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型教学理念的电气工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周渝慧,王立德,王玉梁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100044)
第一作者周渝慧,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力市场运营、电价分析、投融及项目管理,2z y @63摘 要:本文是建立在研究型教学研究基础上,针对电气工程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探索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内涵与建设。提出了创新智力新模式和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途径与方法。关键词:电气工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电气信息时代,产品质量是生命,教育质量是电
气工程人才成长的保障。电气工程教育教学实践表明,提高电气工程教育质量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现代电气工程的教育模式仍然是按照工业文明时期的生产分工和工厂流水线的结构建设起来的。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在系统的教育模式上探索的较少,尤其是当前本科教育中,课业多、就业压力大、高校竞争激烈等现状的存在,使得很少再有针对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和能力在专业学习方面的契合上进行教育方式的探索和研究了。模块化教育的拼接和扩张受到极大的重视,而教育过程的融合与提炼的重要性,已被模块化的教学习惯所掩盖了。在习惯成自然中,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创造力、知识的联想和推理能力的修养和传承。
1 电气信息时代教与学的创新型智力
新模式
1.1 电气信息时代的新教育质量观
面对工业化中后期与信息时代,教育质量一直是国际教育界长期关注的焦点。新时期本科电气工程教育质量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之下,具有新的含义:首先,新教育质量表现为建立在教育普及和教育公平的基础之上教育者如何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其次,与以往不同的是,对知识的传播和学习的质量的要求已经上升到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之上,也即,让学生学会生存和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动力,走向完整的人,这是新的教育质量理念的内涵;最后,新教育质量观不再仅仅是集中在课堂质量上,应进一步落实在电气专业办学模式、电
气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方法上,乃至于对应的教育制
度建设,都应当成为新教育质量观的组成部分。1.2 电气信息时代的本科教育创新思维特点
电气工程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和世界工业技术的进步紧密相连,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大学电气工程教育质量推到了前沿水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日新月异的扩张和迅速变化的劳动力需求,创新创业、承担风险、积极探索。因此,新教育质量观要求电气工程专业把与企业合作作为学校的生长点和出发点,
重新定位学习方式,才能跟上电气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
本科教育创新思维模式就教师而言,是鼓励教师因时制宜,变化教学方式,其目的在于启发学生创造的动机、鼓励学生创造的表现,以促进创新才能的发展。
(1)个体学习。电气工程本科课程教育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的工科教育教学领域,每一位学生需完成个体学习行为,他人无法替代。新教育质量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掘学科与生活的关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消其对本学科的隔膜感和无用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理解学习的目的并增强对知识和能力的亲和力。
《本科研究型教学创新平台设计》课题组成员包括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学院和理学院的电气信息、信息科学和光科学三个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学院电力电子专业的7位同学,除笔者之外还有:谢宇、寇鑫、白鸥、单博文、朱洁琳、许蔚。
(2)协作学习。电气专业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包含在社会环境当中,在
:E ma il :houw e t
电气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老师与同学、同学相互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参与导师科研等等,都是协作学习、互助学习的教学方式。
(3)团队学习。这是个体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整合与升华。在本院的电气杯创新大赛、大学生创新平台设计、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和创业大赛等研究型教学方式中体现出团队学习的创新思维培养模式。
1.3 电气工程教育现代化的标志
(1)创新性。现代化的电气教育质量观以培养学生在电气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与此目标相适应的教育制度建设、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手段、方式的创新。
