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函数可视化⼼得_最近关于数据可视化⽅⾯交流的⼼得
感悟
最近与⼀个来⾃浙⼤的研究⽣师弟就数据可视化⽅⾯颇交流了⼀下。这个师弟编程能⼒极强,让⼈不禁感叹浙⼤这样⼀流⾼校果然是名不虚传。他的毕业设计就是做的数据可视化⽅⾯的东西,因为想做游戏⽅⾯的开发所以研究⽣来了传媒⼤学动画学院,因为⼀些⼯作上的交集我与他聊了很多相关内容,以下把我可以透露的内容整理⼀下。
⼀.陈为⽼师的跨媒体可视化课程
陈为⽼师的两本书《数据可视化》和《数据可视化的基本原理与⽅法》我都有收藏和精读,陈为⽼师和他所领导的浙⼤可视化⼩组(VGA)也是我膜拜的对象。毕竟时空所隔,我并没有听过陈为⽼师的课。虽然我能从VGA⼩组的博客上下点课件(课件地址),但还是不如现场聆听的强。不过这个浙⼤的师弟是正⼉⼋经上过成为⽼师的课的。该课程主要参加者为⼯科偏CS⽅向的专业例如计算机、数字多媒体等专业的⼤四、⼤三有⼀定编程经验和设计能⼒的学⽣。⼀开始也是正常授课,最终成绩以可视化设计作品和课程答辩的⽔平来评分。。学⽣的可视化作品的题⽬,⼤多以 VAST challenge 之类的课题为内容。我概要的看了⼀下关于答辩的帖⼦,我不禁感慨这才是⼀流⾼校的⽔准,学⽣的组织⽔平、作品的完成度、和答辩的严谨程度,说实话⽐我们强得多。当然,学⽣的组织能⼒是要激发出来的,光靠⼏学分只
能带来⼀帮上课睡觉的学⽣,为了激发热情必须平时经常树⽴榜样、营造⽓氛、扛起⼤旗,有时甚⾄还得⽤上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办法。陈为⽼师⽴下的悬赏是答辩第⼀名的⼩组将获得ipad⼀台。取得的效果也是⼗分好的,学⽣学到了知识,毕业的简历上有了称⼿的案例,⽼师也通过课程挑选了⼀批⽜⼈,区区⼀台ipad的成本算什么。不过话虽如此,想做⼀个有深度的好项⽬永远不是⼀件简简单单就能完成的事。据师弟说:“陈为⽼师实验室打卡早九晚九,挺严的。当年课程答辩前做到4点,6点多起来去教室,他来了问我们熬夜了没,我们说通宵了,然后他直接⾯⽆表情表⽰:很好!”
所谓优秀,就是这样锻炼出来的。现在⾼校招聘博⼠,⼀定要查三代,看你本科、硕⼠、博⼠都是在哪⾥念的,其中最看重的是本科是在哪⾥念的,我不得不说这是统计出来的客观真理。很多情况下,本科就已经决定了⾼度,后⾯补也补不上来。前段时间还有个新闻说⼀个清华博⼠毕业不到⼯作,媒体替他打抱不平,实则根本没有必要,因为这个清华博⼠本科是个三流⾼校,却还⽼想⾼级职位,那必须被刷。像清华北⼤浙⼤这样的⾼校,⼀流⼈才在本科,他们很多毕业了就出国了,⼆三流才读博,这确实是客观事实。有些⼈说,那本科之后的努⼒就不算数吗?当然算,但问题是⼈家⼀流⾼校本科⽣本⾝基础就好,还每天做着强度极⾼的学习和研究⼯作,难道这4年他们的努⼒就不算数吗?何况毕业之后,他们就不继续努⼒了吗?企图等待着精英⾃⼰堕落最后和⾃⼰沦为⼀个⽔平的想法是典型的loser想法。扯点题外话,现在只有⼀流⾼校的本科教育可谓英才教育,⽽普通⾼校都只能算普通教育。那些开考研基地班的⾼校,实际上就是把他们的本科⽣当⾼中⽣来教育,让其中的尖⼦
