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基础》(二级C语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名称 | 《信息技术基础》 (二级C语言) | 授课对象 | 理工科类本科生 |
课程类型 | 公共基础 | 课程总学时 | 64 |
教材信息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C语言程序设计》, 教育部考试中心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11月 | ||
一、课程简介
面向对象:理工科各专业、零基础、在校本科生。
开设目的:程序设计技能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信息时代的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是学生未来职业技能的关键保障。课程选取C语言为平台,学习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在不同职业领域应用计算机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教学内容包含C语言基础知识、顺序结构程序设计、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
程序设计、数组、函数、结构体等。
课程特:本课程在扎实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鼓励勤奋刻苦、培养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采用积极教学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就业素养的养成;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新思想,结合实际问题设计案例,融入思政元素,为国家培育人才。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和就业素养、爱国情怀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课程挖掘的思政资源分析
1.结合实际问题,扎实学习知识技能,鼓励培养勤奋刻苦、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
教学结合实际案例,使学习者能熟练应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编程,具备良好的编程思维与编程习惯;能运用C语言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设计程序,具备初步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能力,具备灵活运用数组,解决一定的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利用函数,实现较为复杂的功能;能看懂别人的程序,能够进行源程序分析和排错;能把科学问题转换到计算机的框架内,提炼问题,根据实际任务需求进行模块化程序设计,并编写成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刻苦钻研,培养了学习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高了学习者的获得感。
2.采用积极教学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就业素养的养成,树立职业理想和家国使命感。
采用积极教学法,在学习知识本身时,引领学生对新知识各种学习方法的应用,比如小组学习活动、改良版头脑风暴、有效的阅读、有效观看视频、为学生以后学习提供学习技能;注重团队合作,引领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分工、协作、展示、总结、反思,为顺利就业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多引导学生多阅读相关科技报道,多角度了解计算机前沿技术,多了解发达国家发展现状,自我体会我国与发达国家科技之间的差距,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刻苦钻研,树立职业理想和家国使命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