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产业组织的特点及效益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制造技术的发展,模块化的方法和理念被引入到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中,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革命性力量。随着产品设计的模块化和生产过程的模块化,企业组织也出现了模块化倾向,产生了模块化组织。目前,在美、日等发达国家,模块化产业组织已经成为主要的生产组织方式。
关键词模块化产业组织特点效益
一、模块化产业组织概论
(一)模块化的内涵
按照日本产业经济学者青木昌彦的观点,最早有关模块化的论述可以上溯到亚当·斯密,模块化最原始的形式就是分工,将这种企业层面的分工构想扩展到产业组织的领域,就是产业组织模块化的最简单的理解。
青木昌彦也引用经典的制针的例子来说明模块化的含义,他给“模块”下的定义是:“模块”是指半自律性的子系统,通过和其他同样的子系统按照一定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模块化”则是按照某种规则,一个复杂的系统或过程和若干能够独立设计的半自律的子系统的过程相互整合或分解的过程。其中的分解过程叫“模块的分解化”,整合过程叫“模块的集中化”。
“模块”是指“半自律性的子系统,通过和其他同样的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而把复杂的系统分拆成不同模块,并使模块之间通过标准化接口进行信息沟通的动态整合过程就叫做模块化。模块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模块化是指产品生产和工艺设计的模块化,而广义模块化是指把一系统(包括产品、生产组织和过程等)进行模块分解与模块集中的动态整合过程。
(二)模块化理论形成背景
模块化生产在工业经济时代最先是作为一种工艺设计方法被运用到钟表、汽车制造等行业。最早对模块化进行研究的是西蒙(Simon, 1962),他提出了模块的“可分解性”,阐明了模块化对于管理复杂系统的重要性。由于工业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还在由数量消费到质量消费转型的阶段,产业是以福特制为基本的组织形态,所以模块化在当时只是作为一种工业设计的方法,并没有被完全运用到
产业组织理论中。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历了低迷的经济增长,日本的理论界和企业界都在反思自己的产业发展模式。很多日本学者开始关注模块化这一概念。于是,模块化理论在日本作为分析信息产业革命和产业组织结构的工具,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国领二郎、池田信夫、浅沼万里等学者都曾撰文对产业经济的模块化理论进行了探讨。青木昌彦在他的《模块化:新产业结构的本质》一文中对模块化理论进行了总结概括,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概念,探讨了模块集中化的三种信息组织模式。
近年来,中国国内也有学者开始研究产业组织的模块化问题,2003年陆国庆在《产业经济研究》上发表《基于信息技术革命的产业创新模式》,认为产业结构模块化是信息技术革命对产业演进的影响之一。同年朱瑞博在《中国工业经济》上撰文指出模块是产业融合的载体,模块整合导致了产业融合的出现。随后他还以IC产业为例研究了模块的整合问题,发表《系统经济:新经济的本质——兼论模块化理论》,从产业系统论的角度研究了模块和模块化,并给出了自己的理解。这些研究推动了模块化理论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现在,模块化研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并以此为工具开始在不同的领域进行研究。
二、模块化产业组织的特点
(一)模块化产业组织是一个经济系统
所谓经济系统是由一个经济元及经济元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有机整体。经济元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当把某一个经济实体当作经济元构成一个经济系统时,可以把它当作一个“黑箱“来看待,而不考虑它的内部结构和内部信息,只要考虑人、它与外部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经济元就相当于模块。我们可以把模块组织用图形形象地表示出来:
上图表明了模块化组织的结构及它与其他模块化系统之间的关系。该系统吧、内有俩个子模块系统a和b,它们之间有系统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可以是平行竞争的关心。子模块系统a和b内又有4个子模块系统,他们之间也可以是平行竞争的关系。当然,这4个子模块内部也可以有从属的子系统。
(二)模块化组织内部具有公开信息和隐藏信息
模块化经典理论认为,被模块化的复杂系统内部有俩类信息,一类是“看得见的信息“,即可以通用的信息,另一类是”看不见的信息“,即不公开的私人信息。看不见的信息实为被子模块”包裹“起来的信息,这类信息使各子系统开展工作,他可以被替代或事后进行再选择,子模块系统不断地创新的动力源泉。(三)各子模块之间具有“背靠背“竞争的性质
每一个模块化系统内部有许多子模块供应商。模块化系统内看不见的信息和看得见的信息使各子模块之
间既独立又统一的背靠背竞争的性质。首先,各子模块之间,子模块与更高一级的系统之间有统一的联系规则和界面,这种统一的联系规则和界面可以使整个模块化系统机型分解与整合时不会偏离预期目标。其次,各子模块可以在统一的规则下凭内部的私人信息自发地演化,所以说,模块化系统内部的各子模块是在一起独立又统一的背靠背的竞争。
三、模块化产业组织与传统的分工的区别
