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染质(chromatin):
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的物质。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染质有利于遗传信息的复制和表达。
染体(chromosome):
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是DNA螺旋化的的最高形式。染体有利于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染质的类型:
常染质:细胞间期核内纤维折叠盘曲程度小,分散度大,染较浅且具有转录活性。
异染质:细胞间期核内纤维折叠盘曲程度紧密,分散度小,呈凝集状态,染较深且不具有转录活性。
异染质包括:
结构异染质:指各类细胞的全部发育过程中都处于凝缩状态。大多数位于着丝粒区、端粒区、次缢痕及y染体长臂远端三分之二区段,一般不具有转录活性。
兼性异染质:只在某些特定细胞类型或一定发育阶段,细胞原来的常染质凝缩并丧失基因转录活性变为异染质。
性染质:是x/y染体某一区段的DNA形成的特殊染结构。一定是异染质。
x染质:也叫x小体或Barr小体。
Lyon假说:
实质:失活的x染体。
特点:随机,永久,完全失活。
x染质的数目等于x染体的数目-1。
x染体失活的意义--剂量补偿作用。女性x连锁基因杂合子表达异常。女性嵌合体。
后世补充:失活的X染体并非整条,结构异常的X染体优先失活。
y染质:由y染体长臂远端三分之二区段在男性间期细胞核中所形成的异染质。y染体的数目等于y染质的数目。
人类染体的形态结构:着丝粒(主缢痕),长臂q,短臂p,端粒,副缢痕,随体。
人类染体的类型:中央着丝粒,亚中央着丝粒,近端着丝粒。
核型: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核型分析:将待测细胞的核型进行染体数目,形态特征的分析。确定其是否与正常核型完全一致。
核型的记录格式(非显带):染体总数+(,)+性染体构成。例如46,xx。
丹佛体制分组:A-G(形态依次减小)。其中X在C组,Y在G组。
染体显带技术最常用的是G带:胰蛋白酶和Giemsa
显带染体的命名:染体号+臂的符号+区序号+带序号(+亚带+次亚带)。
染体的正常变异:通常不会导致不良的临床后果,表现出染体多态性。是可遗传的变异。
随体区变异:随体的有无,大小,重复,短臂及NOR区的增长或缩短等。染体多态性
次缢痕变异:次缢痕增长或缩短。
y染体变异:大Y,长Y,小Y。
人类的性别决定机制:
性染体学说(XY型决定性别)
基因决定性别(Y染体短臂上的睾丸决定因子-TDF是性别决定的关键基因;短臂末端的SRY基因,编码SRY蛋白,决定睾丸的形成,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
Y染体的功能区域:拟染体区(PAR)和Y特异区(SRY)。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