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参考文献
一、各章参考文献
第一章 导论
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2、Hall and Tayler, “Macroecnomics”, 2nd Ed., Norton Co., New York, 1988, Chapter 1
3、蔡继明,《宏观经济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一章。
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第一章。
5、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一章。
第二章 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
1、Hall and Tayler, “Macroecnomics”, 2nd Ed., Norton Co., New York, 1988, Chapter 2
2、蔡继明,《宏观经济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一章。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第一章。
4、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一章。
第一章 导论
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2、Hall and Tayler, “Macroecnomics”, 2nd Ed., Norton Co., New York, 1988, Chapter 1
3、蔡继明,《宏观经济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一章。
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第一章。
5、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一章。
第二章 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
1、Hall and Tayler, “Macroecnomics”, 2nd Ed., Norton Co., New York, 1988, Chapter 2
2、蔡继明,《宏观经济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一章。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第一章。
4、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一章。
5、美国商务部,《当今商业概览》,1976年一月号。
第三章 经济增长
1、Jones, “An Introduction to Mordern Theories of Economic Growth”, McGraw-Hill Co., New York, 1976
2、Solow, “Technical Change and A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 in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57
3、www.bris.ac.uk/Depts/Economics/Growth/
4、pcera/book/zhengzhi/jjzz/index.html
5、/chinese/mingzhu/jingjizhang/jingjizhang.html
第四章 失业
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2、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兰荣华,《我国当前失业的原因和再就业的措施》,载《上海铁道大学学报》2000年
第三章 经济增长
1、Jones, “An Introduction to Mordern Theories of Economic Growth”, McGraw-Hill Co., New York, 1976
2、Solow, “Technical Change and A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 in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57
3、www.bris.ac.uk/Depts/Economics/Growth/
4、pcera/book/zhengzhi/jjzz/index.html
5、/chinese/mingzhu/jingjizhang/jingjizhang.html
第四章 失业
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2、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兰荣华,《我国当前失业的原因和再就业的措施》,载《上海铁道大学学报》2000年
第7期。
4、屠艳萍、毕金华,《论农村剩余劳动力与社会稳定》,载《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5、v/fsbr/esbr.htmlhtml网页设计参考文献
第五章 通货膨胀
1、Gordon, “ Milton Friedman’s Monetary Framework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ondon 1982
2、Ritter and Silber, “Principle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 5th Ed, Basic Books Publishers, New York, 1986
3、钟儒刚,《通货紧缩的经济实质》,载《咸宁师专学报》2002年第1期。
4、于学花,《试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交替换位的条件》,载《烟台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5、段京怀,《论宽松的货币政策适用的条件》,载《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年第4期。
4、屠艳萍、毕金华,《论农村剩余劳动力与社会稳定》,载《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5、v/fsbr/esbr.htmlhtml网页设计参考文献
第五章 通货膨胀
1、Gordon, “ Milton Friedman’s Monetary Framework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ondon 1982
2、Ritter and Silber, “Principle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 5th Ed, Basic Books Publishers, New York, 1986
3、钟儒刚,《通货紧缩的经济实质》,载《咸宁师专学报》2002年第1期。
4、于学花,《试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交替换位的条件》,载《烟台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5、段京怀,《论宽松的货币政策适用的条件》,载《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年第4期。
6、林桂芝,《中国政府治理“通胀” 与“通缩”的实证分析》,载《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第六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2、Fink, “Supply Side Economics”, American University Press, 1982
3、叶明法、邓于君,《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成因探析》,载《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4、刘远坤,《商品化是我国农业转型的基础》,载《贵州农业科学》2001年第5期。
5、宋先道,《中国居民储蓄动机和运用流向分析》,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第七章 总需求理论
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2、Hall and Tayler, “Macroeconomics”, 2nd Ed., Norton Co., New York, 1988, Chapter 1
第六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2、Fink, “Supply Side Economics”, American University Press, 1982
3、叶明法、邓于君,《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成因探析》,载《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4、刘远坤,《商品化是我国农业转型的基础》,载《贵州农业科学》2001年第5期。
5、宋先道,《中国居民储蓄动机和运用流向分析》,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第七章 总需求理论
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2、Hall and Tayler, “Macroeconomics”, 2nd Ed., Norton Co., New York, 1988, Chapter 1
3、李松龄,《国民收入决定原则:“价值说” 与“财富说”》载《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2期。
4、郑茜、章晓英,《消费结构与社会保障》,载《重庆工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5、谢富胜、包先建,《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实证分析》,载《安徽机电学院学报》。
第八章 宏观经济政策
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2、Branson, “Macro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3rd Ed., Harper and Row Co.,1989
3、魏巍贤,《人民币汇率决定模型的实证分析》,载《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3期。4、阮铮,《关于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博弈模型分析》,载《沈阳工业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5、冯鑫明,《债务经济的稳定性分析》,载《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6、杨大光,《宏观经济政策失效的心理学分析》,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4、郑茜、章晓英,《消费结构与社会保障》,载《重庆工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5、谢富胜、包先建,《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实证分析》,载《安徽机电学院学报》。
第八章 宏观经济政策
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2、Branson, “Macro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3rd Ed., Harper and Row Co.,1989
3、魏巍贤,《人民币汇率决定模型的实证分析》,载《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3期。4、阮铮,《关于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博弈模型分析》,载《沈阳工业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5、冯鑫明,《债务经济的稳定性分析》,载《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6、杨大光,《宏观经济政策失效的心理学分析》,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二、课程参考书目
1、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2、宋承先著,《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王秋石主编,《宏观经济学原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4、蔡继明主编,《宏观经济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曼昆著,《经济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斯蒂格利茨著,《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黎诣远主编,《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杨长江、石洪波,《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Gorden, “Macroecnomics”, 4th Ed., Little-Brown Co., Boston, 1987
10、Hall and Tayler, “Macroecnomics”, 2nd Ed., Norton Co., New York, 198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