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应用数学 + 软件工程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 Software Engineering
一、培养方案
(一)本科学制
基本学制五年
(二)学位授予
理学学士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三)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具有社会责任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与建设需要,满足国家软件产业发展及数学与应用数学领域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宜在数学与应用数学领域及其他部门从事软件开发与研制工作;适宜在数学与应用数
学以及IT等相关行业从事生产、经营、组织与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软件工程及数学与应用数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硕士研究生。
面向现在和未来的软件产业发展要求和国际软件市场(特别是日本软件市场)发展现状,按综合应用型学科建设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符合专业发展规律的学科学位体系,采用双专业本科教育复合培养模式,实现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的知识复合。
(四)培养规格(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型技术人才。
2.培养具有合理的知识体系结构,较宽的学科理论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良好的文化素质,较强的管理能力。
3.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习方面,能够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理论和具体知识,在数学与应用数学方面达到较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4.在软件工程专业学习方面,能够很好地掌握计算机等相关应用学科的基础知识,在软件开发和应用等方面达到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
5.能够很好地利用所掌握的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在数学与应用数学领域,进行数学软件的综合开发和应用。具有合理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够较好的使用外语在本专业范围内与同行进行技术交流和学术研讨。
7.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了解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动态和获取新知识与信息的能力。
8.达到培养计划的总学分要求和各类课程学分要求。
(五)专业定位与特
专业定位:综合应用型。培养能够在数学与应用数学领域使用IT知识进行相应技术开发、研究、服务以及管理等工作,以及在IT领域类从事数学与应用数学方面的应用软件开发、设计与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专业特:采用不同学科领域类知识的复合培养,具有厚实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注重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应用性,个性化发展空间宽,人本精神较为突出。外国语言的学习与应用要求高,为区域和地方经济服务的意识强。强化知识复合在各相关领域的综合应用,突出各项知识的衔接和实际工程实践。
(六)主干学科及课程
主干学科: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干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基础、大学物理、数学模型、数学实验、生物数学、金融数学、数学史、数值分析;计算机组织与结构、C++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等。
(七)学位课程与复合培养的课程链
学位课程: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位课程
序号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期 | ||
1 | 01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48 | Ⅰ | ||
2 | 010******* | 思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 4.5 | 72 | Ⅱ | ||
3 | 0080105011-14 | 大学英语(B)Ⅰ-Ⅳ | 20 | 320 | Ⅰ-Ⅳ | ||
4 | 0070407001-2 | 大学物理(A)Ⅰ-Ⅱ | 7.5 | 120 | Ⅱ-Ⅲ | ||
5 | 0040108009 | 电工与电子技术(D) | 4 | 64 | Ⅲ | ||
6 | 0070307004-6 | 数学分析(B)Ⅰ-Ⅲ | 15 | 240 | Ⅰ-Ⅲ | ||
7 | 0070207003-4 | 高等代数(B)Ⅰ-Ⅱ | 8 | 128 | Ⅱ-Ⅲ | ||
8 | 0070307007 | 解析几何 | 3 | 48 | Ⅰ | ||
9 | 0070307010 | 概率论基础 | 3 | 48 | Ⅳ | ||
10 | 0070307028 | 数学模型(B) | 3 | 48 | Ⅵ | ||
11 | 0070307008 | 常微分方程 | 3 | 48 | Ⅳ | ||
12 | 0070207012 | 最优化方法 | 3 | 48 | Ⅴ | ||
13 | 0070207008 | 数值分析 | 4 | 64 | Ⅳ | ||
应用数学方向 | |||||||
14 | 0070307014 | 微分几何 | 3 | 48 | Ⅸ | ||
15 | 0070307022 | 泛函分析 | 3 | 48 | Ⅶ | ||
16 | 0070307035 | 数学史 | 3 | 48 | Ⅹ | ||
合 计 | 90 | 1440 | |||||
数学建摸方向 | |||||||
14 | 0070307019 | 生物数学 | 3 | 48 | Ⅶ | ||
