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大健康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1 核心概念界定
2019 年3 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1],提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双高计划”旨在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大健康是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与疾病谱的改变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理念,它围绕人的衣食住行,关注各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和观念误区,提倡自我健康管理。大健康提倡科学的健康生活、正确的健康消费等,范畴涉及各类与健康相关的信息、产品和服务,及各类组织为了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所采取的行动[2]。
2 “双高计划”背景下大健康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作用
2.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模块化课程体系作为一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具有独特的优势。模块化课程体系教学将课程分成不同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以及学习特点选择不同模块进行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自主阅读、研究和思考来掌握知识。同时,学生根据模块化的学习目标设定个人目标,培养制订学习计划和开展学习管理的能力,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来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和评估,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形成持续学习的理念[3]。
2.2 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
大健康作为一个专业,能够培养专业化人才,但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当前大健康专业课程体系并不完善[4]。因此,教师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教学,将大健康专业划分为若干个单元,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学习,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养,为后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5-6]。
2.3 推动院校自身发展
在大健康专业应用模块化课程体系,也可以推动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大健康是一门全新的
学科,其课程体系的建设还不完善。高职院校应用模块化课程体系,能够完善大健康专业的课程体系,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高水平专业人才,同时充分革新教学方法与优化资源配置,进行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生提供实践与实习的机会,并促进跨学科合作与交流。因此,应用模块化课程体系,可以为大健康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推动高职院校自身的快速发展[7]。
3 大健康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3.1 学习氛围不活跃,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课堂学习氛围不活跃,学生对课程知识缺乏学习兴趣,是当前大健康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模块化课程体系教学中,教师多采用传统的讲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尤其是大健康专业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内容比较枯燥,模块化课程体系又将内容分为不同的部分,模块之间衔接不紧密,学生难以对学科知识形成全面的认知,更难以将其应用[8]。
3.2 师资队伍培养不足
师资队伍的培养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和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高职院校应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此外,一些高职院校未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和实际案例,无法在真实场景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9]。
4 “双高计划”背景下大健康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改革策略
4.1 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大健康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改革工作,需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在构建体系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当前大健康专业的教学状况、企业对于大健康专业学生的要求,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双高计划”要求高职院校培养一流技术人才,因此,教师需重视课程体系的建设[10-11]。
模块化教学4.2 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提供资源支持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教师要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方法,通过希沃白板以及慕课平台等一系列教学资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座、案例分析、实验室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在线教育平台和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互式学习环境,如建立健康科学图书馆、实验室设施和技术平台。
4.3 建立跨学科的教师团队,促进教师增强合作与交流
通过跨学科师资队伍的建设、跨学科合作、产学研结合和国际交流等措施,高职院校可以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互补和协同,促进知识的共享与融合。高职院校应招聘具有跨学科背景和研究经验的教师,形成跨学科的师资队伍,同时,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学科交叉能力。高职院校应组织学生参与跨学科合作项目,如研究项目、科研竞赛等,促进不同专业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邀请企业专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扩展学生的学术视野[12-13]。跨学科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整合的能力、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为大健康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发展提供支持。
4.4 为学生提供实践环节与实习机会
高职院校开展大健康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应为学生提供实践环节和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通过实践环节和实习机会,学生可以参与大健康领域的实际工作,了解行业发展,培养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首先,高职院校应在每个模块中安排实践环节,如实验、病例分析、模拟操作等,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并组织学生参与实践项目,例如在医疗机构、健康科技企业或社区健康组织中开展调研、项目开发或政策分析等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高职院校应与医疗机构、健康科技企业或研究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通过实习,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高职院校应为学生配备专业导师,请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14]。在学生实践和实习期间,高职院校应建立有效的反馈和评估机制,确保学生获得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教师通过定期评估学生的实践表现,可以了解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发展建议。
5 结语
通过开展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大健康专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双高计划”的要求,培养具备
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人才,进一步提高大健康专业模块化课程的教学效率,推动大健康行业的发展。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大健康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实施能够为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高水平人才提供有力支持,为推动大健康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指导和参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