(2)个性化。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教师更需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建一个培养专业素质的平台。
(3)国际化。教育的国际化在提升电气工程教育质量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信息化。信息的处理能力是学生智力的表现,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3R”(即:Readi ng,Writ2 ing,A rit hmetic)等教学要素的要求已经远远不够了,学生还应该掌握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手段(互联网、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有效而敏捷地加工和转换有用的电气专业学科、技术和市场信息的本领。因此,新的教学体系应在信息系统支持下,强调传统学科的融合,各门课之间的平衡以及学术研究的开放性交流。总之,一切都要围绕着品质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这也应当是现代电气工程教育教学的基本教学目的。
(5)科学性。电气工程教育追求理性,也就是它的科学性,只有通过对电气信息专业的教育规律进行科学
的研究,才能将教育质量作为电气工程教育研究的实现目标。
1.4 电气工程创新教育的模式
教与学互动的研究性教育理念将是提升电气教育质量的主导力量。研究型教育的核心就是拓宽专业面,改革教育教学手段和方式。回顾前五年所进行的“通识教育”的改革,其重心都集中在了课程的修订之上,虽然在课程体系的建立与组合上进行了比较深入讨论和创新,但是并未真正到教育教学创新的本质是在于教育模式的转换,更重要的是在于新教育模式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调节上,如何增进教育的效果?我们看到,在大刀阔斧地进行了课程调整与压缩之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还是没有变化,只是在原有内容基础上进行课时的压缩,学生忙于应付,浅尝辄止,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探索和成功激励,只有无形的考试压力,学习的动力和热情逐渐被课程的数量消耗掉了。所以,建立在新教育质量目标之下的电气工程教育既不是“狭隘的技术和技术上的狭隘”,也不应当是“唯科学独尊”的工程教育;正确的目标应当是在提供宽广的通识教育基础上,着重强调专业基础、小组工作、交流、创新设计及终身学习,鼓励教师和学生共同建立一种教学与研究双优质的学术环境。这些学术环境的选择可以是以下各种教育模式,并在其中融合与提炼:
(1)情景教育模式。通过现场教学、本科导师制等教学方法,将学生带领到学科专业的第一线和学科研究的理论及应用前沿,通过模拟或长期的实地观察与试验,直接或模拟式地学习专家或导师的专业知识。
(2)协同教育模式。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科学社会学奠基者R默顿(Robert K.Mert on)注意到,近代科学作为协同式发现知识的活动,是在特定的行为规范(Norms of science)与奖励结构(Re2 word System)模式下进行的,这套规范的核心是优先权(Priori t y)竞争,奖励结构则是与优先权的多少和重要程度相关的。在笔者正在进行的《本科研究型教学试验》1科研项目中,构建了一个“多年级开放式研究型教育共同体”,7位成员是来自于两大院校、三个年级、三个学院、四个学科的毕业设计参与者,导师对毕业设计的题目编制采用了跨年度系统创新方法,将三年的毕业设计有机地融合成一个“电气工程管理创新研究平台”,三个年级的本科毕业生组建成一个富于创新能力与亲和力的学习共同体,课题的组长是在读研究生,组员中有已经工作回学校参加创新活动的毕业生,有在校的导师制教研课题的成员,在这个有机的组织和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成员们能够自觉地按计划地实现既定的创新目标,如图1所示:
(3)发表教育模式。运用头脑风暴(Brain Storming B T)式的联想式创新技法。让学生利用语言、文字、图表、设计方案、程序和演讲报告等方式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作品,培植一种分享创造、鼓励尝试的自由、安全和谐与相互尊重的激发自觉学
图1 协同创新成果———大学生创新型实验平台设计习的氛围;
(4)案例教育模式。案例教学方式是在课堂里进行模拟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参与,进入相应的工作角、专业技术责任区或职能,进行模拟试验。华莱士.B.多纳姆认为:案例分析方法之所以成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原因在于,它使学生成为积极的,而不是被动的参与者。
1.5 电气工程新教育质量观
电气工程新教育质量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塑电气工程教育质量观。新质量观表现在:
①学生的主动投入。大量的研究证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的时间越多,付出的努力越大,对自己学习的时间安排的越紧,成长就越快,成就感就越强,他就越能够继续学得更好。
②建立认识型与研究型教学方法融合的新激励机制。传统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间接经验的过程,在教学认识论上是主客体分离的,强调教师的教化和灌输;而研究型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师生互为主体的方式,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培养其自主探究、自主发现的习惯,将教材中知识的单向传授,转变为师生之间的在理论与实践中的探索、应变和创造,拓展了教育教学的时空概念,也是建立在计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的电气工程教育改革面临的新挑战。
③基于教育增量效果的评价与反馈。新教育质量观指导下的评估是相对标准化的绩效责任制评估,第一是考试及评估制度的改革,这是牵引教育教学质量的指挥棒;其次,对学科建设的评估原则采取增量价值评估法,这一方法关注学生的实际进步的象征———学生学习的“增量”是教育质量的考核标准,过去的教学评估方法偏重于投入量的评估,如:投入多少设备、人机时、建了多少试验基地、师资增量多少
