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问答题☆选择或填空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其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及其清除抗原的规律,并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和疾病的机制。
免疫:指机体对自己和非己的识别与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在正常情况下,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
☆免疫系统及其功能: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功能可概括为: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免疫防御功能低下造成免疫缺陷病,应答过强造成超敏反应。2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3免疫自稳: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免疫耐受被打破将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免疫的类型及特点:固有免疫是指个体长期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功能,是经遗传获得的,而并非针对特定抗原,属天然免疫,具有无特异性、无记忆性、作用快而弱等特点。
有非特异性效应细胞如中性粒、单核/巨噬、NK,以及血液中的效应分子如补体和细胞因子等。适应性免疫是指个体发育过程中接触特定抗原而发生的反应,由后天获得,具有特异性、记忆性、作用慢而强等特点。执行者是T细胞和B细胞。
★免疫功能的双重性
生理功能
病理表现
免疫防御
消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外来抗原性物质
超敏反应,严重感染
免疫监视
消除突变细胞
发生肿瘤
免疫自稳
消除衰老或受损伤细胞
自身免疫病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和腔上囊,外周免疫器官哦淋巴结、脾和MALT。
人体最大的外周淋巴器官是脾。
☆MALT不包括脾索。
☆淋巴细胞归巢现象的分子基础是淋巴细胞表面的归巢受体和内皮细胞表面相应的黏附分子(血管地址素)
淋巴细胞归巢:淋巴细胞在循环过程中选择性的分布定居于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淋巴细胞归巢的机制:淋巴细胞通过气归巢受体与HEV表面相应的地址素结合促使淋巴细胞黏附与HEV,并迁移至血管外。不同淋巴细胞表达不同的归巢受体,与不同组织表达的地址素结合,促使不同淋巴细胞选择性的分布定居与淋巴器官和组织的不同部位。
★骨髓的功能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2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体液免疫发生的场所。
★胸腺的功能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2免疫调节作用3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淋巴结的功能1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3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4过滤作用。
★脾脏的功能1T细胞核B细胞定居的场所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3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4过滤作用。
★MALT的功能1参与黏膜局部免疫应答2产生分泌型IgA。
☆B细胞表位多位于抗原表面。
☆免疫原性较强的物质是蛋白质。
☆灭活疫苗或蛋白质疫苗的最佳免疫途径为皮内或皮下注射。
☆细菌脂多糖是TI-Ag。
☆半抗原-载体效应是Th识别载体决定基,B细胞识别半抗原决定基。
☆检查血清中AFP含量可作为原发性肝癌或畸胎瘤的辅助诊断,测定血清CEA含量,有助于结肠癌的辅助诊断。
☆根据结构的不同,抗原表位分为构象表位和顺序表位。
☆交叉反应的分子基础是由于共同抗原表位的存在。
☆抗原的特异性是由抗原表位决定的。
☆抗原两个重要的特性: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依据抗原与集体的亲缘关系,将抗原分为同种异型抗原、异嗜性抗原,异种抗原和自身抗原。
抗原:一类诱导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页数化学基团,通常有5~15个氨基酸残基或5~7个多糖残基2或核苷酸组成。
交叉反应:抗体或致敏细胞对具有相同和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
异物性:异物即非己的物质。一般来说,抗原与机体之间的情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异物性越强,其免疫原型就越强。
特异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长生免疫应答及其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即某一特定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地抗体和致敏细胞,且只能与他们发生特异性结合。
异嗜性抗原:一类存在于人、动物和微生物等不同物种之间、与种属无关的共同抗原。
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及主要医学意义
1异种抗原:主要有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动物免疫血清。通过检测抗原或抗体辅助诊断感染性疾病;制备疫苗;防治外毒素性疾病,引起血清病或过敏性休克。
2异嗜性抗原:引起交叉反应。与某些免疫性疾病有关。
多态性的作用3同种异型抗原:血型抗原对安全输血极为重要;HLA不相匹配造成移植排斥反应。
4自身抗原:引起自身免疫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5肿瘤抗原:参与肿瘤免疫。
6变应原和耐受原:变应原引起超敏反应,耐受原引起免疫耐受。
7超抗原:可介导多种生理和病理效应。
抗体: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和膜型两类。
