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构成设计》课程标准
渐变构成概念一、课程概况
二、专业对课程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形成现代艺术设计思维,掌握化繁为简,用点线面表现的现代构成主义设计手法。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造型观、艺术观、具备基本艺术设计素养。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字媒体创造的能力。形成发散的思维方法和熟练的技术手段。
三、课程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艺术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并通过一定数量的数字构成设计造型训练,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为学生今后在数字设计造型和媒体设计造型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在课程中不光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技巧,同时需要注意引导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习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面积极的做人原则和学习态度。
2、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各种构成形式的概念、特点、绘制方法及综合的应用。
(2)掌握彩的三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3)了解立体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4)掌握空间立体造型的基本因素及对空间的理解能力。
3、能力目标
(1)掌握点、线、面的构成设计能力。
(2)掌握彩的构成设能力。
(3)掌握三围空间的空间再造能力。
4、素养目标
(1)提高审美意识。
(2)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培养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能表现生活之美。
(4)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
四、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由简单的二维空间到复杂的三维空间、由平面设计到立体设计划分为三个学习情境:平面构成、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平面设计、彩设计和空间立体形态的设计。每个学习情境下又以具体工作任务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单元,学习单元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靠具体的任务来支撑的,每个学习单元可能涵盖一个或多个具体工作任务,每个学习单元构成一个基本的教学单位。
五、课程内容设计
1、课程整体设计
2、教学内容与作业设计
3、职业能力与实训项目
六、考核评价体系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进行教学评价,在设计思维训练中能建立专业设计感性认识;采用过程评价:评价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情况和执行情况等;在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中, 培养专业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形成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和形成环境变化适应能力. 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充分反映学习者不同的智能类型和水平;
在每一任务中,将任务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项目去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评价,以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与技能。
具体要求如下;
1、要求将形态分解为各种要素,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
2、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训练学生对构图、形体、结构、空间、彩、光
感、质感、量感等视知觉要素方面的敏感感受与把握。
3、在训练中掌握技术性表现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造型能力素质,在形象中寄托个人造型理想。
4、解决学生在设计范围内的造型意图。注重理性认识、结构认识、形式法则的认识。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后面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5、进行系统的彩专业训练,培养对彩敏锐的感受能力和审美情趣,为多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创作奠定设计基础。
评价方案:
1、此评价体系以任务为单元,对某一任务进行专项过程评价。
2、采用绝对评价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
3、采用作品评价、小组互评等评价手段进行评价。
4、以专项总成绩为主,平时训练参与度为参考成绩,具体成绩比有任课教师自定.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构成理论知识、设计技术分解等知识的传授主要通过讲授的教学方法,直接、快速、精炼的让学生掌握,为学生在实践中能更游刃有余的应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2)案例教学法: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构成设计作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可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3)演示法:对案例、步骤的具体演示,使学生都能清晰地感知对象;在演示的过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