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16 22:43:56)
转载▼
加拿大 新印太战略标签: 东盟 地缘政治 多极化 文化 | |
一、地缘政治的含义
地 缘政治学萌芽于古希腊,成熟于近代欧洲面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新生于冷战后的多极化时代。地缘政治的定义至今未有定论,但归纳各家主张,大体上可以分为三 种:一是认为地缘政治学突出了地理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研究的是地理因素对政治现象和重大问题的制约性;二是指国家根据有关地理情况的分析而争夺世界或地区 优势和权力的斗争,就是把国家之间的竞争,特别是全球性竞争的典型情况成为地缘政治;三是把地缘政治视为外交政策的工具,它从地理决定论的原则出发,规定 外交政策的可行性与优先权。[1](P2)地缘政治学,又被称作地理政治学。在大多数学者的论述里,两个概念是混同使用的,不做明确区分,分为其中心议题都是研究国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地理环境对国家政治行为、特别是对外政策以及国际关系的制约。
地缘政治学主要是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亦称作人地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地理环境对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以及各国的对外政治行为的影响。它所强调的是对象的国际性质。从战略上说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在内的不同的地表特征对国家间政治互动的影响存在着差异
性,麦金德的陆权论、马汉的海权论、豪斯豪弗的生存空间论、杜黑的制空权论、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论、沃勒斯坦的“中心-外围”论等,就是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考察了地理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每种理论范式均有利弊,程度如何关键取决于当时社会与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区域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国际社会中各个行为主体间相互依赖关系越来越紧密,加上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交通运输技术和军事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给以地理空间为研究主轴的地缘政治学提出了严峻的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有人认为,由于空间存在影响力的下降,地缘政治已经过时了。事实上情况并非这样。相对于传统来说,地缘政治的军事意义虽然不如过去那么重要,但并不意味着后冷战时期地缘政治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了,恰好相反,“随着各国的战略目标从生存战略转变到发展战略,地缘政治所涵盖的领域不仅在扩大,而且一些原本就属于地缘政治的领域也获得了新的主题”。[2](P78)
二、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
国 际关系理论界对于大国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总的来说,能够被称之为大国者,首先必定是在国际上拥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并在其中发挥与自 己的只能相一致作用的,并具有与之相匹配的人口、资源、军事能力等硬性指标的国际关系行为体。然而,“过去,对于一个大国的考验是其在战争中的实力,而今 天,实力的界定不再强调军事力量和政府,技术、教育和经济增长等因素在国际权力中正变得日益重要”。[3](P97~99)东盟对于大国的界定更加偏重于经济实力、政治影响等对其地区安全、稳定与繁荣具有重大意义的“软权力”方面的考虑,强调“社会联系、经济相互依存和国际组织机制对国家的影响”。[4](P107)从传统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大国平衡就是“国际社会中若干国家权力分配近乎均等的状况”。[5](P205)大国平衡战略是东盟用以处理本地区国际关系的特殊手段,东盟希望通过这种特殊手段在本地区内实现的战略目标是: 保持大国在东南亚的整体利益平衡;东盟成员国不介入大国之间的敌对和斗争;不邀请也不允许外部大国干涉东南亚内部事务。东盟利用东南亚地缘政治优势与大国 之间在东南亚区域的相互竞争和相互制衡,巧妙地扮演平衡者的角,通过以此制彼,达到弥补自身力量不足而造成的被动局面,尽可能在地区和世界大国之间左右 逢源,从而掌握处理地区事务的主导权,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和平、自由、
中立、稳定与繁荣的东南亚。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大国平衡战略与传统的“均势”有着很大的区别,历史上一些西方大国所追求的“均势”是以牺牲小国利益为代价去满足大国的利益。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是希望通过平衡各大国在该地区的力量,达到多种力量的和谐并存,实现地区格局的多极化,使东南亚各小国的利益得到保证。另一方面,传统“均势”主要以追求军事安全为目的,服务于大国的对外战略,往往容易造成“安全困境”,而大国平衡战略主要是以追求综合安全为目的,是一种服务于区域内国家的对外政策。
