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川菜文化外宣翻译现状分析
作者:赵玉洁 蒲婷 唐春梅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0年第11期
作者:赵玉洁 蒲婷 唐春梅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0年第11期
内容摘要:川菜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新媒体时代下,川菜文化想要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就必须抓住新媒体传播这一途径。当前川菜文化的外宣翻译存在着资料严重匮乏、形式太过单一、缺乏统一规范、无法应对文化空缺等现状。希望本文能够给后来的研究者以启发,尽快到川菜外宣翻译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川菜文化 新媒体 外宣翻译 现状
一.川菜文化
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的川菜有着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善用麻辣调味等特点,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善于创新,最终形成“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点。
随着川菜的不停发展,川菜文化的内涵也逐渐丰富。手法、口味、造型、设计乃至器具,
形成了一个充满各种美学感触的综合体,这就是川菜文化的特。
二.新媒体时代下的外宣翻译
新媒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新的媒体形态。它可以通过同步或异步的互动信息交流进行超时空传播,突破时间、地点乃至国界的局限,打破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的限制,使信息的全球流动成为可能,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化等特点以及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低成本全球传播,检索便捷,多媒体传播,超文本,互动性等优势。
由于当代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休闲娱乐时间呈现出碎片化倾向。新媒体正是迎合了这种需求而应运而生,并且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外宣翻译如果想要取得相应的成效,就必须得顺应当前的形势,抓住、运用好新媒体这一当代主流的传播方式。手机网站在哪里到
三.现状分析
鉴于本文讨论的新媒体背景,所以对传统媒体暂不讨论。仅针对新媒体最常见的传播载体,对当前川菜文化的外宣翻译进行分析。
(一)资料严重匮乏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接受信息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等终端进行的。以“Sichuan food”为关键词,在百度引擎上进行搜索。在首页显示的十条搜索结果中只有一个涉外旅游网站(https://www.chinatravel/about-china-travel/)有川菜的英文介绍。其余全是一些英语学习资源网站和个人网页。也就是说,目前还没有比较权威的系统介绍川菜以及川菜文化的。
再以“Sichuan food”为关键词在和新浪微博中进行搜索,有一些用英文介绍中国各地美食的,但是没有专门介绍川菜的。英文文章大部分也是酒店、餐厅的推荐菜单,或者英语学习资源。
在优酷手机端上的搜索结果共11条,大多是个人上传的外国人试吃川菜的初体验。
以“Sichuan cuisine”和“Chuancai”为关键词,在以上媒体上的搜索结果与“Sichuan food”
类似,本文在此不做赘述。
(二)形式太过单一
最能集中体现川菜文化的地方莫过于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的成都川菜博物馆。它是世界上唯一以菜系文化陈列内容的主题博物馆,也是唯一一座可以“吃”的博物馆。实体博物馆分典藏馆、互动演示馆、品茗休闲馆、灶王祠、川菜原料展示区、川菜原料加工工具展示区等。游客在博物馆内不仅可以饱览川菜文化,还能亲手制作、品尝经典川菜,博物馆为弘扬川菜文化搭建了一个优秀的传播平台,更是成都的一张旅游名片。
但是实体博物馆毕竟存在地域限制,传播受众非常有限。结合上一条统计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川菜文化的外宣翻译工作还没有将新媒体这一当前最有效的传播媒介很好得运用起来。当前川菜文化外宣翻译工作大多还停留在传统媒体阶段。
仍以川菜博物馆为例,它的网站建设就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尽管首页上有中文、英文、日文、韩文、德文、法文版面,但是目前大多没有开放,仅中文和英文版面可以浏览。兩个版面的内容相差无几。尽管版面内分为若干板块,但是进入板块后就会发现里面仅有一
些简单的文字描述和图片罗列。就笔者个人的感受而言,其观赏性和体验性远远不及前面搜索中到的部分个人网页。
想要让川菜“走出去”,必须抓住网络这一传播工具。仅仅放上一些图片,怎么能让人体会到菜品的“、香、味”呢?所以网站的进一步集中建设还得尽早被提上日程。比如“川菜文化”板块可以放入一些经典川菜的起源故事,增强川菜的人文底蕴;新开发出来的菜品可以向网友征集菜名,“玩做菜”板块可以给出一些简单易学的家常菜谱,甚至开发一些做菜游戏,借此大大提高网站的交互性。
