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课程思政建设
一、示范专业持续建设计划
(一)构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与氛围
合作酒店不仅是培育学生实践技能的基地,更是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加强与合作酒店的沟通,建构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和育人氛围。在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师资、实训等方面融入新时代职业人的精神,积极发挥其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
(二)充分挖掘思政元素,精准设计教学内容
引导专业教师坚持利用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依托扎实的专业知识结合不同时代要求,去挖掘、发挥课程中蕴涵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在此基础上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发掘每门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内在联系,有机的融合到每一节课和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推动示范课程的建设,每一年建成一门校级以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H)针对学生认知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手段
教师根据“00后”的个性特点,充分利用社会文化建设资源,准价值引领的着力点,注重教学内容的有效转化,积极传播专业课程里蕴涵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利用各种教学平台,注重运用信息化技术使课程教学活起来、亮起来。通过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吸引力。
(四)提高教师育德水平,培育素质过硬师资队伍
定期派出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组织思政元素的教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和教学大赛,提升教师思政教学水平。将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职称晋升密切联系。在系部成立教学思政研究办公室,由系书记任办公室主任,开展课程思政的研究和组织相关研讨活动。努力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把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培育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从而推动和开展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
最终建成一支育德水平高,培育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计划三年内建成一支省级课程“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
(五)及时检测教学效果,持续诊断改进
全面实施课程思政后,不仅要从考试中体现出来,更要从平时考核中体现出来,从学生体现的专业风貌、专业素质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考核等全方位、全过程进行考核评价,每学期和毕业时都设置“专业最佳风尚”奖项。
二、政策支持及配套保障
(一)教育部文件
教育部于模块化教学2023528日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学院政策支持
学院积极组织各系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并积极申报省级院级课程思政课程,多次组织教室们参加课程思政培训,理解课程思政内涵,要求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大纲,逐步全面形成课程思政意识,并让课堂开展课程思政常态化。
(H)系部重视
系部积极响应教育部和学院课程思政要求,大力宣传课程思政开展的必要性,组织教师申报课程思政专业,课程思政团队和课程思政课程,也组织教室们参加课程思政培训I,稳步推进课程思政工作。
(四)教学团队积极配合
教学团队认真学习教育部文件,对学院课程思政申报工作予以积极响应,积极申报,除参加课程思政培训外,主动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己取得了初步成效。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三、团队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以党建为引领,三全育人为主线,三教改革为抓手,校企共育为支撑,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政治素养、专业水平、教学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提炼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加快实现“课程教学”向“课程思政”转化、“专业教育”向“专业育人”转化、“成才教育”
向“成人教育”转化,使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科研、实践全过程。
(二)建设机制
1.构建校企思政联合育人机制。
以党建为引领构建校企思政联合育人机制,紧盯测绘行业变革新趋势,行业技能人才需求,采取“党建引领+校企共育”的模式。和企业进行合作,搭建校企协同思政育人体系,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制订与动态调整,将典型思政工程案例纳入教学,细化校企思政育人责任,将平台汇聚的校企思政教育资源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教师党员、企业员工党员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培养学生在生产、实习、工作和生活中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的精神,大力弘扬社会正能量,掀起学生争做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质量职业技能人才的热情。
2.打造资源共享成果互通机制。
充分发挥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作用,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鼓励支持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教学教研,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自主、自发、自觉地将价值塑
造与专业课程的专业知识传授、专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激励团队教师充分挖掘潜力,在教学设计、课程开发、课程资源建设、信息化教学实践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均可相互交流,以老带新或者师带徒的传承方式,促进团队成员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水平。积极与合作企业沟通协调,将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带到学校,使团队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与市场需求接轨,利用企业技术人员的丰富经验,促使团队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建立“竞赛+思政融合”机制。
组织团队参加教学能力大赛,以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以上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奖项的教师为典型,指引团队成员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提升思政元素与专业技能融合水平,以点带面,从而全面提升思政育人教学水平;鼓励教师指导学生技能大赛,以获得省部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学生为思政育人产品典型,将参加竞赛学生训练中吃苦耐劳、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团结协作等职业素养融入团队日常教学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动团队成员凝练和总结思政教育教学经验,转化为科研课题及相关论文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分享团队建设成效,促使团队教师职称有序晋升。
(H)建设措施
1.强化团队教师教学能力。
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引入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产业导师,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团队,不断优化团队人员配备结构,建设期内使团队双师教师比例达到100%o组织团队教师全员开展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期内团队教师将开发融入思政元素特云教材2门,参加省部级以上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奖2项以上,团队教师获省部级以上教学名师称号1人,晋升正教授职称2人。支持团队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学习专业领域先进技术,促进关键技能改进与创新,提升教师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建设期内团队教师到企业锻炼的时间每人每年累计不少于1个月。
2.打造团队协作共同体。
完善校企、校际协同工作机制,促进团队建设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
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增强兄弟院校之间的人员交流、研究合作、资源共享,在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考核等方面协同创新,建设期内,与兄弟院校之间协作开展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人数达到150人/年。推动我院与企业形成职业教育命运共同体,共建高水平教师发展中心1个,在人员互聘、教师培训、技术创新、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促进“双元”育人,开发校企“双元”特教材3门,切实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3.优化与重构课程体系。
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以目标岗位调研、职业能力内涵拟定、职业能力的确认、职业能力与科目的对应、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实施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步骤重构课程体系,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有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建设期内将完成本团队面向的专业对应的4个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重构工作。研究制订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设置方案,积极引入行业企业优质课程,建设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下的课程资源,每个专业按照若干核心模块单元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团队在建设
期内将积极开展教学资源建设,力争建成省级校企“双元”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组织团队教师集体备课、协同教研,规范教案编写,严格教学秩序,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4.创新团队育人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格局,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建设期内1个专业建成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6门专业核心课程建成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核心课程建成省级以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开展团队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打破学科教学的传统模式,探索“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新教法,支持每位教师形成特教学风格,建设期内完成校级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奖3个,省部级以上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奖获奖1项。明确团队教师职责分工,每位教师要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课程标准开发、教学流程重构、课程结构再造、学习管理与评价等专业建设全过程,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效果,在建设完成后本团队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均达到90分以上。利用学校诊断与改进工作平台,有效开展教学过程监测、学情分析、学业水平诊断和学习资源供给,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