单克隆抗体: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单一特异性的抗体。通常采用小鼠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形成的杂交瘤技术来制备。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借链间二硫键连接组成的四肽链结构。在重链近N端的1/4区域内氨基酸多变,为重链可变区(VH),其余部分为恒定区(CH);在轻链近N端的1/2区域内氨基酸多变,为轻链可变区(VL),其余1/2区域为恒定区(CL)。VH与VL内还有高变区。
结构域:Ig的重链与轻链通过链内二硫键将肽链折叠,形成若干个球状结构,这些肽环与免疫球蛋白的某些生物学功能有关,称为结构域。IgG、JgA、JgD的H链有四个结构域,分别为VH、CH1、CH2、CH3;IgM、IgE的 H 链有五个结构域,多一个CH4区。L链有二个结构域,分别为VL和CL。以IgG为例,VL与VH是与相应抗原结合部位,CL与CH1具有同种异型的遗传标志,CH2可结合补体、CH3可与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
铰链区:位于CH1与CH2之间,能改变Ig两臂之间的距离,有利于Ig分子与不同间距的抗原表位结合。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1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中和毒素和病毒作用。
2激活补体。
3与细胞表面的Fc 受体结合,介导吞噬调理作用、ADCC作用和I型超敏反应。
4穿过胎盘:IgG可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5抗体对免疫应答具有正、负两方面的调节作用。
补体:存在于人与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及细胞膜表面,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一组蛋白质。补体有30多种组分,也称为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由补体固有成分、补体受体和调节蛋白组成。
☆补体激活途径:经典激活途径、旁路激活途径和MBL激活途径。
☆补体成分不耐热,56℃30分钟即被灭活。
☆补体具有的生物学功能:溶解细胞,细胞毒效应,引起炎症反应,调理作用,辅助适应性免疫,过敏毒素,趋化作用,清除免疫复合物,免疫黏附。
☆反复发作可导致补体含量降低的疾病史系统性红斑狼疮。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1溶菌、溶解病毒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2调理作用。
3免疫黏附作用。
4炎症介质作用。
☆细胞因子作用的特点:非特异性,微量高效性,局限性,多样性和网络性。
☆细胞因子功能:参与免疫反应,刺激造血,促进炎症,诱导凋亡。
☆细胞因子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
☆细胞因子通常以非特异性方式发挥作用,对靶细胞作用无抗原特异性,且不受MHC分子限
制。
☆细胞因子受体有可溶性和膜结合型两种形式。
☆细胞因子受体由胞膜外区、跨膜区和胞质区。
☆TPO为血小板生成素,SCF为干细胞因子,EPO为红细胞生成素。
细胞因子:是指多种细胞,特别是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并分泌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1多为小分子。
2在较低浓度下即有生物学活性。
3通过结合细胞表面高亲和力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
4以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形式发挥作用。
5具有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和协同性。
★细胞因子的分类:分六类,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和去滑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分五个家族,I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II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趋化因子受体家族。
☆CD3可与TCR结合,传导T细胞活化信号。
☆Igα和Igβ可与BCR结合,传导B细胞活化信号。
☆选择素家族包括L-选择素、P-选择素和E-选择素。
☆黏附分子分为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黏蛋白样血管地址素和钙粘蛋白家族。
白细胞分化抗原:是指不同谱系的白细胞在分化成熟的不同阶段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志。该抗原多属跨膜糖蛋白,除表达于白细胞外,也表达于红系或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表面。
黏附分子: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分子,多为跨膜糖蛋白。
CD: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统称为CD。
黏附分子的功能:
1参与炎症过程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
2参与免疫细胞的发育、免疫应答及其调节。
3参与淋巴细胞的归巢。
4在肿瘤发展与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5对胚胎细胞的发育形成组织和器官
6参与凝血及伤口修复过程
7与细胞迁移和细胞凋亡等功能有关
MHC:即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位于某一染体上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其编码的产物能够将抗原提呈给T细胞识别,从而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并且决定个体的组织相容性。
HLA抗原:为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的编码产物,在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也决定个体的组织相容性。
MHC限制性:在识别APC细胞或者靶细胞上的MHC分子所提呈的抗原肽时,不仅识别抗原肽,还要识别与抗原肽结合的MHC分子类型,此现象即MHC限制性
☆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有高度多态性,单元型遗传,连锁不平衡。
☆HLA的主要功能参与加工和提呈抗原,参与T细胞的限制性识别。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