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论⽂优秀范⽂3篇
计算机专业的特⾊主要体现在: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发展迅速,⼤学学⽣如何写该专业的论⽂呢?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计算机专业论⽂优秀范⽂,希望对你有帮助。
计算机专业论⽂范⽂(⼀)
摘要:
计算机专业英语是⼀门交叉的学科,把英语这⼀⼯具运⽤到计算机专业这⼀领域,解决计算机的问题。⽬前多数⾼校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仅停留在课⽂阅读与翻译层次,对⼝语表达、⽂献撰写等能⼒普遍缺乏培养。根据课程的教学定位和专业⼈才培养⽬标,在张新红等⼈提出的虚拟情景教学的基础上进⼀步改⾰和提⾼,为每个授课环节模拟⼀个实际⼯作环境,结合软件⼯程的⼀般过程,提出⼀种提⾼学⽣的语⾔应⽤能⼒的可⾏解决⽅案。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英语;虚拟情境;语⾔应⽤能⼒;⼝语表达;软件⼯程
1概述
软件开发⼈员为跟上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节奏,需要阅读⼤量英语⽂献和代码;软件外包服务企业,要求软件⼯程师能够⽤专业英语书写诸如需求分析报告、设计说明书、测试报告等各类软件项⽬中常见的⽂档。外企的要求则更⾼,如索尼、微软等公司要求招聘的员⼯能够⽤英语进⾏技术交流讨论。国内各⾼校虽普遍开设了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却普遍停留在课⽂阅读与翻译层次。这就迫切需要⼀种兼顾⽂献阅读、⽂献撰写、⼝语交流等各个不同应⽤领域的专业英语实践教学模式。本⽂模拟计算机专业新⼈进⼊职场后的各个阶段并参考软件⼯程⼀般过程设置情境,每个情境⾃然地引⼊⽂献阅读、⽂献撰写和⼝语交流等实际任务,不同情境各有侧重点,真正做到⾯向实际应⽤的综合性的专业英语能⼒培养。
2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设计
教学内容包括情境介绍、交流环节、教材讲授、新⽂献阅读环节。教学中的情境设计以⼀个⼤学⽣从刚应聘到外企⼯作到他成为独当⼀⾯的开发⼈员的成长历程为线索。情境介绍主要是营造⼀个学⽣容易融⼊的背景,让他们明⽩学习的内容可以运⽤到⼯作中的什么地⽅。交流环节包括与同事、客户的对话以及需求分析报告、设计说明书、测试报告等专业⽂档的写作;教材讲授部分即教师根据所选的教材,摘取其中典型的内容进⾏简略的讲解,重点引⼊专业英语中使⽤的⼤量专业术语,并与其他领域的释义进⾏⽐较,加深学⽣的印象。新⽂献阅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阅读与情境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专业⽂献。各情境的划分与主要内容见表1。
3情境教学的具体实施
3.1新⼈第⼀天情境介绍:刚刚进⼊公司,新⼈充满了紧张与期待,与同事合作的第⼀步,让他们了解⾃⼰。交流环节:学⽣⾃我介绍的重点是讲解⾃⼰学习过的专业课程和专业知识,掌握的专业技能。涉及到⼤量的计算机专业术语。学⽣交流中肯定会存在很多问题,正好让他们在接下来的教材讲授环节带着⽬的去学习,提升学习效果。教材讲授:重点讲解计算机专业学科分类和各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把整本教材各个章节联系到⼀起,也给学⽣⼀个计算机专业的总体印象。
3.2新⼈培训情境介绍:软件公司对于软件应⽤有着⽐学校更⾼的要求和针对性,通常都会对新⼈进⾏针对性的培训。交流环节:学⽣扮演部门经理,简略讲解C++语⾔的相关知识点。这⼀过程综合考验了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计算机语⾔相关术语的掌握情况和英语表达能⼒,让学⽣充分发挥⼜认识到⾃⼰的不⾜。提升学⽣的学习欲望。教材讲授:以C++语⾔为例,讲解计算机语⾔的发展简史和各主要知识点,以及编程的⼀些策略和原则。既是讲授专业英语知识,也是对学⽣专业知识的⼀种扩展。
3.3项⽬需求分析情境介绍:软件永远都是要服务⽤户的,因此弄清楚⽤户的需求⾄关重要,这也是需求分析的⽬的。交流环节:学⽣分别扮演⽤户与开发⼈员,⽤户从⾃⾝使⽤的⾓度⽤⾮专业的语⾔描述⾃⾝的需求。开发⼈员在听取⽤户需求之后尽可能引导⽤户把功能描述放⼊软件⼯程的框架,将
