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英文版
第四章 里仁篇(1)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The Master said, "It is virtuous manners which constitute the excellence of a neighborhood. If a man in selecting a residence, do not fix on one where such prevail, how can he be wise?"
【原文】
子曰:“里仁为美①。择不处仁②,焉得知③?”
【今译】
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之风的地方才是美好的。如果不选择有仁德之风的地方居住,怎么说得上明智呢?”
【注释】
①里:居住或相处的意思,作动词用。
②处(chǔ):居住,停留。
③焉:怎么,哪能。知:同“智”。
【评点】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很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耳濡目染,相沿成习,尤其对孩子和青年人,注意择邻而居,是明智的。这也是我国古代的优良传统。战国时,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至今。孟母发现邻里的作风不正,就搬家,最后终于迁到有仁德之风的好地方。孟子以后所以能成为亚圣,与他有一位贤德母亲能择邻而居分不开的。人生一世,就是处在各种选择,不断选择之中。有选择就有标准,择居就该有仁德的村风和民风的地方,这样能为培养人创造条件,就是智者的做法。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郭沫若先生指出:“仁的含义是克已而为人的一种利他行为,‘仁道’实在是为大众的行为”,“它要人们除掉一切自私自利的心机,而养成为大众献身的牺牲精神。”有良好乡风的居住环境,就为一个人的成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第四章 里仁篇(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The Master said, "Those who are without virtue cannot abide long either in a condition of poverty and hardship, or in a condition of enjoyment. The virtuous rest in virtue; the wise desire virtue."
【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②。仁者安仁③,知者利仁④。”
【今译】
孔子说:“不仁的人不能长久处于困窘,不能长久处于安乐。仁人安于仁(因为他只有实行仁德才心安;)聪明人利用仁,(因为他认识到实行仁德对自己有长远而巨大的利益。)”
【注释】
①约:指受约束的困窘境地。
②乐:安乐,享乐。
③安仁:安心于仁。自甘自愿实行仁。
④利仁:以仁为利。为利益而努力行仁。
【评点】
此章是说,唯有仁者能安贫乐道。做成一个仁人,做了符合仁义要求的事,他的内心便会感到欣喜愉悦,感到安心、踏实,否则,他的内心会感到愧疚、痛苦,受到良心的谴责。孔子称人们的这种心理现象为“仁者安仁”。贫困或安乐并不决定一个人的品德,相反,不同品德的人身处贫困或安乐时的表现却是完全不同的——不仁的人因为贫困会使他犯上作乱,行不义之事,不仁的人因为享乐,会使他不知所以,更加不仁不义。因此说,仁者贫不馁、富不骄,不仁者贫则志移、富则荒淫;仁者终生一贯,贫富无改其志,不仁者因物而变、贫富均不能守。因此,一个社会对待仁者与不仁者应有所区别;仁者可容其贫,亦可使其富;不仁者,既不能令其贫困,也不能使其富有。
第四章 里仁篇(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The Master said, "It is only the (truly) virtuous man, who can love, or who can hate, others."
【原文】
子曰:“惟仁者能好人①,能恶人②。”
【今译】
孔子说:“只有仁者能够懂得如何去爱人,如何去恨人。”
【注释】
①惟:只有。好(hào):喜好,爱。
②恶(wù):厌恶,憎恨
【评点】
孔子认为,仁是区分善恶的准则,所以只有仁者之好恶才能当于理。仁者具有最高美德,站在公正立场上,能明善辨恶。惟有仁者,才能正确地爱,正确地恨。不能正确地去爱,等于不爱,或者是实行了爱,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第四章 里仁篇(4)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The Master said, "If the will be set on virtue, there will be no practice of wickedness."
【原文】
子曰:“苟志于仁矣①,无恶也②。”
【今译】
孔子说:“假若立志实行仁德,就不会去做坏事了。”
【注释】clothes是什么意思中文
①苟:假设词,如果。
②恶:罪恶,干坏事。
【评点】
本章说,要修养德行,首先须从立志开始。“志”是心之所向,志有多种多样,首先应该志于仁,使心灵有主。仁能促进人的道德修养,提高思想境界,更好地执行礼,这样,恶也就无从产生。一个人能立志行仁,内心就会有一股向善的自律力量。一旦有坏思想,这股向善的自律力量就会使人弃恶从善。有志于仁者不是说不做错事,而是有了过错能自觉改正。
第四章 里仁篇(5)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The Master said, "Riches and honors are what men desire. If it cannot be obtained in the proper way, they should not be held. Poverty and meanness are what men dislike. If it cannot be avoided in the proper way, they should not be avoided.
If a superior man abandon virtue, how can he fulfill the requirements of that name? The superior man does not, even for the space of a single meal, act contrary to virtue. In moments of haste, he cleaves to it. In seasons of danger, he cleaves to it."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