(三)缺乏统一规范
早在2007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联合北京市旅游局就出版了《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2009年,四川省出台了《四川名菜小吃英、日、韩译法》的地方标准。 2010年,川菜发展研究中心受四川省人民政府委托,组织编撰了大型图书《中国川菜》(中英文标准对照版)。这些标准和图书的面世具有高度的权威性、操作性和指导性。但是在推广性和普及性上面,可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没能发挥原本预设的效用。以三者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分别到检索结果12个、1个和4个。
以“川菜”的英译为例。在《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中并没有直接给出“川菜”的翻译。我们可以套用“中餐”的翻译“Chinese food”,那么“川菜”就应该是“Sichuan food”。而在《四川名菜小吃英、日、韩译法》中将“川菜”译为“Sichuan dishes”,川菜博物馆译为“Chuancai”和“Sichuan cuisine”。仅站在翻译的角度看,这些译法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在对外推广时,可能一个统一的译法会更加规范。
(四)无法应对文化空缺
推广川菜文化不是推广川菜菜品,除了要注意菜名的翻译外,还应该注重其背后丰富的饮食文化。但是文化与文化之间不可能完全对等。当出现文化空缺的时候,译者们往往将问题绕过了,文化空缺的情况没能得到合理解决。
“夫妻肺片”、“麻婆豆腐”这些名菜的背后故事在国内耳熟能详,为什么不能作为对外宣传的卖点,反而简单粗暴得翻译为“Couple’s Sliced Beef in Chili Sauce”和“Mapo Tofu”呢?
常见的川菜墩子刀法有切、片、斩、砍、剁、捶、拍、戳、车、削、剽、铡、刮、剖、剜、背、剔等,还有颇具特的打糁、剞、梳子背、骨牌块、荔枝花刀、指甲片、两刀一断
、梭子片、滚刀、鱼鳃刀、柳叶刀、一封书、万字刀等;常见的炉子操作除了炒、滑、熘、爆、煸、炸、煮、煨、小煎、小炒、干煸、干烧还有净锅、断生、焯、汆、旺火、散子、出一水、清汤、奶汤、扫汤、紧、出坯、进皮、过等,更不要说种类繁多的调料,造型各异的盛装器皿。但是国外没有相应的饮食文化,所以这些东西的翻译举步维艰,目前还是空白,没有人系统地做出来。
川菜命名当中有一类“艺术命名法”,抛开了菜品本身的特点,而从、香、味、形、意等其他方面入手,赋予菜品一种新的寓意。最典型的就是川菜名菜“蚂蚁上树”。遵循《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中的命名原则,这类菜品的翻译往往会摒弃中文命名上赋予的文化涵义,只从所用食材、烹饪技法或外形特点等方式来翻译,不得不说也是一种文化传播上的遗憾。
川菜的对外推广任重而道远,川菜的外宣翻译目前可以说尚处在起步阶段。希望本文的现状分析能够帮助后来的推广者们更快地到川菜外宣翻译的突破口,将川菜文化推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川菜.360百科. https://baike.so/doc/5386137-5622587.html
[2]王真真,司嵬. 川菜文化特发展和对外融合分析[J].时代金融,2015年第7期中旬刊(总第594期):211-212
[3]浅析川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川味坊四川美食网. http://www.cwroom/wen hua/zatan/cwroom_wenhua_1467961997148 17.html
[4]孫明鑫.党报如何走赢融媒时代“下半场”.记者摇篮[J].2020年07期:7-8
[5]宋平锋,孙吉娟. 外宣翻译研究综述(1997—2017)[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9月第35卷第5期:51-56
[6]新媒体.360百科. https://baike.so/doc/5389242-5625822.html
[7]贾鹏飞.新媒体环境下经贸类外宣文本翻译实践报告[D].大连海事大学:2014
[8]成都川菜博物馆.360百科. https://baike.so/doc/6143859-6357035.html
[9]川菜博物馆. http://www.cdccbwg/cn/home.asp
[10] 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北京市旅游局.《中文菜单英文译法》[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年
[11]《中文菜单英文译法》.豆丁网. http://www.docin/p-475066250.html
[12]川菜刀工技术.个人图书馆. http://www.360doc/content/16/1230/20 /39485148_618963293.shtml
[13]姜莉. 基于《中文菜单英文译法》的菜单改译——以B20峰会晚宴菜单英译为例[J].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09月第18卷第3期:91-96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