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一次通过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软考高级)?
软件开发培训班哪个好在介绍前,先说明下,本文针对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资格考试(以下简称“软考高项”)有一定了解的人,重点在于介绍备考心路历程和过程,文章大概3000字,跟高项论文差不多。
我是2020年11月考的,最终成绩:综合知识选择题63分/75分;案例分析50分/75分;论文55分/75分(2选一,我选了采购管理)。
我看到的培训班(300+人)晒的成绩,通过的成绩,我的综合和论文成绩是最高的,案例一般(考了复习盲区:测试),有几个之前在里很活跃,我感觉很厉害的人,几乎都没通过(证明我的复习效果还可以),软考通过率还是比较低的(感觉有一半弃考的)。
2020年11月7日考试,实际投入也只有2个月(期间正常上班)。后面从准备、三门课备考分别来说。
(一)准备(考试报名+培训班)
2017年8月,就开始想考软考,还信誓旦旦买了教材一带三,《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还有《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计算类试题详解》《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论文》、《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案例分析指南》,看到这套加起来比脑袋还要高的书,顿时脑袋疼,心里凉了半截,因为公司项目管理体系可以说是根本没有,关键我也不是项目经理,既没有理论基础,也没有实践经验。考题呢,选择题面太广,案例题还好,但论文考题可能性太多,自己复习不可能考过啊。跟两个同事商量一起报了某环国际软考线上班,三年有效(但听说有给延长到4
年的,比较良心),17-19年的5次考试机会,要么没报名,要么报名没交费,一直没考,真是佩服我自己(写这段是要鼓励哪些多年前就想考,一直没考的同学,什么时间都不晚)。
直到2020年3月,因为疫情不用出差,时间多了,赶紧捡起来正式准备。跟班主任报备后进入班级,开始按照班班发邮件和消息备考,断断续续开始看培训班视频精讲课,有时还是开着车听,进度也追不上,里每天班主任都会抛题,没有底气就几乎没看过,有两天鼓起勇气做题,都是不到30%正确率,而里几个活跃的基本上都可以答对(顿时我就自卑了),可见我当时学习没什么效果了,基本没入门。看了一半,结果考试合并到下半年了,于是松了一口气,一直到7月都没看书了(捂脸),看过的也都忘了,但7月底还是报了名,报名后依然没有复习。直到2020年9月初的一天,培训班售后老师给我打了电话,说我视频已经看了一些,还有近50天时间,可以备考试试,之前也有通过的例子。于是,我终于下定决心,给默默发备考信息的班主任回了条收到备考资料的信息,开始了认认真真的备考。
关于备考资料准备:
1、张立台博士的《软考通关》,必备,是选择、案例非计算、论文的主
要资料);
2、历年真题(17年及以后,有时间可以再做之前的),必备,三门课的主
要资料;
3、培训机构在线视频课和视频直播课,看个人情况,我的直播课利用率高,
论文和计算直播对我帮助真的很大,毕竟我复习时间太短了,录播1.5倍
速看了一遍;
4、培训机构提供的专题资料(比如计算专辑、论文专辑等),作用次于3;
5、一带三《教程》+《论文指导》《案例分析》《试题真解》,只用了《试
题真解》,其它几乎没看。
有的人喜欢先收集很多很多资料,各种渠道的,说实话收集越多心理负担越大,不如选套基本可以的,扎进去啃。其实培训机构资料都大同小异,跟网上买来的辅导书也差不多,即使同一个机构的同学,资料一样进度一样,结果还是很多人过不了。资料课程还是。软考高项考什么,最重要的10大知识域、5大过程组(后面用10+5代替),变更控制,以及实践(或者说写在论文里面的实践)。
选择好资料后,9月1个月,重点是选择、案例,《软考通关》2遍、课后习题,选择真题除了19年的没做,其它倒序做的(因为考试大纲年年有变动);10月《软考通关》第三遍、案例真题、选择真题第2遍;11月1-6号:看《通关》标记的重点内容+知识点《笔记》+10知识域5大过程组的理解,19年真题;到11月7号,书中重点标记“考前一看的部分”(这里包括10+5)。我跟家人说要考试,非必要不要我(连我们家孩子都乖乖的不打扰我,很感谢他们),每天下班回到家7点,用2-4个小时学习,周末带孩子上课外班我在外面啃书,总之,利用一切可用时间。
(二)选择多看
选择题主要在于多看,主要靠《软考通过》+真题,软考通过我看了三遍,第一遍是边看边写笔记,因为记忆力不太好,所以我并没有像很牛的同学,记下了所有的输入、输出和工具,对技术内容比较了解,我能记住10+5我已经费了很大劲了(隔几天默写一次,最后一周天天背一遍).
