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60年代,印度积极扩大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全力支持印尼的民族解放运动,积极参与印支问题的解决,尼赫鲁先后出访东南亚国家,并与印尼、缅甸和菲律宾缔结友好条约,密切了双方的政治、外交关系。印度与东南亚的友好关系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达到了高潮,“会议的召开,表明大多数东南亚国家承认印度在亚洲事务和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这一时期,双边经济关系也得到较好的发展,不断有各个级别的官员互访,经贸、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都得到提升。
二战后,印度与东南亚国家曾为共同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而紧密合作。
在东盟成立之初,印度就主动向东盟寻求合作、扩大交往。然而,双方在一些具体的合作问题上存在明显分歧,阻碍了双方合作的发展。印度主要强调与东盟的地区安全合作,而东盟发展的宗旨在于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合作,双方在安全领域和有关大国在东南亚地区活动等问题上有严重分歧。在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期间,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印尼曾站在了巴基斯坦一边。在地区安全问题上,东盟认为印度的“大国保证”东南亚安全的建议与苏联的“集体安全建议”有某种相似之处,反对将东盟纳入印度主导的泛亚洲合作的轨道的建议。
20世纪60年代,印度和部分东盟国家在防范中国“威胁”、抵制“共产主义扩张”等问题上产生了共同的利益和诉求。
20世纪70年代以后,印度逐渐向前苏联靠拢,并于1971年8月与前苏联签订了具有军事性质的“和平友好合作条约”,同后者结成了事实上的同盟关系。1978年底,越南入侵柬埔寨,印度采取了追随莫斯科的政策,并在1980年7月承认了越南扶持。20世纪80年代,印度在前苏联的支持下不断扩张军的柬埔寨韩桑林政权。印度这样做导致其与东盟关系恶化,在政治和外交上与东盟发生了正面冲突。印度与越南建立了牢固的政治关系。东盟则选择与美国和中国合作,支持民主柬埔寨政府与之抗衡。东盟与印度的关系随之降到了最低点。
70至90年代的印度与东盟关系
西方人士评论道:
加拿大 新印太战略总之,印度与东盟在二战后有过一段短暂的政治接触和经济合作。但由于印度与大多数东盟国家之间存在难以消除的隔阂和障碍,在冷战时期双方始终无法建立起稳定的政治关系和互动机制,严重制约了双方关系的发展。在经济领域,双方无法摆脱冷战政治的影响,无论是相互贸易、投资还是其他经济联系都十分有限。
“印度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其他东南亚国家中声名狼藉,被视为一个不能面对自己的经济改革,却要在世界上起支配作用的国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