等等,并没有答复学院教育质量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采用增量评估,就可以基于教学问责制,构建质量评估的重点———评价教学质量的指标应当是学生进步的增量指标,这才是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才是建立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现实基础。
(2)优化教育管理。主要是将过去的行政管理的理念转变为服务的行政思想,并且,这种服务必须是优质的;其次是精简教学行政管理部门,更新形象;第三是放宽行政管理的条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切实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微观环节、教学实验设施等硬件和教育教学等软件上建立高质量的宽松改革的环境和氛围。
(3)竞争与和谐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已经成为国际教育界重点探索的论题。伴随高教普及和大众化,电气工程专业教育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价值规律高于教育规律。但是,从长期看,学科生命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约束力更加严峻和强化。学术性和市场化是影响教育质量的两个基本点,而教育质量是连接这两个基本点的学科发展的生命线,三者统一起来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层次人才,满足社会需要。
2 建设电气信息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整体性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模块化教学
2.1 新电气工程教育教学质量
电气信息化时代的专业变革:电气工业创新设计、电气运行可靠度增加、电气设备维修方式创新。致使电气信息知识产生新的特点———微观化、实用化、组合化、集成化和信息化。为此,新电气工程教育质量的培养目标应达到:使学生获得广博的电气专业知识,在深度上要达到擅长一个专门的领域,如电力系统或电力电子等;在广度上了解几个不同的学科,掌握准确的交流能力和方法;具有清晰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的能力;熟悉主要的调查方法和思考方式;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理解大自然、社会和本人的能力;建立探索知识的习惯、兴趣和文化修养;具有自知之明;具备在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制度环境下选择生活和职业生涯的能力。
电气工程学院既是电气工程科技发明的基地,又是联系经济发展、工业企业与大学教育的动力机。达到上述新教育质量的途径主要是教育者与社会、与工业界的广泛合作;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作为电气工程教育质量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拓宽专业、整合课程并改革培养模式;建立电气工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要在新教育质量观中加入重建电气学院与工业界紧密联系的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科学研究体系,包括试验基地,创新咨询和培训,高效而灵活地满足工业企业的需要。
(1)树立电气工程教学系统的全面教育质量观
全面教育质量观表现为全员参加、全流程控制、教育对象的全面性和教育方法的全面性。
(2)优化教育管理者形象。电气专业学院的新教育质量管理应当高屋建瓴,面向创新进行转型建设。可以通过以下五个途径进行:
①理性而高效的决断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强有力的教育教学创新型领导核心;
②拓宽发展的外联。即超越传统院系的各种联系以及校外的产学研基地;
③多元化的资助基地。现代电气工程教育质量的三个基本保证是国际化、与产业界联系和培养学术大师。多元化的产学研基地建设和资助渠道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④激活的学术心脏地带。即构造电气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
⑤整合的创新和创业文化。任何质量工程都是一个教育过程。教师在电气教育教学过程中是主导力量。只有调动教师主动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才有可能推动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完善。因此,在内部管理上,应通过机制和体制的改革,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激发其教学质量观的形成和认识水平的提升,着力塑造现代化教育体系中以创新和创业为出发点的电气工程教育质量文化,培育高质量的电气事业接班人。
2.2 建设电气信息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电气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具有全过程性、全员参与主要包括学科建设、优秀生源、教育教学过程、毕业设计评阅与答辩,管理制度建设和毕业生质量信息反馈六个子系统的建设。
通过PDCA循环,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其中P———教育质量管理计划;D———执行;C———教育质量检查;A———教育质量评估。如图2所示
:
图2 教育质量改进PDCA循环图
综上所述,电气工程专业教育是国家现代化、电气化的人才培养基地,建立电气工程教育的高质量保证体系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周济.谋划改革新突破实现发展新跨越[J].中国高等教育,
2004,17.
[2] 项贤明.当前国际教育改革主题与我国教育改革走向探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4.
[3] 张根保,刘英.质量管理与可靠性[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3.
[4] 杨昕,孙振球.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进展[J].现代大学教育,
2004,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