通过研究发现,我们得出了模块化产业组织与传统分工的区别:1.模块化组织作为一种分工形态,与传统的分工具有本质上的不同。模块化组织是用来解决知识分工与任务分工矛盾的整合机制,通过组织内部密集的交流和协作来弥补分割的个人知识与整体任务间的矛盾。
2.模块化技术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制度,这种技术导致了不同于以往的组织之间的基于知识共享的协作方式。从技术层面,模块化技术通过促进知识增长,降低系统内部的知识关联,降低了分工所带来的协调成本;从制度层面,模块化技术作为一种协作关系的模块化操作,降低了组织内部的考核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模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的分工经济大于由此产生的交易费用,从而促进了分工的演进。
3.模块化产业中的子模块供应商与整合企业的密切联系会阻碍子模块供应商的创新,但如果完全没有合作的纯市场行为也不利于模块化产业中子模块供应商
的创新激励。因此,模块化产业中的子模块供应商通过与整合企业组成知识联盟,以松散合作的方式进行创新是一种“双赢”的行为,能增加创新行为实施后双方的收益,从而也有效地刺激了子模块供应商的创新激励。
四、模块化产业组织的优点与效益
(一) 组织边界模糊化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由此带来的交易成本的显著降低,推动着模块化组织边界日趋模糊化。组织边界模糊化并不是指物理界限的模糊, 而在于交易边界的柔性化和可变性。组织仍然是一个独立核算的会计实体, 组织内外部活动依然能够显著区分, 但模块化使得组织越来越关注内外部资源的整合与协同效应, 组
织开始将许多内部活动外包出去, 或者将原本的外部活动纳入组织的管理运作
体系。组织内部的交易行为也开始显现出外部特性, 组织不再利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干预产部门或子公司的运作, 而是通过内部的市场机制达成交易。这种发展趋势体现出了“市场模块”中镶嵌“组织模块”、“组织模块”中内藏“市场模块”的双向产业运行机制。也就是说, 在履行资源配置的功能方面, 企业与市场具有条件互换性和兼容性等特征( 李海舰, 聂辉华, 2004) 。
( 二) 组织结构模块化
模块化理论突出的是以传统结构的解构与整合来重组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 通过组织结构模块化, 使企业更具灵活性和创新性。组织结构的模块化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职能单位的模块化, 即横向结构的模块化; 二是经营单位的
模块化, 即纵向结构的模块化。职能单位的模块化一方面体现为职能基因的重组, 更多地则是一种企业与市场的融合, 通过外包等手段实现模块化。典型的职能单位模块化, 例如, 近几年发展迅速的人力资源外包, 利用人事外包模块, 不仅
降低了企业人力成本, 同时减少了企业负担。经营单位的模块化就是把企业的各种能力基因重新组合成为具有极强市场竞争能力的企业基因组, 使企业在隐性
知识、资源、产品、顾客和服务等方面更为集中, 重新定义或创新企业的商业模式( 罗珉, 2005) 。
模块化设计的优点( 三) 组织流程模块化
随着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不断进步, 组织流程经历了从简单化流程到一
体化流程的发展历程。组织流程的模块化, 完全打破了企业的原有流程, 将一体
化的组织流程结构分解、重构, 并形成能够各自独立运行的流程模块。罗珉( 2005) 将企业放弃了将上、下游的业务活动一体化地集成于一个企业的做法称为业务聚焦化战略或业务归核战略( Focus Strategy &Refocus Strategy) 。萨缪尔森指出,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西方大型公司的业务组合有所缩减, 企业聚焦于核心业务上成为了一种趋势。这一趋势的本质就是一体化流程的解体过程和组织流程模块化的形成过程。组织通过一体化解构, 将非核心业务模块外包甚至放弃, 而将精力和资源集中于少数核心业务模块。流程模块化是组织模块化的核心环节, 它一方面适应技术和产品模块化的趋势而产生, 另一方面驱动组织结构和组织职权的模块化。流程模块化的结果有两个, 一是组织内部经营模块的集聚, 每个经营模块内部又是由很多的流程模块组成, 经营模块按照显性的规则展开一段独立的流程; 二是追随模块的集聚和本身核心地位的形成, 原有模块作为模块价值网内的主导, 获取超额经济租金, 并具有绝对的模块伙伴选择权。
(四) 组织职权放权化
组织结构和流程的模块化要求组织职权进行相应的放权化调整。但模块化组织中的放权和职能型组织中的分权不同。从权力转移的目的来看, 前者是为了适应生产的需要而进行的权力配置, 后者是为了激励; 从权力转移的内容来看, 前者转移的是处理整个业务的权力,后者转移的是业务中的部分权力; 从权力转移的持久性来看, 前者的转移更持久。模块化组织的职权放权化蕴含两层含义, 一是指对经营模块和职能模块的赋权, 这要求管理者必须根据模块化组织的流程结构和组织结构进行权力分配; 二是指经营权力的
分配授给, 这是模块化组织作为单个组织对现实事务进行的临时性权力下放。经营模块在模块化组织中被授予了更多的永久性权力, 包括事务处理权力和业务层战略制定的权力, 而这在传统职能型组织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作为模块化组织的内部权力安排, 放权不仅更大限度地激励着组织创新, 而且增加了组织的灵活性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组织不需要经过等级森严的层级式信息反馈和决策传递, 可以在更小的范围内以更快的速度运用权力, 制定决策。
五、结语
当今时代是模块化时代,模块化已经成为产业结构的本质,作为产业子元素的企业同样收到模块化浪潮的强烈冲击。从技术模块化、产品模块化再到组织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