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气候包括什么意思
    1、气候是什么意思
   
    2、气候气温天气气象是什么意思
    ?
    3、天气和气候有什么不一样
   
    4、什么是气象学
    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包括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学,主要侧重于天气预报。气象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尽管气象学直到18世纪才取得重大进展。19世纪,天气观测网络在广大地区形成后,该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先前预测天气的尝试依赖于历史数据。直到20
世纪下半叶,物理学定律得到阐明,尤其是计算机的发展,使得模拟天气的许多方程得以自动求解,天气预报才取得重大突破。天气预报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海洋天气预报,因为它涉及海洋和沿海安全,其中天气影响还包括大气与大水体的相互作用。
        气象现象是由气象学解释的可观测的天气事件。气象现象通过地球大气的变量来描述和量化:温度、气压、水蒸气、质量流量,以及这些变量的变化和相互作用,还有它们如何随时间变化。不同的空间尺度用于描述和预测当地、区域和全球的天气。
        气象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学和大气化学是大气科学的分支学科。气象学和水文学构成了水文气象学的跨学科领域。地球大气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海气耦合系统的一部分。气象学在许多不同的领域都有应用,如军事、能源生产、运输、农业和建筑。
        meteorology 一词来自古希腊 μετέωρος metéros (meteor流星)和 -λογία logia(-(o)logy)学科),意思是“对高空事物的研究”。
    5、气候的定义是什么
    气候  (Qihou) 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某一地点或地区多年间经历的天气状况的总和,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不仅
指统计得出的平均天气状况,也包括其长期变化状况及其极值。例如从上海近百年的长期观测总结出,上海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经常会出现阴雨连绵、闷热、风小、潮湿的梅雨天气。但是有的年份(如1958年)会出现“空梅”,也有的年份(如1954年)6—7月连续阴雨50—60天。“开梅”和“断梅”的迟早也历年不同,这是上海初夏时的气候特征。在内容上,气候系统包括了大气、海洋、陆地表面、冰雪覆盖层和生物圈等组成的庞大系统。例如,对农作物来说,气候的干旱与否不仅决定于大气状况(降水量、空气湿度等),还取决于土壤状况和作物本身的耐旱性等,因此天气和气候这两个概念在时间和内容上是有区别的(参见“天气”条)。  气侯一词原出于希腊文,表示倾斜的意思。古希腊人认为,由于地球所接受的太阳光线倾斜角度不同,才产生气候的差异,并已建立了关于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概念,这种气候形成的概念流传很久,直到15世纪中期地理大探险时期,人们才认识到气候的形成,不仅受太阳光线倾斜角度的影响,还与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形势有关。  过去部分气候学者将气候只是定义为平均天气,因此,认为西风带天气多变,无气候可言,而赤道带天气几乎无日际变化,气候等于天气。这样理解是片面的。随着气象仪器的使用和气象记录的积累,除沿用文字描述外,大多使用气候要素的平均值、极端值、气候指标和各种气候图表等来表示气候特征。  气候按水平尺度的大小可以分为大气候、中气候和小气候。大气候是指全球性
和大区域气候,其水平范围在数百、数千公里以上,如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型气候、极地气候、高原气候等。中气候是指中等范围自然区域气候,其水平范围为几公里到上百公里,如森林气候、城市气候、山地气候、湖泊气候等。小气候是指小范围气候,水平范围为几十米到几公里,如贴地气候、水田气候、温室气候等。  目前研究的趋势是:①探讨气候的基本理论,有利于查明气候形成、变化的物理过程;②气候自然变化,包括地质时期的气候;③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大气中CO2浓度和少量的氟、氮及某些其它气体的增加对整个世纪气候产生的重要影响;④气候对水文状况和整个综合过程、地理环境形成的影响;⑤农业经济和其它经济活动与气候的关系。本世纪70年代以来,这些研究进展迅速。在同一地区,相对天气而言,气候比较稳定,多年间气候的平均状况差异甚小。世界气象组织认为,30年时段的气候,具有一定代表性,基本上能反映出当地气候特征,并提出1931—1960年的各种气象要素平均值,可作为最近一段时期内,相互比较的标准值。
        记得采纳啊os是什么意思衣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