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邱⽴新,就职于复旦⼤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要从事胃癌、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化疗、靶向、免疫和研究。创办了肿瘤科普“邱⽴新医⽣(qiulixinyisheng)”。
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等发表SCI论⽂65篇,累计影响因⼦约300 分,其中第⼀或并列第⼀作者SCI论⽂40篇,累计影响影⼦约180分。副主编《赢在论⽂*术篇》、参编《实⽤循证医学⽅法学》。负责国家⾃然科学基⾦、中国临床肿瘤学科学基⾦等。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上海医学院⾸届青年学者论坛⼆等奖等。
实,PIK3CA突变在许多不同类型的实体肿瘤中均存在,其中,发现概率较⾼的主要有:肺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
各癌种突变情况
肺癌
在⾮⼩细胞肺癌中,不同病理类型的PIK3CA突变频率为不尽相同,约为:鳞癌3.9%、腺癌
2.7%。有意思的是,PIK3CA突变与EGFR突变、KRAS突变可能同时存在。并且,有部分研
究表明,PIK3CA突变可能与患者服⽤EGFR-TKIs后的⽆进展⽣存期(PFS)降低和总⽣存期(OS)缩短具有相关性。最新的研究显⽰,PIK3CA在NSCLC的原发灶和其转移灶均呈过表达,主要是扩增和突变的形式,并随着AKT活性的增强,呈现共表达的特点。总的来
说,PIK3CA基因突变可能预测患者预后,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数据来加以佐证。
结直肠癌
PIK3CA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突变率,约15-20%,且往往与KRAS、NRAS、BRAF发⽣交叉突变。既往发表的荟萃分析研究结果显⽰PIK3CA突变的患者相对于野⽣型的患者化疗客观有效率(ORR)明显降低,并且有较差PFS及OS的趋势。PIK3CA突变的CRC患者使⽤阿司匹林者能够显著延长总⽣存时间,⽽PIK3CA 野⽣型者,则⽆受益。
乳腺癌
PIK3CA基因突变在乳腺癌中发⽣率约为30%,在ER+/HER2-乳腺癌中,PI3K/AKT通路常被异常激活,该通路中的PIK3CA,PIK3R1等基因存在⾼频突变。同时还有研究发现,因PI3K 与某些单抗类药物的作⽤途径相关,因此PIK3CA的突变可能导致其他药物的耐药。
其他
约25%的⼦宫内膜癌患者发⽣PIK3CA突变,约11%的卵巢癌患者发⽣PIK3CA突变......
靶向研究进展
⽬前市⾯上并⽆官⽅所批准的靶向PIK3CA的抑制剂,基本都还在临床试验阶段。近两年活跃在⼤众视野的有⼀个Alpelisib,它是由诺华研发的,在2018年也公布了部分的研究数据。
2018年2⽉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刊登了1篇Alpelisib单药实体肿瘤的Ⅰa期研究结果,这是Alpelisib⾸次开展的单药⼈体试验。os是什么意思肿瘤
研究在2010年10⽉开始,是⼀项多中⼼、开放标签、剂量递增研究,共纳⼊134例成⼈患者。
筛选条件:经组织学证实、不可切除、晚期实体瘤;ECOG评分≤2;在筛选后的3个⽉内,出现末线后进展或者抗肿瘤已停⽌;患者⾄少有1个可测量或不可测量的病灶;空腹⾎糖<140 mg / dL(7.8 mmol / L)。
PIK3CA野⽣型患者共7例,其中ER-/ HER2-乳腺癌5例(剂量递增阶段1例,剂量扩⼤阶段4例)。最常见的原发肿瘤部位有乳房(n = 36; 26.9%),结直肠(n = 35; 26.1%)和头颈部(n = 19; 14.2%)。86例(64.1%)患者处于III期或IV期,所有患者均接受过抗肿瘤。
研究结果:肿瘤总缓解率为6.0%(n = 8; 1例⼦宫内膜癌患者完全缓解,宫颈癌,乳腺癌,⼦宫内膜癌,结肠癌和直肠癌共7例患者部分缓解)。70例(52.2%)患者病情稳定,其中13例(9.7%)患者维持24周以上。
疾病控制率(疾病反应、疾病稳定)为58.2%。疾病控制率最⾼的是宫颈癌患者
(100%,5/5)、其次是头颈部癌(68.4%,19/13),ER+/HER2-乳腺癌(60.9%; 23/14)。
另外,在2018年ESMO⼤会上公布的SOLAR-1研究,⼊组了572例绝经后E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在接受芳⾹化酶(AI)的过程中或后复发或进展,肿瘤组织检测明确PIK3CA 状态。研究分为2个队列,队列1⼊组PIK3CA突变的患者341例,队列2⼊组PIK3CA⾮突变患者231例,两个队列的患者均随机1:1分配接受氟维司联合Alpelisib或氟维司单药直⾄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性。研究达到主要终点,主要终点分析显⽰,在PIK3CA突变患者中,氟维司联合Alpelisib对⽐氟维司单药,显著延长患者的PFS,mPFS分别为11.0个⽉ vs 5.7个⽉,HR 0.65;95%CI:0.50-0.85;P=0.00065。即对⽐氟维司单药,氟维司联合Alpelisib⽅案降低了35%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独⽴评估委员会评估的研究结果与研究者评估的⼀致,两组的mPFS分别为11.0个⽉ vs 3.7个⽉,HR 0.48;95%CI:0.32-0.71。亚组分析结果显⽰,在所有亚组中均观察到显著⼀致的疗效,氟维司联合Alpelisib⽅案的PFS显著更优。
次要研究终点分析显⽰,在PIK3CA⾮突变患者中,两组的PFS⽆显著差异。mPFS分别为7.4个⽉ vs 5.6个⽉,HR 0.85;95%CI:0.58-1.25。
在PIK3CA突变队列中,对⽐两组的ORR,也观察到氟维司联合Alpelisib组的ORR显著更优。在合并可测量病灶的患者中,两组ORR分别为35.7% vs 16.2%;在所有患者中,ORR分别为26.6% vs 12.8%。
基于这些研究,美国综合癌症⽹络(NCCN)2019更新的乳腺癌指南推荐HR阳性HER2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可⾏PIK3CA的基因检测。PIK3CA突变检测可以对肿瘤组织或外周⾎液循环肿瘤DNA(液体活检)进⾏。如果液体活检阴性,推荐进⾏肿瘤组织检查。对于PIK3CA突变的HER2-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1级优先推荐Fulvestrant联合PIK3CA的抑制剂alpelisib。
alpelisib是⽬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4个α特异性PI3K抑制剂之⼀,其他的还包括:武⽥制药处于II期临床开发的TAK-117,以及来⾃上海海和药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的HH-CYH33以及罗⽒的RG6114,后两者⽬前处于I期临床阶段。此外,还有两个同时特异性靶向α和β异构体的PI3K抑制剂,其⼀是拜⽿的BAY1082439,最近已完成晚期癌症的I期临床,其⼆是Onconova的临床前资产ON146040,不过该公司⽬前集中精⼒研发rigosertib,正在考虑将ON146040授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