html网页设计论文⽤户的功能需求转换成能指导软件开发的专业需求。教材讲授:讲解软件⼯程的第⼀阶段需求分析,要求学⽣结合学过的专业知识来听课,既学习了新的术语也巩固了专业知识,达到双赢的⽬标。
3.4软件设计情境介绍:将⽤户的需求细化之后会形成⼀个整体的⼤系统,但⼤系统不利于开发,需要经由软件设计将⼤系统拆分成⼀个个⼩系统,明确每个⼩系统的功能,才能进⾏后续的开发过程。交流环节:学⽣扮演项⽬经理,将软件项⽬的拆分情况、每个模块的详细功能和各开发⼩组的分⼯布置下去。这样的过程不仅训练了学⽣软件⼯程⽅⾯的专业技能,对于英语⼝语表达也有较⾼的要求。学⽣总结⾃⾝在过程
中存在的问题,⾃然会要求⾃⼰在两⽅⾯都有所提⾼。教材讲授:讲解软件设计过程,也即是总体任务细化为每个模块的过程。对于每个模块⾃⾝的功能和输⼊输出如何⽤专业的语⾔去描述。
3.5数据库设计情境介绍:任何⼤型软件系统都离不开数据库系统,⽤于存储每天产⽣的⼤量数据,⽅便⽇常的快速检索和使⽤。交流环节:学⽣扮演项⽬组中的数据库设计⼈员,向组员们讲解⾃⼰设计的数据库,包括E-R模型、关系表、关系设计等等内容。将⾃⾝所熟悉的数据库知识⽤英语表达出来,提升⾃⾝的专业英语能⼒。教材讲授:讲解数据库相关知识点。让学⽣们学会⽤英语来表达熟悉的数据库知识。
3.6⽹络设计情境介绍:⼤型软件为使⽤⽅便,通常都需要应⽤于⽹络环境(互联⽹或公司局域⽹),⽹
络⽅⾯的优化尤其是⽹络安全策略更是重中之重。交流环节:学⽣扮演项⽬组中的⽹络安全设计⼈员,向组员们讲解⾃⼰的设计,采⽤了哪些可⾏的安全策略和加密⼿段来保证所有⽤户都在权限范围内操作系统,避免⾮法⽤户进⼊系统。⽤英语进⾏⽹络安全策略描述难度较⼤,事先可以召集负责的学⽣与教师⼀起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材讲授:讲解互联⽹相关的⽹络层次结构、协议、安全策略等知识。
3.7软件测试情境介绍:软件各模块功能是否正常,软件总体是否达到⽤户的需求,如何改进,这些问题都需要软件测试来回答。交流环节:此环节分成两个部分,第⼀部分学⽣扮演测试⼈员与开发⼈员,测试⼈员向开发⼈员描述软件存在的错误和问题,开发⼈员则基于描述询问⼀些问题的细节;第⼆部分学⽣扮演开发⼈员和⽤户,开发⼈员向⽤户描述⽬前软件的所有功能,⽤户通过询问了解软件设计的不⾜并提出改进意见。教材讲授:讲解软件的单元测试和整体测试等知识点,向学⽣们强调软件测试的重要性。
3.8软件维护情境介绍:软件维护通常是软件⽣命周期中时间最长、成本最⾼的⼀个阶段,其中的关键则是开发⼈员与⽤户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环节:学⽣扮演⽤户和开发⼈员,⽤户提出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对软件进⼀步的功能需求,开发⼈员则通过询问进⼀步明确问题和需求,并整理成专业需求,⽤以指导后续⼯作。接下来可以让双⽅各⾃描述⾃⼰所理解的需求,明确有哪些理解上的偏差。让学⽣们直观的感受⽤户与开发⼈员的相互理解难在哪⾥,今后学习和⼯作中针对性的去解决。
教材讲授:讲解软件测试相关策略和技术。扩⼤学⽣的眼界和知识储备。
4结论
本⽂从提⾼学⽣专业英语听说读写全⽅⾯能⼒这⼀⽬标出发,通过设置情境的⽅式展开教学,让学⽣学习的过程有参与感、有⾯向实际⼯作的感觉也得到全⽅位的锻炼。此教学⽅法可以让学⽣们学习起来有乐趣,也能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的不⾜,从⽽调动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的过程也更有⽬的性。通过这种学习过程,学⽣们能学习到真正的专业英语知识,为将来的⼯作尤其是到外包企业和外企⼯作做好准备。
计算机专业论⽂范⽂(⼆)
摘要:
PhotoshopCS6是技⼯院校培养计算机应⽤与软件技术专业技能型紧缺⼈才的核⼼专业课程之⼀。本⽂提出,由于该课程的应⽤范围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于技校⽣今后的岗位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遵循技校⽣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使学⽣在掌握PhotoshopCS6课程理论与技能的同时,⾃主学习能⼒也可以得到培养。
关键词:
计算机;Photoshop;项⽬化
