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探讨
【摘 要】本文针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特点及国内高职院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索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法和措施,意在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内容,更好地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的基本技能。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教学改革;管理信息系统
目前,为适应管理信息化的大趋势,我国企业急需大量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信息管理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开始强化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的教学。MIS是一门集管理科学与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为一体的课程,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管理组织结构的发展变化极大地促进了MIS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发展,从而给MIS的教学[1]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项目教学法(Case Method)是一种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法。
下面结合MIS的课程结构特点及国内高校MIS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索基于项目教学
法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模式改革。
1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特点
1)理论性。MIS课程涉及管理学、运筹学以及计算机等相关课程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2)实践性。MIS课程一般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开发中小型实用的MIS。(3)综合性。从广义上说,MIS是一个对组织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MIS综合的意义在于产生更高层次的管理信息,为管理决策服务。(4)交叉性。MIS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是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数学、管理理论、决策理论、运筹学等相关学科为理论基础,已经成为一个有特的边缘学科。
2 高职院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的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为各行各业各部门培养以信息主管(CIO)为目标的信息化专门人才。信息化的专门人才是一类管理人才,但是他们所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信息,这样的知识需求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定位于管理科学与信息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交叉,这样的学科特点给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以及教学实施带来了不少困难。虽然在教学
过程中进行了改革和探讨,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新兴学科,所以在改革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现归纳如下:
2.1 专业培养方向定位不清
管理信息系统的培养目标是为各行各业各部门培养以信息主管(CIO)为目标的信息化专门人才。信息主管是负责制定信息政策和标准,对于信息资源进行全面规划和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由于信息资源管理涵盖信息的整个生命周期,所以信息资源管理活动涉及到企业各个功能领域。为了有效地进行信息资源管理,必须建立一个全局的、规范化的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也是信息管理的人才体系。可见,管理信息系统培养方向应是多层次的。而高职院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有的偏重于计算机,有的偏重于管理。所以高职院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培养目标定位何处,必须认真研究,准确定位。
2.2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通过对一个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出现行系统的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新系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完成新系统的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从而开发一个符合企业实际的,能为企业管理增加效率的管理信息系统。
可见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管理信息系统应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学生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说明书)进行系统可行性分析的能力;
2)进行系统详细调查,编写系统调查报告的能力;
3)进行系统逻辑设计的能力,包括画数据流图、业务流图、判断树、判断表以及编写系统分析报告的能力;
4)进行系统物理设计的能力,包括系统功能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文件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安全保密设计以及编写系统设计报告的能力。
5)进行系统实施的能力,包括程序设计、上机调试程序以及编写系统操作说明书的能力。
以上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和实验来完成。目前高职院校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薄弱,不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缺乏必要的软件实验课,课程设计留于形式,毕业设计不扎实,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3 管理信息系统教材内容落后,不能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目前有的管理信息系统教材内容陈旧,相应的计算机知识落后,缺乏应用案例分析,概念抽象,数据流图、业务流图符号不统一。有的教材前后矛盾,数据流图的应用不规范,不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概念和思路。缺乏对管理软件应用的相关内容,在开发方法的研究上,只介绍传统的生命周期法,而对面向对象法、原型法等没有更深研究,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4 毕业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应用学科,除了要求掌握有关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之外,还必须具有开发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前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去学习和领会,而后者则需要实践才能得到培养。在学习阶段,社会调查与上机实验以及毕业设计是这种实践的主要形式和手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毕业设计多留于形式。主要表现在:没有重视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过于简单,系统分析与设计时间太短,系统分析与设计粗燥,思路不准,程序设计功能单一。指导教师任务量大,指导学生数多,指导效果不好。
3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改革
3.1 注重引入新技术和新知识的项目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通过互联网、报刊杂志等精心挑选或适当编写教学案例,从中引入基本概念方法和模型,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点。这里,尤其要注重将学科前沿的新技术、新知识纳入教学之中。3.2 将案例分析同课堂讨论式教学相结合
在每章的主要内容讲授完以后,老师可以给出一些有争议的议题,让学生查资料、进行思考,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大课或小组讨论,并进行引导、提示和点评,这样实行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3.3 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
通过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而设计的一些模拟生产管理问题的案例,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一个特定情况下,结合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4 案例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是,请上来的方法。
即老师和学生角的转换,学生讲,教师听,然后点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二是,课堂辩论的方法。即在教学过程中,确定正反两方面的选题,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进行辩论,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三是,发散性思维方法。针对教学内容确定选题,然后请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研讨。
3.5 针对不同专业,采用不同的案例教学
MIS的教学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求是不一样的。要求信管专业的学生以一个信息系统的设计者角来学习,不仅要了解MIS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而且必须熟知MIS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并付诸应用;而对非信管专业的学生,则是以一个信息系统用户的角度来学习,一般要求学生掌握MIS的基本理论、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设计方法等几方面的内容。
3.6 基于案例教学的实践环节设计
为了促使学生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课程的实践教学可采用课程设计的方式进行。在学期末修完课程的同时,要求学生拿出一个中小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应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MIS课程理论体系的理解,甚至影响到学生毕业设计课题的开发能力。而目前国内管理系统案例教学,尚未建立起门类齐全的高质量教学案例库。我们需要进一步促进学术沟通和经验交流,提高案例教学资源的共享程度,为创新合作搭建广阔的平台,从而为MIS的案例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资源。
【参考文献】
[1]刘智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84119-121.
[2]张民杰.项目教学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215-219.
[3]郭英,李文博.论高校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68-6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