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要深化教师、教材、教法
改革。职业院校模块化教学涉及课程体系模块化设计、课程的模块化开发与重构、模块化教学及评价等内容,对职业院校模块化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模块化课程;模块化教学;教学团队;考核评价【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04-0060-05
【作者简介】贾清水,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100015)副校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
育管理、教育信息化。
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模块化开发与实施
——以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贾清水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教育部关于职业
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开展模块化教学改革成为新时期职业教育模式创新的热点问题。在新形势下,有必要对模块化教学的内涵进行再梳理,为职业院校更好地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三教”改革提供参考。
一、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设计
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设计是模块化教学的顶层设计,对提升学生职业岗位适应性、培育学生职业能力特、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贯彻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根据区域、产业、院校特点,开发具有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涵。
(一)针对专业方向的模块化设计
为了支持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就业,学校通常在一个专业内设置多个专门化方向,不同专门化方向面向同一技术领域的不同岗位或岗位,把针对某个方向的一组课程设置为模块课程(专门化方向课程),支持学生按模块(方向)选修,形成同一专业按不同职业方向分流培养。比如软件技术专业,一类是根据主修技术平台设置Java 软件开发、NET 软件开发、WEB 前端开发等模块(方向),另一类是根据面向的职业领域设置信息系统开发、嵌入式开发、软件测试等模块(方向)。针对专业方向进行模块化设计,必须遵循职业教
育国家专业标准的原则要求,比如软件技术专业与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并存,软件技术专业的WEB 前端
开发方向应以互联网为应用平台,而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应以移动互联网为应用平台进行开发。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推行1+X 证书试点,即“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每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应一类岗位的工作,涵盖若干门专业(技能)课程。职业院校可以对应技能等级证书设置课程模块供学生选择,一个学生可以修习多个证书模块,在毕业前取得多个技能等级证书,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高质量就业。
(二)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的课程不同于普通教育学科体系课程,要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进行课程体系重构,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要打破完整的学科体系,学科知识做到必需、够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重构,需要由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人员共同研究,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梳理出覆盖岗位()核心业务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合理的分类规则设置课程,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比如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设立会议组织管理实务、展览策划与组织、节庆策划与实施、演艺赛事活动运营、会奖旅游策划与管理等专业(技能)课,针对会展岗位工作的主要业务领域设置课程,有效促进了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的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
2019年以来,高职扩招主要面向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体,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的原则,针对应届与非应届、就业与未就业、不同年龄段等多样化生源特点,
在模块化课程体系中
宜增加不同层次的课程,供不同基础的学生选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采取弹性学制和灵活多元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一直以来全日制统一步调的教学组织,取而代之的是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三)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选修模块设计职业院校的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又可分为限制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上面讨论的专门化方向模块课程属于限制选修课,支持学生按模块选课,学校可以按方向单独组班进行教学。其他选修课通常按模块进行管理,比如把节能减排、绿环保、金融知识、海洋科学、文献检索等列入“科学素养模块”,把大学语文、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国名著赏析、外国名著赏析、中华诗词赏析、音乐欣赏、社交礼仪等列入“人文素养模块”;或者设立“专业拓展模块”,开设若干扩充知识面的专业性课程,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根据某模块的内容先进性、职业相关性等,学校可以向学生提出应选修数量,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课程的模块化开发与重构(一)课程的模块化设计
