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人(Container people)
容器人就是指人的内心其实是处于一个透明的罐状容器或玻璃杯中,隔着透明的玻璃,人们可以很轻松的看到对方,能清晰地看到对方的言行举止、辉煌发展,但是如果想走进对方的内心,却会产生一种容器之间的碰撞,无法走进对方的内心,和对方达成心灵的默契、温情的信任。
1980年,日本传播学者中野牧在他出版的《现代人的信息行为》一书中,在描述现代人的形象时提出的概念。中野牧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他们只愿意沉迷于媒介中而拒绝把自身的内心世界告知他人,也不愿意了解他人的真实的内心世界,人与人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交流;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相互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保持一定距离便成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
孤独的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
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他们的行为像不断切换镜头的电视画面一样,力图摆脱日常繁琐性的束缚,追求心理空间的移位、物理空间的跳跃。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弱。
容器人的几个主要表现:
1.爱电子产品。一般来说,容器人对于电子产品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刚刚推出的电子产品,并且有很强的更新换代的愿望,出了IPHONE5,就想买来替换掉IPHONE4,并且对于电子产品的功能非常了解。
2.爱网络。容器人对于通讯软件,尤其是对即时通讯软件非常依赖,一部智能手机里,可能会安装上QQ、微博、、陌陌等各种通讯软件,喜欢通过软件聊天,而不是面对面的语言交流。
3.爱拇指。如果可以聊QQ,那就不去发短信,如果可以发短信,那就不要打电话。因为爱手谈,所以他们爱拇指。现实生活中几乎不与人交流,在网上他们能说会道,喜欢在网络上寻志同道合的伙伴,可以对陌生人吐露心迹。
4.爱品牌。也许容器人的经济条件一般,但是这不妨碍他们疯狂的迷恋各种品牌产品,比如说星巴克、
耐克等。
5.爱物质生活。容器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自己的生活目标永远与物质理想的实现有关。
6.爱独行。一个人,是容器人的一大特点。不管是旅游,还是去做其他的事儿,容器人往往喜欢独来独往,不喜欢与同事或朋友合作,如果,他们没什么事儿可做,他们就会选择独自在家。他们,就是宅男宅女。
7.爱低头。容器人的另一个爱好,是喜欢低头,他们喜欢戴着耳机,眼睛向下看,看手机,看平板电脑,总之他们习惯和喜欢这样的方式,而且他们的生活态度永远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我的生活,与你无关。
在这种时代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容器人的心理浓缩了强烈的后现代烙印,具有3个方面特征:
1.拒绝客观和拒绝事实。他们很难把信仰投入到既有的社会价值信念中,所以越来越关注自我,相信自己的感觉,在自我的感觉中寻价值。
2.追求与他人的差异。这意味着他们为了让自己不淹没在泛滥的信息符号中,不断地追求独树一帜的自我,在标新立异中体现价值。
3.看重彼此平等的沟通。任何带有权威、说教乃
至威胁的言论,都会引发他们敬而远之的防备心理,转而活在一个可以自由表达意志的虚拟世界。
容器人理论强调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社会化和人格形成过程的负面影响。当今社会是一个媒介化的社会。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把人们带到一个媒介化的社会。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公众,从信息交流到文化沟通,都对大众媒介产生了高度依赖;另一方面,大众媒介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媒介具有引领舆论导向的强大功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往往被媒介通过议程设置的container容器用法
方式展现出来。因此,个人想要跳出狭隘世界观、价值观的“容器”,就不得不接触媒介,了解社会主流价值,生活在符合道德和法规的价值观念中。
而且,对媒介高度依赖的人们头脑中只能浮现一些常见的东西,对社会问题的理解非常平庸,在心理空间的移位、物理空间的跳跃上困难重重,难以塑造高尚的人格,更容易形成人格孤僻封闭、情感冷漠、自以为是,更容易形成一种相互不兼容、难兼容的内在碰撞和对抗。
同时,与大众媒介隔绝就意味着失去很多关系自身切身利益的信息,因为没有足够的信息,便无法对各种形式作出判断,也就无法采取相应的对策,故而
利益必然受损,而自己也将变得孤陋寡闻,无形中被禁锢在信息的“荒凉地带”,在处理各种社会问题时,总是处处碰壁,被禁锢在缺乏信息以至难以适从的容器里,成为媒介化社会中的真正的容器人。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