我在第2、3遍看书,标记重点常考内容(技术内容根据真题划重点看),配合做课后的习题;项目管理,
重点分析各个子过程的一些逻辑关系,比如工作绩效数据、工作绩效信息、工作绩效报告在过程间联系,并在笔记上记录了重点。此外,除了课后题,我每周还安排了1-2套试卷(17年以后的),培训班其它同学也在做真题,都是能做到60分左右,开始我只有40-50分,没关系,我把错题和原因重点记录,并查《通关》原文,10月底又安排了几次测试,基本能到65分左右,因为这次的选项可能下次成为考题题干。
学习过程中,明显记不住的内容且记忆量少,我标记了很多“考前一看”,这些内容浏览一遍大概半小时,能做到临时记忆,比如技术类各层协议,考完后我对了下答案,我的“考前一看”至少为我选择题增加了5-8分。总之,一定要复习到最后一刻。看到很多人考试就带一张纸,我很佩服他们的勇气,但我不行,很多没有记住,潇洒是给别人看的,成绩是自己的。
(三)案例在算
案例包括错、背书和计算三大类型的题,3个题,每个25分,错一个题基本玩完了。在考试和平时练习中,计算一定要拿分尽量拿满分,计算没有什么捷径,重点就是记住公式,多“算”(通关计算题,真题计算题),题型见多了,就能总结出题套路了。审题也非常重要,计算题第一问做错,整道题就可能全错,案例感觉“成也计算,败也计算”。案例错和背书主要考10+5内容,其它的也考,比较少,所以在看《通关》时,重点理解47个过程的作用,重点记忆真题中碰到的常考知识,比如变更流程、章程内
容、10+5重要的输入输出(WBS、范围说明书)等,这里记忆不是死记硬背,书上的话比较绕口(尤其是作用),很难背下来,先理解,建议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上,再记忆,阅卷也是按点给
分,并不一定是课本原话。
(四)论文在练
很多人不善写材料,或者没有多少规范性的项目经验,觉得论文比较难。其实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充分准备。我们公司同样没有体系化的项目管理要求,全凭个人经验,而且我也不是做项目经理的,我为什么成绩还可以,总结了下主要原因是:我做了做了论文素材准备,依据素材写了3篇论文练习。
何为素材?首先是论文的基本材料(项目背景、规模、周期、发起单位、目的、项目内容、项目组组织结构、交付产品等),我选择了一个纯软件开发的项目(当然是编的,是其他人做的项目),规模在1800万(建议规模800-2000万,太小不好体现集成,太大容易出错),我本子把它写了下来。后面3次论文练习,我都是用的这套素材,不论考哪个知识域,这套都通用。
其次是论文的知识域内容,10大知识域我选择了可能考到或者是自己不太好临时发挥的3个领域: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范围管理,虽然我没压中,最后是考了采购,但这个准备过程令我把论文的框架基本考前就定了下来,所以我的字虽然很丑,但卷面比较干净,我想这点肯定也加了分。知识域内容主要准
备的是:3个知识域的理论介绍和实践,知识域理论介绍我严格按照《软考通关》论文字数建议来准备的,知识域内容介绍需要自己来总结一下,实践的重点是3个:1是结合知识域讲清如何操作的;2是讲清输出文件,如范围里面写,与团队形成了《***项目工作说明书》初稿,并与客户进行了确认,要具体,这样更容易让考官相信你是真的做过);3是一定要个问题,你进行了处理,比如写范围的话,可以写:需求增加,你如何跟客户沟通控制范围(如果增加需求导致追加费用、工期延长等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