PhotoshopCS6是图像设计与制作的重要⼯具软件之⼀,其应⽤⼗分⼴泛,不论是平⾯设计、3D动画、数码艺术、⽹页制作、⽮量绘图、多媒体制作还是桌⾯排版,它都发挥着重要的作⽤,因此深受⼴⼤平⾯设计⼈员和电脑美术爱好者的喜爱。特别是在设计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论是在卡⽚设计、⼴告设计,还是在数码相⽚处理、界⾯设计与制作领域,Photoshop都是设计师⾸选软件之⼀。也正因为其应⽤的⼴泛性,使得PhotoshopCS6在整个技⼯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通过近⼏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就业反馈可以看出,熟练掌握Photoshop操作技能的学⽣,就业可选择的范围更⼴,也更受⽤⼈单位的欢迎。为此,笔者学院多次对PhotoshopCS6课程进⾏教研、课改,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项⽬化”教学的内涵
所谓项⽬化教学是指教师在充分了解学⽣实际学情的基础上,将教学的理论、实训内容分成若⼲个项⽬,每个项⽬布置2~4个任务,每个任务按照任务描述—任务分析—任务准备—任务实施—任务拓展—思考练习—活动评价等模块组织教学。这样就能突破传统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束缚,使学⽣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理论与操作技能,⾃主学习能⼒得到培养,这可以为其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PhotoshopCS6课程实施项⽬化教学的意义
1.更加适合技校⽣的实际学情笔者通过多年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发现,现在的技⼯院校计算机教学的
最⼤学情就是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城市学⽣与偏远农村、⼭区的学⽣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这就给⽇常的计算机教学带来了极⼤的困难。⽽采⽤项⽬化教学,就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不同难度的项⽬、任务进⾏“分层教学”,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2.更好地满⾜学⽣就业的需要由于PhotoshopCS6是⼀门实⽤性很强的课程,因此采⽤项⽬化教学,教师就可以根据知识点设计与实际相关的项⽬和任务,⼒争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学习对接。
3.更快地提升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采⽤项⽬化教学就使得教师不仅要掌握教材内容,更要把握IT 领域的新技术。同时要将学⽣未来的岗位职业能⼒需求与计算机及应⽤专业课程特征相结合,这些都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更要在理论与实操两个⽅⾯对⾃⼰提出更⾼的要求,努⼒成为“双师型”教师。
三、PhotoshopCS6课程实施项⽬化教学的过程
1.形成“项⽬”项⽬化教学开展的前提就是怎样形成“项⽬”。为此,笔者学院改变以往“闭门造车”的⽅式,在分析相关职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形成真实或接近真实的项⽬。如在PhotoshopCS6课程中,我们设计了⾛近PhotoshopCS6世界、设计与制作卡⽚、设计与制作户外⼴告、设计与制作相册以及设计与制作界⾯五个项⽬。这五个项⽬由浅⼊深地引导学⽣逐步掌握相关软件的操作技能。
2.任务驱动在教学中把项⽬分解成若⼲个⼩任务,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融⼊到具体的任务之中,使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发展学⽣的职业综合能⼒。如在“设计与制作户外⼴告”这⼀项⽬中,我们设置了设计与制作移动通信户外⼴告、设计与制作加多宝凉茶户外⼴告、设计与制作洗发⽤品户外⼴告、设计与制作机械产品户外⼴告等任务。教师要帮助学⽣分析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法与技术,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还可在学⽣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补充完成本⼯作任务相关的岗位能⼒⽅⾯的知识与⽅法。
