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与技法——个性与共性
《大家来运动》课后反思    金雪萍
“造型”指的是运用描绘、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技法,是一种或两种个人使用材料来表现的方法,如用像皮泥的表现形式,怎样搓、揉、压运用的方法。表现的视觉内容由哪种形式更能体现题材的效果,或者说艺术表现形式,有些画用水粉能充分体现题材的思想感情,有些能用蜡笔水彩的形式可以更好地表达。但不是每一个人一开始就会运用这些工具和材料,因此需要过程和步骤,也就是我觉得“能教”的技法程序。造型“引导”,程序可“教”,是体现孩子们创作个性与共性的两方面,但绝不是分离的两个独立体。
一、造型问题
1、造型活动中的“视觉形象”来自哪里?
思维是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记忆信息的灵活运用。思维将大量的形态图式记忆素材进行有效的组织,并为新的创造提供可使用的图式。儿童思维的产生有内外因素,教师在美术活动中所
给予儿童的思维外力和儿童在记忆中存留的疑惑共同构成了创造新思维的基础。儿童必须先体会自己的经验(储存生活中的形态图式记忆素材),而后才能从事有创意的制作,或者说,即表现的冲动只经由密集的经验来加以策励。因此课堂教学中设定的情境要使儿童投于其中,并使学生能体验它。《大家来运动》中,首先由以下运动图片,伴随着节奏强烈的音乐导入,通过视觉、听觉的冲击,欣赏和感受运动中的美,使学生对运动中人的不同动作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并在欣赏过程中,刺激儿童潜在的运动的形态图式记忆(生活中观察到的运动形象)。这是一种思维外力给予的作用。
2、造型活动中的“视觉形象”由谁来“造(提炼)”?
  《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到“美术学科是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学科,它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发展学生形象感知能力,从而为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 。因此,学生是我们要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创造视觉形象就由他们来解决,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中的向导。我们不是给学生一碗水,而是指引他们到取水的方法,那方法很多。造型创作也一样,由于每个孩子的经历、经验不同,对事物的认知也不一样,所以表达的东西也不一样。我们要正视他们的不一样,因为创作中的形象是儿童在复杂的万物万象中提取的抽象形象,只有遵循这个儿童创作造型的基本元素。才能保护他们的原创力,才能体现儿童创作中的个性。
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但如果离开了生活中的观察与感悟,没有融入对生活事物的理解,还会有丰富的想象吗?在教学中,教师逐渐地让他们明白,创作来自生活,不是来自老师的笔下,他们是独立的创造者,而不是依赖的摹仿者。“造”视觉形象的过程就是孩子们自主探索的过程,他们可能因为自身所拥有的能力有限,不能完美、快速地表达各种形象,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正是这样,儿童画才充满生动,才有属于自己的想法,才有一些独特的创造。因此,只有他们才能拥有“造型”的主动权。
?aH\_`(Fa$www.4Abbs China Web Design,Art Design,www.4Abbs,设计论坛,中国优秀平面设计论坛推荐,网神设计论坛4ABBS,www.4abbs/Boards.asp,中国优秀设计论坛推荐,中国平面设计论坛,中国平面广告设计论坛,广告论坛,中国优秀设计网站,艺术设计,艺术设计论坛,中国设计网址大全,标志设计html网页设计教程(推荐),平面设计欣赏,中国优秀平面设计作品欣赏,平面设计软件下载介绍,平面设计网址大全,平面设计招聘,设计网址大全,设计论坛,平面设计,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图片图库欣赏公司实例论文素材教程理论大赛学院校设计公司室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理念创意,广告公司,画册设计,CG动漫卡通插画,4A,4ABBS,网页包装设计服装名片设计vi设计教学网站字体设计建筑设计封面海报设计,企业画册设计,中国优秀广告设计论坛推荐,视频教程,免费视频教程下载,www.4ABBS,设计图库,设计素材资源下载,Photoshop,CorelDraw,Freehand,flash,Illustrator,装潢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全球优秀设计类网址大全,中国优秀网页设计欣赏,!;uPl~网神设计论坛版权所有,_}e4Nr5Kc! -_ D___L;uPl~,广告人平面设计师家园:www.4Abbs 6(1s,A_Vs;
3、培养孩子怎样创造有个性的造型形象的依据?