去考研,就是这个道理。遗憾的是很多⼈读了硕⼠,读了博⼠,依然是混的节奏,怎么能跟⼀流⾼校本科毕业⽣⽐。所以被⽐下去也别抱怨,⽼⽼实实努⼒修⾏,⽐动嘴⽪⼦功夫强。
⼆.关于数据可视化⼈才的培养
关于数据可视化师弟认为两点很重要:第⼀,可视化设计不等于不同统计图那么简单;第⼆,要针对具体业务进⾏可视化设计,少不了先做好对数据的前期清洗⼯作。对此我也深有同感。毕竟⼤多数⼈对于数据可视化了解并不深⼊,直观地认为是各种统计图形的使⽤和设计的⼤有⼈在。虽然统计表也是数据可视化的基础组成部分,但是若有更深⼊的需求,那么⾃主设计与开发主题图才是更加重要。这意味着设计者不仅要有⾜够的设计能⼒,还的要有⾜够的编码能⼒和软件体系架构的能⼒,怪不得《数据可视化之美》(Beauitiful Visualization)那本书⾥说“数据可视化这个领域是个怪物,从来没有⼀个领域需要其从业者掌握那么多的知识”。 然⽽⽆论UI设计能⼒还是软件开发能⼒,培养起来都不是很轻松的事,对此我深有体会。我研究⽣阶段经常接项⽬外包做过各种美⼯设计、⽹站开发、web app开发,深知美术设计、UI设计其实很不好做,改来改去⼗分痛苦,并且还要看从业者在此⽅⾯是否有天赋。只有经过2,3年实践历练以后才能勉强到达市场准⼊标准。另⼀⽅⾯代码开发能⼒培养起来也不是容易的事,每届计算机专业毕业⽣中都有⼀定数量的学⽣没能培养起来编程能⼒。⾄于更⾼层次的数据分析能⼒普通⾼校的毕业⽣通常很难具备,都是研究⽣、博⼠⽣培养的内容。所以就我所知,想培养⼀个能独⽴完成全套可视化设计的⼈还是挺不容易的事,培养周期也较长。这⾥我也不敢说我⾃
计算机专业ui设计做什么⼰算个⼈才,跟陈为⽼师的学⽣⽐我差的挺远,还得多学习多发论⽂。
如果真要从本科阶段开始培养这⽅⾯的⼈才,应该如何做呢?我想因材施教是必须的。客观的说,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的⽔平跟浙⼤⽐当然是有差距的,动⼿能⼒相对差⼀点,热情也不容易保持。所以特别要注重前期基础能⼒的培养和成建制做项⽬的氛围的培养。我校动画学院游戏专业、动画专业就有很好的这⽅⾯传统,⼤⼆⼤三就有很多学⽣“组团刷野”,虽然最后作品⽔平可能参差不齐,但起码⼈家做过项⽬,没⽩来⼀趟,对此我⼀直⾮常羡慕。故⽽,我的感觉是,如果开个数据可视化⽅⾯的课,得在⼤三或者更后⾯的时段,即有了⾜够的编程能⼒积累的情况下,挑选对设计有兴趣且兼具软件开发能⼒学⽣来做案例,效果才会好。⼯科强调动⼿实践,光看书读理论没什么意义,参加⽐赛也好⾃⼰接私活也好,总之得要有拿得出⼿的作品。数据可视化的前序课程,得要同时包含美术设计基础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相对⽽⾔,可能计算机专业课程更重要⼀些,美术设计课程主要是为了在其中挑选出对这⽅⾯有兴趣、有潜⼒的学⽣。
三.关于服务器端技术的选型
最后,师弟问了我关于“如何把前端发的信令,嗯字符串,传到C++的程序⾥⾯”,这⾥有两种做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