3.做学⼀体为使学⽣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软件的操作技能,我们在教学中不过分追求软件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围绕学⽣今后就业可能的岗位、项⽬和任务需求选择课程内容,注重实⽤性与针对性。这样就打破软件说明书式的教学程序,实现理论与实践⾼度融合,突出“⽤中学,学中⽤”,从⽽使学⽣学有⽤的知识、掌握⾼效的技能,提升学⽣职业综合能⼒。
计算机专业论⽂范⽂(三)
摘要:
对于计算机专业学⽣来说,模型抽象能⼒⾄关重要。如何将现实中的需求问题抽象为合适的模型,并⽤形式化、数学或是计算机的语⾔去表达,是计算机⼯作者在科学研究以及⼯程实践中的基本素质。然⽽,在⼤学相关课程中,这⽅⾯能⼒的培养还得不到⾜够的重视。本⽂探讨了如何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融⼊对学⽣模型抽象能⼒的培养,并以图论课程为例进⾏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
模型抽象能⼒;图论;计算机专业课程
⼀、引⾔
计算机学科是通过在计算机上建⽴模型并模拟物理过程来进⾏科学调查和研究的学科。这类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必修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课程[1]。在计算机教学实践中,抽象能⼒的培养在计算机软件⼈才和硬件⼈才的培养中尤为重要,是计算机系统级⼈才培养重要的能⼒要求之⼀。计算机应⽤⼈才如何发现应⽤问题、软件设计⼈才如何进⾏概念层与实现层的抽象、计算机系统⼈才如何进⾏综合设计,这些问题的解决与计算机⼈才的数据抽象能⼒密切相关[2]。⽂献[2]探讨了数据抽象能⼒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的作⽤,分析了计算机应⽤型⼈才对能⼒培养的需求,特别是对数
据抽象能⼒的要求。⽂献[3]分析了计算思维培养与离散数学教学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分别从课程引⼊和课程教学两个阶段探讨如何将离散数学教学与计算思维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现在的计算机专业课程⼤都侧重基本知识点的讲授,缺乏对学⽣综合能⼒的培养,尤其是模型抽象能⼒的培养。模型抽象能⼒是计算机⼯作者的基本素质。在⼯程实践中,需要将现实的需求问题抽象为各种模型和流程图;在科学研究中,需要将领域问题抽象为合适的形式化模型和语⾔。然⽽,这⽅⾯的培养在⽬前的教学课程设计中得不到⾜够的重视。针对计算机专业学⽣模型抽象能⼒的培养,本⽂以图论课程为例进⾏了探讨,提出了问题需求-问题分析-事物抽象-问题模型的学习思路。
⼆、模型抽象能⼒培养过程
⼈类思维的发展历程说明,有创造的出现就有逻辑抽象的出现。随着实践的发展,⼈类根据⾃⼰的感受和亲⾝体验,逐步有了经验思维、公理思维、形式思维,并摆脱了经验的直观性⽽运⽤符号进⾏⾼度的抽象,逻辑抽象思维便产⽣了[4]。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来说,要不断培养逻辑抽象能⼒,尤其是模型抽象能⼒。模型抽象能⼒是指将问题域中的需求问题抽象为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模型,⽐如,形式化模型(⾃动
机,图,Petri⽹等)和⾮形式化模型(UML图,流程图等)。⼀般情况下,中国学⽣的知识基础是⾮常牢固的,但模型抽象的能⼒⽐较⽋缺,其原因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不重视对模型抽象的学习。在⼤学阶段,
学⽣的知识有所积累,逻辑抽象思维有所发展,但要灵活地运⽤模型抽象能⼒还是⾮常困难的。本⽂针对学⽣模型抽象能⼒的培养,提出了问题需求-问题分析-事物抽象-问题模型的学习思路。⾸先,⾯对问题需求,进⾏观察和分析,清楚了解问题和需求。之后,对问题需求进⾏初步的分析和抽象,掌握问题的本质。然后,将⾮本质的、次要的⽅⾯舍去,留下能反应问题本质的事物,并将其抽象为模型。最后,综合问题本⾝,构建合适的计算机模型并进⾏判断。
