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05 城镇化
人是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其空间迁移会对城镇化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与全国其他省区相比,甘肃省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下图示意甘肃省人口流动趋势演变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甘肃省人口流动反映的典型现象是()
A.再城市化B.郊区城市化C.城市化D.逆城市化
2.第三阶段,甘肃省突出的城镇化问题是()
A.城市住房紧张B.乡村空心化C.城市交通拥挤D.人口老龄化
【答案】1.C 2.B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可知,甘肃省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大量乡村人口和城镇人口大量迁往县城和中心城市,使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出现城市化,C正确;再城市化一般发生于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此时大量人口回归城市,进行城市再建设,排除A;郊区城市化指的是城市发展中,受城市规模受限,人口开始向城市郊区转移,扩大城市范围,排除B;逆城市化指的是人口从城市迁往城镇或乡村地区,排除D。故选C。2.根据图中信息,在第三阶段大量人口在区域内部主要由乡村迁往县城
和中心城市,也开始出现人口不断迁往区域外部地区,使得本地区人口数量较少,出现的主要城镇化问题为乡村人口向不同地方迁移,出现乡村空心化,B正确;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人口迁出较多,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堵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并不突出,排除ACD。故选B。
虹吸效应是中心城市从周边地区集聚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而扩散效应反之。下图为“城市中心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时间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发展差距开始缩小的时间是()
A.t0 B.t1 C.t₂D.t₃
4.下列城市中,最有可能处于Ⅲ阶段的是()
A.京津冀城市B.长三角城市C.北部湾城市D.辽中南城市5.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处于Ⅲ阶段的城市战略重心是()
A.加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B.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分区
C.增强外围空间承接能力D.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答案】3.C 4.B 5.C
【解析】3.根据材料可知,中心城市发展时,虹吸效应强,外围城市发展时,扩散效应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发展差距开始缩小时,虹吸效应和扩散效应相当,结合城市中心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时间演变示意图可知,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发展差距开始缩小的时间是t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读城市中心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时间演变示意图可知,Ⅲ阶段的扩散效应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津冀城市、北部湾城市、辽中南城市正处于中心城市加速发展的时期,ACD错误;长三角城市的中心城市发展程度高,带动外围城市加速发展,使得扩散效应增强,B正确。故选B。
5.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处于Ⅲ阶段的城市应以增强外围空间承接能力为战略重心,C 正确;加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是Ⅰ阶段的战略重心,A错误;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分区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有利于城市的发展,但是不是Ⅲ阶段城市的战略重心,B、D错误。故选C。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为中国在2020年开展的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5.4%。图是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情况数据图(图中城镇人口指城镇常住人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反映出我国1953~2020年间()
A.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B.城镇人口数量增长变慢
C.乡村人口比重先增后降D.总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7.2010—2020年期间,城镇人口比重反超乡村的主要原因是()
A.乡村大量生态移民B.乡村产业结构调整
C.二孩政策生育率高D.城市经济飞速发展
8.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城镇常住人口比重,其影响可能有()
A.城市的环境问题得到缓解B.乡村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
C.城市出现劳动力不足问题D.乡村出现劳动力过剩问题
【答案】6.A 7.D 8.B
【解析】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953~2020年间,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A正确。根据图中城镇人口柱状图信息可知,城镇人口数量增长加快,B错。由于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所以乡村人口比重持续下降,C错误。我国总人口增长速度先增快后减慢,D错。故选A。7.2010-2020年期间,城镇人口比重反超乡村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吸引较多乡村人口迁移到城镇,D正确。非农产业的发展是推进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乡村大量生态移民与实际不符,只有少数地区进行了生态移民,A错误。乡村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乡村发展,不会促进人口向城镇迁移,B错误。二孩政策生育率高低对城镇化的推进作用不大,C错误。故选D。
8.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城镇实际人口比重,是因为迁往城镇务工的乡村青壮年多,大量人口进入城镇可能导致城市的环境问题严重,但也可以为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AC错。乡村青壮年人口迁往城镇,导致乡村出现劳动力不足,留守老年人比例高,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B正确,D错。故选B。
城市绿心是指主要承担城市中心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的绿空间。有学者提出:打造“城市绿心”,探索城市绿心空间结构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如图示意城市组团绿心网络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绿心”区域适合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A.商品谷物基地B.园艺苗圃C.商贸中心D.交通枢纽
10.我国东部沿海城市打造城市绿心将会()
A.加剧城市就业竞争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增加地下径流量D.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
【答案】9.B 10.C
【解析】9.图中“绿心”位于城市的中心部位,结合材料可知城市“绿心”的主要功能有生态功能、游憩功能。“绿心”区域占地面积相对较小,不适合布局商品谷物基地,A错。苗圃园艺兼有生态功能、游憩功能,B正确。商贸中心、交通枢纽主要为经济功能,C、D错。故选B。
10.我国东部沿海城市打造城市绿心将会利于雨水下渗,增加地下径流量,C正确。城市竞争与绿心建设关系不大,A错。绿心不是交通干线,不能改善城市交通状况,B错。对城市部分水体有一点的过滤和净化作用,但难以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D错。故选C。
一、选择题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大都市核心区域以外的乡村地区出现了半城市化现象,城乡人口的双向涌入加剧了该地区的用地矛盾,同时使其空间形态围绕着不同就业中心发生了空间分化,出现网络型、走廊型、跳跃型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空间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甲、乙、丙三种空间形态分别代表()
A.网络型走廊型跳跃型B.走廊型网络型跳跃型
C.走廊型跳跃型网络型D.跳跃型网络型走廊型
12.大都市周边乡村大部分处于半城市化状态,为进一步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应该()A.促进空间结构的同质化B.减少乡村内部工业用地
C.推进乡村土地精明收缩D.合并乡村间的就业中心
【答案】11.B 12.C
【解析】11.走廊型指通过城镇或乡村就业中心串接形成走廊状空间形态;网络型指城乡、乡乡之间关联并形成网络状的空间形态;跳跃型指不相邻城乡单元之间关联而成的空间形态。根据示意图可判断甲为走廊型。乙为网络型,丙为跳跃型。故选B。
12.乡村空间结构的同质化不利于大都市其发挥辐射功能,影响城市化的发展,A错误。乡村内部工业用地有利于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应当保留原有工业进行合理布局,B错误。合并乡村间的就业中心将减少增长极,不利于促进城市化的发展,D错。大都市核心区域以外的乡村地区是城市人口、经济增长最为迅速的地区。材料中提到“城乡人口的双向涌入加剧了该地区的用地矛盾”,加上大都市本身土地紧缺,应当适当进行精明收缩。故选C。
过剩通勤是指出行者实际通勤距离与理论最小通勤距离之间的距离差值,反映城市职住关系与通勤状态,是衡量通勤效率和优化潜力的常用指标。下表示意广州与欧美部分城市过剩通勤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05网暑假作业答案城市实际通勤距离/km理论最小通勤距离/km
广州 5.2 1.23
费城7.21 2.36
夏洛特7.69 4.0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