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机网络中,什么是
协议?
篇一:计算机网络课后答案_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概述
1-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
答:
在分组交换网络中,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工作,数据以短的分组形式传送。如果一个源站有一个长的报文要发送,该报文就会被分割成一系列的分组。每个分组包含用户数据的一部分加上一些控制信息。控制信息至少要包括网络为了把分组送到目的地做路由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在路径上的每个结点,分组被接收,短时间存储,然后传递给下一结点。
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①高效。②灵活。③迅速。
④可靠。
缺点:分组在节点转发时因排队而造成一定的延时;分组必须携带一些控制信息而产生额外开销;
1-14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
答:1.速率
比特(bit)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也是信息论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单位。
Bit 来源于binary digit,意思是一个“二进制数字”,因此一个比特就是二进制数字中的一个1 或0。
速率即数据率(data rate)或比特率(bit rate)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速率的单位是b/s,或kb/s, Mb/s, Gb/s 等。
速率往往是指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
2.带宽
“带宽”(bandwidth)本来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等)。现在“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比特每秒”,或b/s (bit/s)。
3.吞吐量
吞吐量(throughput)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吞吐量更经常地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有多少数据量能够通过网络。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4.时延
传输时延(发送时延)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
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5.时延带宽积
6.往返时间RTT
7.利用率
1-19、长度为100 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运输层传送,需加上20 字节的TCP 首部。再交给网络层传送,需加上20 字节的IP 首部。最后交给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传送,加上首部和尾部18 字节。试求数据的传输效率。
若应用层数据长度为1000 字节,数据的传输效率是多少?进程间通信最快的方式
答:数据长度为100 字节时
传输效率=100/(100+20+20+18)=63.3%
数据长度为1000 字节时,
传输效率=1000/(1000+20+20+18)=94.5%
1-21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答: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的通信的规则。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
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协议与服务的关系
在协议的控制下,上层对下层进行调用,下层对上层进行
服务,上下层间用交换原语交换信息。同层两个实体间有时有连接。
1-24 试述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答:所谓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是为便于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而采用的综合了OSI 七层模型和TCP/IP 的四层模型而得到的五层模型。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见图1-1 所示。《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课后习题解答
整理编辑:我不是地豆子8
应用层
运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图1-1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各层的主要功能:
(1)应用层
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地操作,而且还要作为互相作用的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user agent),来完成一些为进行语义上有意义的信息交换所必须的功能。 (2)运输层
任务是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间的通信。
因特网的运输层可使用两种不同的协议。即面向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TCP 和无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面向连接的服务能够提供可靠的交付。
无连接服务则不能提供可靠的交付。只是best-effort delivery.
(3)网络层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选择合适的路由,使源主机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交付到目的主机。
(4)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将在网络层交下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frame),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实现帧的无差错传输。
(5)物理层
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输比特流。
“透明地传送比特流”指实际电路传送后比特流没有发生变化。
物理层要考虑用多大的电压代表“1”或“0”,以及当发送端发出比特“1”时,接收端如何识别出这是“1”而不是“0”。物理层还要确定连接电缆的插头应当有多少根脚以及各个脚如何连接。
第二章物理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