课程的模块化设计是指对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进行重构,按照项目式、任务式、案例式、情景化等设计方式,模拟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用经过事先精心设计的项目、任务、案例等按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体现职业领域的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实际工作要求,让学生在具有一定复杂度、真实性和充
满问题的情境中探索和学习。
项目式模块化课程即项目导向课程,通常以一个或多个项目引领课程教学,教学项目的设计是课程模块化的关键。项目开发的基本步骤:第一是明确课程定位,准确把握该课程在实
现毕业要求中所要承担的任务;第二是校企合作进行岗位职业分析,对照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具有真实工程背景的项目;第三是校企合作对项目进行分析,细化一连串学习任务;第四是分析项目对知识、技能、素质目标的覆盖度,把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培育等融入其中,对项目进行教学化再处理;第五是建设活页式教材和数字化资源;第六是设计多元评价标准及考核方式。
任务式模块化课程实际上就是任务引领型(或任务驱动)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主线来组织课程内容。项目通常通过一系列子任务来完成;而任务式一般是单项任务,技术复杂度不高,具有相对独立性。比如“图形图像处理”课程,利用Photoshop就能够完成指定的任务(如“合影照中添加缺席者”“给照片添加相框”“用滤镜制作特效背景”等),以满足任务式模块化教学设计需要。任务设计的基本步骤:第一是校企协同进行岗位职业分析,提取课程相关工作任务;第二是分析和整理工作任务,确保知识、技能、素质目标覆盖的相对完整性;第三是收集任务所需资源,整理任务要求、结果样张、评价标准、操作步骤(视频)等。
模块化电源案例教学是经管类专业等常用的教学模式,由教师给出真实或仿真的案例情境,通过讲授、讨论、辅导、实验、角扮演、案例研究、模拟法庭、独立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讨论中加深认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通常来自既往发生的事例,具有典型性、故事性、问题性、真实性,由教师选用;案例应给出案例背景、任务要求和解决方案,组织学生进行方案评析和问题的优化解决。
(二)专业基础课的模块化改造
在学科体系“三段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设置中,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课程的知识性、学术性很强,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起来困难较大。既能让学生夯实基础又能让学生乐学的成功途径就是对专业基础课进行模块化改造,这也是模块化课程建设的难点。
专业基础课的模块化设计,就是要将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转化为应用导向的项目式、任务式、案例式课程,让学生在具有一定复杂性的实际应用场景中边做边学相关知识。比如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简单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转化而来,以充电器、扩音器两个复杂度不同的真实电子产品为载体,承载电子元器件识别、整流滤波电路、直流稳压电源、音频前置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等相关内容,遵循电子产品分析、设计、制作和调试的工作流程,实现“做中学、做中教”,让学生反复体验分析任务、设计电路、选择器件、制作PCB板、焊接、调试、撰写报告的全过程,在实践体验中积累知识、增长经验、培育职业素养。
专业基础课模块化改造的基本原则包括:项目/案例的选择,与本专业就业岗位的实际应用相结合或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以岗位或生活实际应用承载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使课程教学项目化、案例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专业基础课的项目/案例应属于技术基本应用问题或步骤简单的工程问题;项目/案例的设计融入经济、安全、节能、环保等因素,培育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
(三)专业(技能)课程的模块化设计
专业(技能)课通常对应职业岗位()的某方面业务工作及能力要求,包括6~8门专业核心课程和若干门专业课程,它们具有很强的职
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专业(技能)课程按照项目式、任务式、案例式进行课程开发或课程改造,已是多数职业学校的共识。专业(技能)课的模块化设计遵循以下原则:以岗位()职业分析为基础,梳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项目/任务/案例;对来自真实岗位工作的项目/任务/案例进行教学化处理,使之满足对知识、技能、素养培养的复杂度要求;中职的项目/任务/案例侧重对程序的标准化实践应用,高职的项目/任务/案例侧重对相关流程、程序、系统和方法的正确运用,职业本科的项目/任务/案例侧重运用基本原理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创新解决;项目/任务/案例的设计融入经济、社会、文化、公共健康、节能、环保、可持续等因素,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
对于内容与1+X 证书标准对接的课程教学,在培训评价组织持续更新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机制下,学校要与培训评价组织密切合作,及时把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引入教学,更新教学项目/任务/案例,形成与时俱进的模块化教学方案。
