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基础化学》模块化项目化教学
《基础化学》是药学类高职高专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从药物的开发研制到市场销售,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化学知识、原理和技能作基础。因此药学类的各专业都将《基础化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我们应该以工作需求为导向,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真正发挥《基础化学》内容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作的作用。将知识内容模块化,进行项目化教学是许多高职院校目前正在积极探索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按照学习目标将课程综合、细化成若干操作性强的项目,围绕具体项目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的提升。
1 教学实施过程
1.1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基础化学》的学习,重点掌握好化学基本知识和重要实验技能,处理好化知识技能与职业能力的联系,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发展职业能力,保障学生毕业后面向医药行业必需
的化学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1)药物合成、中西药制剂、生产反应所必需的化学反应原理知识;(2)药品检测所必需的化学滴定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3)药物作用原理所必需的物质结构、性质知识。能力目标:(1)具备够用的化学知识与原理;(2)必需的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的方法与手段;(3)重要的药用化合物的性质与生物效应。素质目标:(1)方法能力——继续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2)社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获取能、自我发展能力、灵活适应能力。
1.2 教学组织及教学内容
在准确分析医药行业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化学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对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进行整合、优化。其内容包括对药物合成、生产反应所必需的化学反应原理知识;对药物作用原理所必需的物质结构、性质知识;对药品检测所必需的化学滴定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和技能;对中西药制剂所必需的表面现象和胶体溶液等知识。打破传统的章节排序,将课程内容模块化、项目化,使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并保障了学生毕业后面向医药行业从一线岗位必需所具备的化学知识与技能。经过课程的模块化教学
整合、优化,实施模块化、项目化教学后,突出重点,充实、精选授课内容,可以解决《基础化学》课时数相对比较少,内容多的矛盾,课程内容的内在层次是:够用的化学知识与原理;必需的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的方法与手段;重要的药用化合物的性质与生物效应。课程内容的选取原则为:以必需为准,加强针对性;以够用为度,加强实用性;维护科学性,反应先进性。
1.3 教学方法和手段
现场教学法: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就是现场教学法,即在真实工作任务环境中,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为了创造真实工作任务环境,促进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建立一体化教室,在一体化教室进行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教师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先讲后练”,“边讲边练”,“先练后讲”等方法,增加师生互动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每个项目任务实施过程如下:(1)教师引出项目工作任务内容,发放项目工作任务信息表;(2)教师讲授相关知识,提出项目任务分析思路;(3)学生小组讨论分析项目工作任务,制定完成项目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4)按照实施项目工作方案,教师演示实施过程,发放工作观察流程表,让学生记录操作过程,组织学生小组操作,并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填写操作流程表;(5)教师观察与提问,学生填写联系与观察、口头与问题清单作为过程考核依据,最后检查学生实施效果做为终结考核依
据。
1.4 考核与评价
《基础化学》课程的考核评价按项目进行考核,每个项目分为知识、技能与态度三部分,分别考核,综合评价。课程考核是项目考核的累积。
课程考核:课程考核应按照项目分别考核,课程考核成绩则是项目考核成绩的累计。课程成绩中每一个项目成绩从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考核,考核依据提交的成果、回答问题、作业、平常表现及小组互评的结果进行,考核方式可采用卷面、计算机模拟和实际操作相结合。项目考核:以班组为单位对成员进行考核,采用操作与答题的方式进行考核。每个班组由组长负责小组考核,集体答卷,一人操作其他成员评价,然后按答卷贡献大小、操作评价和态度对小组成员进行成绩评定(排序)。教师根据各组答卷成绩、操作成绩和完成项目过程中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工作评价成绩按A(90分)、B(80分)、C(70分)、D(60分)、E(50分)划分为5个等级。考核注重应用,紧扣大纲,项目里重点介绍或讲解的知识,就是重点考核的知识;不出偏题、怪题。
2 实施效果的预期
项目教学法目的明确,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已经在国内很多高职高专类院校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中中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实行项目化教学之后,尽管平时的作业上缴、单元实验以及技能训练对有些学生来说是被动的,但是从实施的总体效果来看,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事务处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自我学习和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完成项目任务工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利于学生对社会及企业的认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对于教师而言,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极大转变,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到快速提高,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得到充分积累。
3 模块化、项目化教学的问题探讨
实行项目化教学是一个改革探索的过程,从目前全国各高职高专院校实施的效果来看,项目化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种教学模式是可取的、有实际价值的。项目化教学在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用项目教学法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法,或者在项目教学中不采用传统教学手段等机械化操作现象。有时还存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落实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的具体环节和详细设置,脱离学科课程的具体特点而盲目搬用和套用项目化教学模式等现
象。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我们在今后的项目化教学中不断深化改革加以解决,使项目化教学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的考试方法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2] 周庆红.实践课程考核方式的现状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9,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