三、案例研究
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们更多的是对课本的结论、公式、定理的掌握,⽽不太注意去理解和把握科学家们发现这些结论、公式、定理的过程、形式和⽅法[4]。因此,要培养学⽣的模型抽象能⼒,就要从分析问题需求开始,遵循科学家的原创思路,理解问题的本质,⽐如图论的创始者欧拉如何在解决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过程中创⽴了图论[5]。在普雷格尔(Pregel)河畔,有⼀座城市很有特点,就是哥尼斯堡(Konigsberg,现加⾥宁格勒)。这座城市被普雷格尔河分为两部分,河中⼜有两座⼩岛,整个城市的各部分由7座桥接通,如图2所⽰。当地⼈热衷于⼀个游戏,是否可以从某⼀地点出发,经过每座桥⼀次且仅⼀次后⼜返回原出发地。1736年欧拉⽤图论⽅法解决了此问题,写了第⼀篇图论的论⽂,从⽽成为图论的创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顺便提⼀下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然后就开始讲授欧拉图,忽略了欧
拉是如何对该问题进⾏分析并抽象为数学问题的。欧拉在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将七桥问题和⼀笔画问题联系起来,这样就该问题就转化为了⼀笔画问题的判定。在对问题需求进⾏分析之后,还需要对问题的本质进⾏分析,抓住问题特征,分析解决⽅案。欧拉在分析⼀笔画问题的时候,发现了⼀笔画问题的本质特征,即,顶点度数的特征。能够⼀笔画出来并回到原点的图,其所有顶点的度数都为偶数,如图3(a);能够⼀笔画出来不能回到原点的图只有两个顶点度数为奇数,其他顶点度数为偶数,如图3(b);不能⼀笔画出来的图有超过三个度数为奇数的顶点,如图3(c)。在得到这⼀特征之后,就可以具体分析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了。事物抽象是指如何将问题域中的实际事物抽象为模型中的元素。如何把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抽象为图模型⾮常关键。直观地说,可以将两座⼩岛抽象为两个点,七座桥抽象为线段,每座桥的起点和终点抽象为顶点,于是可得图4(a)。该图模型基本反映了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但是不够精确和简练,容易增加问题的复杂性。逻辑思维是以抽象为基础的,但最初的抽象是对感性形象的抽象,即从⼀种感性具体⾛向抽象,它是抽去某类现象的具体性、⾮本质性、次要的⽅⾯,引出其固有的本质特征[4]。欧拉在将七桥问题抽象为图模型的过程中显⽰了其作为伟⼤数学家的天才思维。欧拉抓住了问题本质,把每⼀块陆地考虑成⼀个点,连接两块陆地的桥以线表⽰。其中,不是每座桥的每个顶点都作为图模型的⼀个顶点,⽽是基于七桥问题的本质,将“岸”的因素舍去,处于同⼀岸边的三个桥的顶点融合为⼀个顶点。因为七桥问题主要是考虑经过每座桥⼀次且仅⼀次,每次达到某⼀个岸边时,同⼀岸边的三个顶点之间的距离是⽆关紧要的。最终,欧拉得到图4(b)所⽰的图模型。然后,利⽤⼀笔画问题得到结论就可以判定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去除⽆关的因素,留下能反应
问题本质的因素,是模型抽象的关键。该过程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要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培养出较强的模型抽象能⼒。
四、总结
在实际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知识点和基本原理的讲授,⽽不注意逻辑思维和模型抽象能⼒的培养。为了更有效地解决实际产⽣的问题,学⽣需要掌握如何把⼀个实际问题抽象化。本⽂针对该问题,以图论中的欧拉图作为案例,研究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的模型抽象能⼒,提出了问题需求-问题分析-事物抽象-问题模型的学习思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