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05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思维导图】
【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 | 政治 | 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日益成为两大对立阶级,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经济 | 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的使用为主要标志的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后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 19世纪中后期,以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为主要表现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美、德等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面貌和世界历史进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
文化 |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社会主义思潮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理论;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表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开放性特征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 |
时代趋势 |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的弊端凸显,劳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革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 |
【知识深化】
1.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2)生产组织形式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①工业革命后,出现了近代工厂制度;
②随着工厂制度的发展,科学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
(3)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
①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②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开始发展;
③女性获得更多受教育的机会,社会地位发生重大变化。
(4)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①工业城市兴起,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②商品增加,生活改善;
③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④女性获得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⑤人口增加。
(5)社会问题的出现与解决:
①问题: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
②解决:社会立法。
●从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得到的启示:生产力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同步;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利用多元史观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1)整体史观:交通、通讯发明,世界联系加强;
(2)文明史观: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3)近代化史观: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工业化、城市化;思想:科学化;社会生活:文明化。(4)社会史观:社会问题(无产阶级贫困化、童工);城市化问题(人口剧增、集性社会问题);特殊人(失业、残疾)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等;
(5)生态史观:自然环境恶化、资源过度消耗、影响可持续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历程:
①开始形成:15世纪末期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
②拓展:16-18世纪,早期殖民与扩张;
③初步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业革命;
④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完全形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发生在19世纪60、70年代。
②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至20世纪初,亚洲除日本外,大部分地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非洲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拉美除原有的殖民地外,独立的国家实际上成了英美等国的附庸国。这样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即亚非拉美被侵占的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的输出场所和掠夺性的贸易,瓦解破坏了当地自然经济,把当地经济都纳入资本主义轨道,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1900年,美国制造业中雇佣人数在500—1000人之间的工厂有1063家;1000人以上者达443家,其中:2000—3000人的工厂39家,3000—4000人的工厂9家,4000—6000人的工厂8家,6000—8000人的工厂11家,8000—10000人的工厂也不鲜见,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制造业竞争的激烈 B.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
2.在19世纪的英国,人们普遍认为那些在工业革命中发家致富的工业家们大多数是“自我塑造之人”。据学者统计发现,资本家的出身大多是中等阶层或者至少是下层社会的中层,但也有部分工匠经过努力最终转化为资本家。由此可知,工业革命
A.加快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掩盖了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
C.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 D.促进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3.下表是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领导巴黎公社的临时权力机构)在关于选举的公告中对广大众的告诫。这些告诫意在
要选举的人 | 要提防的人 |
联系众,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的人 | 利欲熏心,一味追求私利,有野心向上爬的人 |
虚心听取众意见,能根据广大众的利益和意志办事的人 | 只知道填满自己的腰包,从不把工人当作自己兄弟的阔佬 |
平民出身、积极坚定、有正义感、为人正派的人 | 为获得选票东奔西跑、四处游说的人 |
A.强调政府的人民性质 B.建立首个社会主义政权
C.贯彻主权在民的思想 D.使无产阶级获得选举权
4.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马克思还发现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
A.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制度 B.阐明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C.宣告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 D.第一次系统阐明唯物史观
5.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及时总结其经验,肯定了公社时期无产阶级革命者是“公仆”的新原则,认为其改变了“官贵民贱”的旧观念,端正了国家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马克思强调“公仆”原则主要是因为它( )
A.发展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B.有利于法国工农联盟的巩固
C.源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践 D.顺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6.1870—1905年,美国钢铁工业部门产量增加了19倍,但企业数却从1 800多家减少到600多家;农业机械部门生产总值增加5倍多,厂数却从2 100多家减少为600多家。在电力等新兴工业部门,少数企业控制了60%以上的生产。上述现象表明 ( )
A.生产力发展加强了生产集中趋势 B.政府自由放任是垄断产生的根源
C.科技革命造成了传统行业的衰落 D.生产集中不利于资本主义大生产
7.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国内市场的消费地位日益重要。服装、化妆用品、家具等产品向工人阶级中扩散,推动了百货公司的出现和发展。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B.欧洲贫富差距彻底消除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D.城市化进程开始启动
8.读表,据此可知,英国
英国圈地运动历程表 | |
时间 | 内容 |
15世纪末 | 圈地运动兴起,政府法令禁止圈地 |
1688年起 | 政府公开支持圈地 |
18—19世纪 | 议会通过4763条圈地法案,共批准圈地269万公顷 |
1845年以后 | 圈地运动接近尾声 |
05网暑假作业答案 |
A.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传统贵族地位增强 D.农业生产技术革新受阻
9.近代早期,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制造出怀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 奢侈品。1850 年前后,英国社会各个阶层基本都拥有了钟表。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带来的资本积累 B.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社会福利政策的不断完善 D.各阶级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
10.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按其成熟程度不同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在低级阶段,实行的是等量劳动的交换;在高级阶段,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的增长,将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可见,马克思主义
A.在发展中呈现与时俱进性 B.认为社会发展具有渐进性
C.旨在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 D.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趋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