有人问姚劲波,为什么他能把一个看似不太靠谱的东西坚持出结果。姚劲波就会讲挖井的故事——太多人停在泉水涌出的前一分钟。
        姚劲波把那一刻概括为临界点。如何感知58同城的临界点要来了?或许是网站开始不时Down;或许是公司的带宽总不够;还或许是,销售部不再讨价还价,而是淡定地表示,一定完成任务。
       
        行业痛点与不死之身
        如果按照发展历程划分阶段,从创立起到2009年,无疑是58同城第一阶段,这期间58同城尽管积累了近千万用户,但由于免费政策并没有任何收入;随后的2009年到2010年两年时间是公司产品研发阶段,收入忽略不计;直到2013年其上市前才开始在盈利上有所突破:依靠会员+竞价模式,58同城会员超过百万家,全年营收达到1.457亿美元。
        若以互联网公司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而言,8年后才取得1亿多美元营收,58同城的速度不算快,外界对于公司在广告上的大手笔和对姚劲波的营运模式的质疑也一直未曾间断。
        “要不要我把存折打印出来给你们看!姚劲波也短暂怀疑过自己的模式是否不够性感,但他还是稳住了。他在挖掘下一个临界点
        在克服了第一个行业痛点后(把不上网的商户弄上网),58同城要精准打掉的第二个痛点,即如何保证所展示信息的真实性。
        曾有客人向58网站客服投诉,声称自己的被他人以低价兜售房屋为由,恶意上传到网站。此后每天都会接到数十个,严重影响了生活。
        来不及庆幸58同城的接单能力,姚劲波着手解决信息质量问题。
        当接到用户在后台发布的信息后,58同城会有相应过滤系统对信息实行实时检测,同时启动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用户行为挖掘等三方面技术流程,对其逐一鉴别。
        在图像处理中,58同城有专门识别图像来源的技术部门,通过对图片的分析来确定是否含有网络下载的水印内容,以及有无盗用他人图片的可能;而在自然语言处理环节,则会鉴别信息中有无异常内容,同时还会抽取关键词来检测其在物品描述上有无和他人信息相似之处。
        同时58同城还成立信息监测小组,安排专人随时对信息内容进行人工审核,以及查缺补漏,在确保最终效果后,最后才判决信息是否能够发布执行。
        如今,用户想要在网上出售一个苹果手机,58同城会在页码选项中提供所有产品型号、是否有划痕、待机时间、使用时间、有无质保等选项。而几成新的判断则是根据多重信息的统计,由系统自动分析得出。
        另一方面,58同城还会对信息发布者身份进行认证。姚劲波把信息发布人身份分为三类:
会员公司、散户和骗子。由于会员在申请阶段会提交营业执照、法人身份、从业资格证、押金等相关内容,因此,对账号格外珍惜的会员很少出现发布虚假信息情况;而对于散户发布的信息,58同城则会明示这是个人信息,提醒用户在交易时留心对方诚信态度;最后一旦识别到信息,58同城会将发布人电脑里cookie的手机号、账号全部关闭。
        “认证是项漫长而艰巨的工作。曾参加《赢在中国》的姚劲波对导师马云印象深刻。当时一个创业者声称自己验证了400个企业,已认证过20多万企业营业执照的马云批评他没见过世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