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作者:韩建华
来源:《未来英才》2017年第12期模块化教学
        摘要: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实用为核心,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行业发展需求,将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强调素质、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计算机专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由基本素质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和职业定向模块组合而成,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模块化课程体系;基本素质模块;专业基础模块;职业定向
        职业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给广大从事职业教育的老师带来了许多的难题,而我们现有的计算机教学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不爱听、不爱学,激发不了兴趣,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目标,大家都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探索,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它采用了“模块化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旨在突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目前国内大部职业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并应用。
        模块化教学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该教学模式以其灵活性、针对性、实用性、高效性的优势,更加突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已成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普遍认可的教育模式之一。巴彦淖尔职业技术学校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计算机专业的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实施,初步形成了《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模块化教学方法。
        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主要特点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其培养目标,所构建的课程体系充分考虑到就业岗位的需求,课程设置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瞄准职业、落实岗位。根据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来设置课程及其内容,确定相应的专业主干课程,将其中的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设计为专业基础模块;再将该职业范围内适用于各个具体工作岗位的技能,设计为满足就业需要的职业定向模块。
        一、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内容的改革。2013年9月,我们尝试在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中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并以此为课题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①模块的设置问题与模块划分经
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分析任课所采用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材的处理方法,我们发现《计算机基础》课程有着自身的特点:一是对学生的动手要求高,主要体现实践性;二是界面化的操作对学生的基础要求不高,主要体现互动性;三是文化理论课的传统教学模式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差而激发不起兴趣,该课程起到了一种调节作用,主要体现趣味性;四是网络资源丰富,有大量的相关的教学资源,易于实现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主要体现新颖性。根据各专业具体情况选用各种模块进行组合,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提高,但不是一样的提高;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合格,但不必相同的规格。②扮演好教师在模块化教学中的角,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③“模块化任务驱动法”教学法的学习效果评价。学生学习的评价分为两方面: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我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往往比较客观一些,而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标准相当地难以衡量。我们主张两者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要相互结合,互有侧重。同时我们还应该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参照评价项目内容,逐项给予自己的评定,并在作品之后或学习体会之末附上简短的自我评语或得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评价团队给予核实或教师给予检查评定(平常),目前已初步取得成绩
        二、实施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教学的几点体会
        1、按模块组织教学内容,首先要确定每个模块课程的总体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式课程内容体系,取消章节限制,把密切相关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各种类型的能力和素质专题,作为子模块。其次,每个子模块又由若干个学习单元(根据模块知能体系的各个具体目标与内容而划分的小专题)或课题组成,从而使模块课程的教学形成一个“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模式。
        2、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计算机专业实行模块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内容体系,迫使教师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不断掌握新的技能,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模块的性质和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先进教法与学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上强调“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操作边理解”的动手动脑相结合的“双边教学法”,形成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彻底改变以知识讲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
        3、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模块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
方法和教学要求,因材施教,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加牢固,特别是应用能力普遍提高。
        4、促进了考试改革对课程引入模块化教学后,每个模块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能力实体,每个模块结束后,都可以进行考核,及时检验一个模块的学习效果。不同性质的模块可以采用不同的考试方法,理论性强的模块可以采用笔试,技能性强的模块可以完全采用实践考核,有些模块可以采取口试、答辩等形式。学生最后成绩的判定可以是最后考试成绩累加每个模块的成绩,也可以是最后的作品成绩和答辩成绩的累加等等。强化了“过程控制”概念,弱化了考试结果。
        5、用最短、是有效的时间让学生掌握某项技能并能达到实用的目的(编好课题化的专业技术教材)、必须解决中职学校“精学”与“广学”之间的矛盾,对现行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才能培养出一批批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總之,《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中要突出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为中心目标的思想,在模块化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针对该门课程,要求理论课教学以教师演示为主,讲练结合,以练习、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新
知识,让学生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做到讲完就练,当堂巩固,通过模块化教学实践,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从而使计算机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机、系统地结合在一起,到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的最佳切入点,以至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