    指导老师建议说,可用铅丝做成     这样的小人,然后拧各种动态,然后用简笔的形式画出来,供学生参考,这样才是有内容的教学,才有技法的落实。用铅丝小人做各种动态,帮助学生理解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但让教师用简笔画(                  )展示给学生(特别是低段的孩子),我不觉得这样可行。因为这些简笔画形象只是根据教师的意志,也是成人的意志,是以简单的平面化图形表示的形象。它们是一些符号,它的造型方法不是抓住对象的形体结构规律,而是一些外形轮廓剪影式的拼凑。它违背了人认识事物的规律――从形体上熟悉某个事物进而认识它。人之所以在视觉上感到物体的存在、是因为物体由不同相和亮度的块组成,这些块之间的界线就是人视觉感知的线,也是绘画中线产生的理由。由此可见,线是有空间走向的,是物体的结构线,而不仅是物体的轮廓线。只知道轮廓线而忽视结构线的画法是非常有害的,它直接阻碍了儿童对物体的理解,扰乱其认识客观世界的进程。如果每个孩子都依照这样,先用一个圆圈,几根线,画好动态,那么接下来的步骤都一样,把五官,衣服添加上去,那么大家画的人物也就差不多。那样的画出的形象只是拼凑的结果而以,会有个性吗?对于低段的学生(认识与表现技能有限),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绘画的原动力,同时,也不符合我们培养学生形象感知能力的要
求。只有他们自己在概括脑子里的形象过程中,才能逐渐体会到这些形象,才会逐渐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力,表现力。
    设置‘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方式,淡化过于强调学科特的倾向,本学习领域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经验的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力。”这是《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说明。用铅丝小人做各种动态是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方法,但视觉欣赏、体会动作等也同样的方法,都是为提高学生感知能力的方式。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第一学段(1-2年级)的标准是:▲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第二学段(3-4年级)的标准是;▲初步认识形、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设计-应用” 学习领域第一学段(1-2年级)的标准是:▲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摘自《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首先来比较“造型-表现” 和“设计-应用”这两个不同领域的标准,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相同的词句,如“用身边容易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都强调“体验……活动的乐趣”等。但我们还应注意到两都在表述上的不同之处:前者强调了“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而后者则落脚于较为理性的行为即“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它们本质的区别是,前有更注重于对情绪、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进行大胆的、自由的、无拘束的表现,自由的情感表达为其基本特征;后者在强调情感和创造意识的同时,更注重活动过程在应用范畴的目的性,其思维操作两个层面上都带有一定的理性意味,有所谓“设计意识”的形成的要求。因此,功能性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基本特征。一个是注重自由性,一个是注重功能性,这是最大的不同,因此,两个领域的评价标准也同样有差别(摘自《美术课程标准解读》P78
    再来比较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两个学段标准:前者没有具体的要求技法上的表现,而
更强调情绪与原创性;后者才有形、与肌理等美术语言的融入,学习使用各种工具技法。{这是随着年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层次后的要求。}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认识水平未达到一定程度,教师不必灌输这些知识,而应引导学生逐渐去发现和总结,进行探究性学习。(摘自《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4、引导孩子们独立完成“造形”的方法?
怎样引导孩子们独立完成“造形”呢?除了图片欣赏,还有表演激发学生体会经验等等。在《大家来运动》这课设计中,教师做“举重”动作,学生猜测运动的名称,并提问“你怎么猜出来的?”引导学生质疑动作中的肢体变化,出身体的各部分不同姿态(有个学生还根据表情变化来辨别)。在这样的启示氛围中,学生才能成为发现问题,挖掘答案的主体。体会经验是富有创意的制作最重要的前题之一,但由于对经验的不同反应,构成了自我体验的密集度和形态的差别,由此,更多时候要借助他人的经验,来增强其自我体验及认识,而表演动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借助。联系生活,让学生自主参与运动的表演,如:呼啦圈、跳绳、踢毽子等,学生一起探究动作中身体各部分的变化。引导学生在感受、体验中分析、判断而获得造型的信息。这是他们自主学习、思索认知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培养他们创造性的一个重要途径,更不能忽略的一个环节。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但很多人(包括听课的老师)都认为,美术课只有前面的十几分钟重要。其实不然,在学生创作中,师生的交流、互动也同样重要,这体现在教师在指导中的创意提示。如课堂中,“如果有儿童说‘不会画’时,绝不能就此打住,必须出究竟是哪些经验使儿童不能自我认识。‘你想画的是什么?’是老师最佳的发问,如果儿童说‘我想画溜冰’,老师就知道他的困难可能在于体会经验,那么适当的刺激便在引发他经验的细节,以使他能体验自己的经验。‘你知不知道怎样溜冰?’‘当你溜冰时,你的身体是怎样的?’‘你的腿和手臂是怎样的?’‘你穿了些什么?’‘你觉得怎样?’等都是提示体会经验的问题”(摘自《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无论是图象的欣赏,动作的再现,还是问题的提示,都是在唤醒儿童的内在思维与外力思维的结合点。只有在尊重学生主观想法的前提下进行恰当的启发和引导,这样学生的创作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想象的源泉才不会枯竭和泯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