但是在课程模块化设计方面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需要关注:一是为“项目”而“项目”,课程的项目化改造虽然把章节名称改成了项目名称,但实际上不是项目,仍是学科化教学。二是项目和任务的关系处理不当。有的课程设置为“任务—项目”的从属关系,没有把握好项目和任务的实质性区别。三是直接把岗位实际工作项目或工作任务拿来作为教学项目/任务/案例,没有进行教学化处理,项目/任务/案例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覆盖严重不足。四是中职、高职的项目/任务/案例的同质化严重,不能反映培养目标的定位差异。中职、高职、本科的项目/任
务/案例的区别在于问题的复杂度、解决问题所用的技术和创新性。
三、基于教学团队的模块化教学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开展专业课教学,需要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发挥各自优势,开展模块化教学建设与教学实施。
开展模块化教学的教学团队不同于传统的教研室,教学团队具有跨单位、跨部门、跨学科的属性,即根据专业(方向)教学需要,整合校内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专业教师和基础课教师以及跨学科/跨专业教师,共同组建团队。
教学团队与行业、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校企共建专业教学团队是模块化教学的典型特征。教学团队应经常走进企业,每年寒暑假有不少于20天的企业实践,有条件的学校安排整学期的企业实践锻炼,将产业最新科技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引入课程,持续更新教学项目、教学案例,保持教学的先进性。由教学团队主导的专业教学,可以由教学团队做出课表安排,根据教学内容选派具有技术专长和优势的教师任教,即一门课程可以由多名教师任教,也可以选派多名教师同时上课(如实习、实训课)。比如影视动画专业的“互动媒体设计”核心课,设置了Unity3D 美术制作、Playmaker 可视化编程、Unity 软件工具交互设计、虚拟漫游项目制作等多个模块,不同模块安排了不同的教师授课,发挥了各自的技术优势。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团队的发展,教学团队应设立研究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以老带新、共同进步。教学
团队应结合企业实际,设立生产工艺改进、新产品研发、管理效能提升等研发课题,为企业解决难题并转化为教学项目/案例;教学团队应设立活页式教材开发任务,把作业工单、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元素、质量评价标准
等引入教学,推动教材改革;教学团队应积极开发配套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接触更多的项目/案例,分享经验和教训。
四、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块化学习
模块化课程的教学,无论是项目引导、任务驱动还是案例教学,都具有研究性学习的共同特点,学生需要根据项目/任务/案例,小组合作或自主学习,按照岗位工作的业务内在逻辑,组织学生遵循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开展学习活动。一是明确任务。弄清项目/任务/案例的工作情境和任务要求,使用适当的分析工具对问题进行分析,发现问题的本质及边界条件。二是学习新知。在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具、新流程,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讨论方案。针对问题设计并讨论解决方案,规划解决问题的系统、部件或过程。解决方案中应适当考虑经济、公共健康、安全、文化、社会以及环境等因素。四是调查研究。根据需要开展调查和研究(包括互联网检索,查看专业文献、岗位标准、工作规范、数据库等),使用现代工程工具(如BIM、Protues)和信息技术工具(如SPSS)得到相关数据,设计并进行所需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有效结论。五是展示交流。展示问题解决方案及创新成果,分享收获和经验。六是评价反思。评估问题解决的质量和问题解决过程,促进持续改进。
为了支持学生小组学习和自主学习,教学团队应向学生提供适当的资源、设备、环境等,逐步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功能,实现全过程信息采集和个性化指导。
五、模块化教学的考核与评价
模块化教学的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在某个阶段或时点上对目标达成程度的评价,可采用阶段测验、阶段成果等形式进行评价。在过程性评价中,应高度重视形成性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学习行为、态度、合作精神等。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全过程信息采集是最有效的手段,能够很好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在团队中发挥作用。
终结性评价反映模块学习结束时学生达成目标的程度,通常对项目解决方案、案例分析报告等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成果评价采用多元评价——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是指多种体参加评价,如自评、互评、师评、专家评等。内容多维是指从成果的多个维度设置评价指标,分配适当的权重。方法多样是指采用量化评价或质性评价、客观评价或主观评价等多种方式。比如对市场调查等信息问题解决方案的成果评价,可从信息问题提炼、信息源与检索策略、信息整理与利用、问题解决方案创新、汇报展示表现、反思改进情况等多个维度展开。
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落实中国特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职业院校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搭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校企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展教学、合作推进就业,特别是要建设模块化课程,推进项目式、案例式教学改革,让学生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能力、积累经验、
培育素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