15 | 0070307018 | 金融数学 | 3 | 48 | Ⅶ | ||
16 | 0070307035 | 数学史 | 3 | 48 | Ⅹ | ||
合 计 | 90 | 1440 | |||||
软件工程专业的学位课程
序号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期 |
1 | 01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48 | Ⅰ |
2 | 010******* | 思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 4.5 | 72 | Ⅱ |
3 | 0080105011-14 | 大学英语(B)Ⅰ-Ⅳ | 20 | 320 | Ⅰ-Ⅳ |
4 | 0070407001-2 | 大学物理(A)Ⅰ-Ⅱ | 7.5 | 120 | Ⅱ-Ⅲ |
5 | 0040108009 | 电工与电子技术(D) | 4 | 64 | Ⅲ |
6 | 0070207003-4 | 高等数学(B)Ⅰ-Ⅱ | 8 | 128 | Ⅱ-Ⅲ |
7 | 0121008001 | 计算机组织与结构 | 3.5 | 56 | Ⅳ |
8 | 0120808001 | C++程序设计(A) | 4 | 64 | Ⅴ |
9 | 0120608001 | 离散数学(B) | 3 | 48 | Ⅳ |
10 | 0120508101 | 数据结构(B) | 3.5 | 56 | Ⅴ |
11 | 0120408037 | 操作系统(B) | 3 | 48 | Ⅵ |
12 | 0120508002 | JAVA程序设计 | 3.5 | 56 | Ⅵ |
13 | 0120908001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 5 | 80 | Ⅵ |
14 | 0120808103 | 软件工程(B) | 3 | 48 | Ⅷ |
15 | 0120408032 | 计算机网络(B) | 3.5 | 56 | Ⅶ |
软件开发与测试方向 | |||||
16 | 0120608003 | 软件测试技术(B) | 2 | 32 | Ⅶ |
合 计 | 81 | 1296 | |||
计算机游戏设计方向 | |||||
16 | 0121108001 | 计算机图形学 | 3 | 48 | Ⅶ |
合 计 | 82 | 1312 | |||
课程链:
1.与软件开发与测试方向复合的课程链
专 业 | 课 程 名 称 | ||||
R应用数学 | 软件测 试技术 | VC++程序设计 | 数学模型(B) | 离散数学 | 神经 网络 |
小波分析与应用 | |||||
2.与计算机游戏设计方向复合的课程链
专 业 | 课 程 名 称 | |||
R应用数学 | 数学模型(B) | 手机游戏设计 | 网络游戏设计 | |
(八)指导性学时安排计划
学 年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第五学年 | ||||||||||
学 期 | Ⅰ | Ⅱ | 小1 | Ⅲ | Ⅳ | 小2 | Ⅴ | Ⅵ | 小3 | Ⅶ | Ⅷ | 小4 | Ⅸ | Ⅹ | |
教学周 | 18 | 18 | 5 | 18 | 18 | 5 | 18 | 18 | 5 | 18 | 18 | 5 | 18 | 18 | |
理论教学周 | 10 | 15 | 4 | 15 | 15 | 1 | 16 | 16 | 0 | 12 | 12 | 0 | 4 | 4 | |
实践教学周 | 6 | 1 | 0 | 1 | 1 | 4 | 0 | 0 | 5 | 4 | 4 | 5 | 12 | 12 | |
理论教学学时 | 上课学时 | 304 | 368 | 48 | 360 | 350 | 32 | 304 | 256 | 0 | 312 | 412 | 0 | 48 | 0 |
实验学时 | 48 | 64 | 32 | 102 | 74 | 0 | 40 | 136 | 0 | 112 | 20 | 0 | 0 | 0 | |
学 分 | 26.5 | 27 | 4 | 29.5 | 28.5 | 4 | 23 | 25.5 | 7 | 27 | 26 | 5 | 17.5 | 12.5 | |
周学时 | 26.5 | 27 | 29.5 | 28.5 | 23 | 25.5 | 27 | 26 | |||||||
(九)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
1.增强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教学计划中开设文化素质类课程,同时开辟第二课堂,营造和活跃学校文化氛围,丰富文化生活,提高文化品位,使学生受到优良的校园文化的熏陶。
2.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文娱、体育及各种文学艺术类社团组织的活动,参与多种形式的生产、社会实践和人文社科类系列讲座或培训,并取得相应的学分。
3.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现代设计思想、方法和科研能力的训练以及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把培养创新能力融合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此外,在二、三年级选拔一些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指定专业教师指导其科研训练,从中发现部分有个性和专长的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
5.各类活动可取得学分:
学分 内容 | 5 | 3 | 2 | 1 | 0.5 |
论 文 成 果 | 国际会议 中文核心期刊 专利 | 公开发表论文 推广应用成果 | 论 文 集 会议宣读论文 | 校内刊物发表 论文 | 听(网上)讲座 并撰写报告 |
竞 赛 比 赛 获 奖 | 省(部)级 及以上 | 市 级 | 校 级 | 参加市级及以上 竞赛比赛未获奖 | 学院(系)级 |
社团组 织评定 | 优 秀 | 良 好 | 合 格 | ||
社 会 实 践 | 优 秀 | 良 好 | 合 格 | ||
(十)毕业标准及学位要求
1.毕业标准
(1)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2)修满本计划各项规定的学分,总学分不少于257学分(公共基础教育76.5学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育67学分,软件工程专业教育46.5学分,实践教学 67学分);
(3)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2.学位要求
符合学校学籍、学位管理规定要求的将取得理学学士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