如何平衡好大国之间的关系,使之朝着有利于东盟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既值得探究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不易操作的技术难题。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东盟就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推行大国平衡战略,成立东盟地区论坛,倡议召开亚欧首脑会议,积极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美国达成反恐合作协议,加强与印度的联系等等,都是东盟实践大国平衡战略的重要措施。东盟尽一切可能利用世界多极化趋势给它提供的战略机遇,适时把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有着重要影响的大国,依照平等参与、求同存异、协商一致和循序渐进原则,
谋求大国之间、东盟与大国之间在安全、政治和经济等领域的利益平衡,构建一个以东盟为运转主轴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东亚新秩序。
东盟区域论坛成立于1994年,论坛的成员除了东盟成员国外还包括东盟的对话伙伴国,包括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澳大利亚、韩国、中国和俄罗斯等国。东盟区域论坛是一个高级协商对话机构,成立的目的旨在使东盟与周边大国一起就共同感兴趣和关注的政治与安全问题进行建设性对话,建立信任措施和开展预防性外交。该机构的建立目的很明确,那就是通过这种对话与磋商机制,影响美国、日本和中国等大国在区域内的行动,让各大国互相制约,最终达到由东盟来主导本区域的安全事务的目的。亚欧首脑会议是由东盟成员国新加坡于1994年倡议召开的,新加坡的提议得到了东盟其他成员及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和欧盟的积极响应。东盟倡议召开亚欧首脑会议的目的,是要进一步加强与欧盟的合作,通过欧盟来制约美国,防止美国在该地区的势力过分膨胀,不让美国单独主宰东南亚地区的事务。积极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是东盟实施其大国平衡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东盟的意图是,
通过与中国组建自由贸易区,可以与中国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减少对美日经济的依赖性。2002年东盟同美国签署《合作打击恐怖主义联合宣言》。该宣言为双方联合反恐奠定了新的基础,标志着美国与东盟在反对恐怖主义的问题达成了更多的共识,以及双边将在反对恐怖主义的问题上采取更多的统一行动。除此之外,东盟还试图利用印度以平衡其他大国在该地区的势力。1992年,印度成为东盟的“部分对话伙伴”国,1996年被正式接纳为东盟的“正式对话伙伴”国,双方的对话由此定期化和机制化。紧接着,印度参加了东盟地区论坛,这是半个世纪以来印度第一次参与亚太地区的政治与安全对话。1996年7月,印度参加了在雅加达举行的东盟部长会议,至此,双方的制度联系已进一步得到加强和巩固。印度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不断拓宽,双方建立了东盟—印度联合合作委员会,大力促进经济贸易往来。印度与东盟的防务合作也不断加强,近年来,印度频繁地与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国在东南亚海域举行海军联合演习。印度还分别与马来西亚、印尼和越南签订了双边防务合作协定。在印度与东盟国家的防务合作中,与越南的联系尤其密切。东盟全面发展与印度关系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印度来制约中国。东盟认为,印度作为亚洲大国,拥有巨大潜力,是其实行大国平衡战略的一个理想伙伴,发展同印度的关系,有利于维护本地区的安全和平衡其他大国的力量。
三、地缘政治对东盟大国平衡战略的影响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东盟位于亚洲东南部,地域范围包括大陆半岛与海洋岛两个部分。[6](P80)北起中缅交界处,南抵印尼的罗地岛,西至缅甸与孟加拉国交界处,东到伊里安查亚,包括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菲律宾、文莱共十个国家,人口4.8亿,陆地面积448万平方公里,约占亚洲的十分之一。[7](P16)东 南亚自古以来就是国际政治力量纵横捭阖的重要场所。这是与其重要的政治地理条件密不可分的。东盟制定和推行大国平衡战略也是基于这种认识而做出的反应和选 择。大国平衡战略能否发挥作用,关键要看有关大国是否愿意服从作为平衡砝码的东盟的安排。众所周知,相对于当今多极化世界的其他强国,东盟的实力相对弱 小,但从现实来看其他大国却都愿意参加由其主导的安排,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东盟拥有丰富和独特的地缘政治优势。
首 先,从自然地理位置看面东盟处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同时位于亚洲大陆与大洋洲之间,是沟通两大洲与两大洋的“十字路口”,也是连接亚洲、非洲、欧洲以及 大洋洲之间海上航行的咽喉。尤其是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新加坡海峡、圣贝纳迪诺海峡、苏里高海峡作为全球重要的咽喉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具有极其 重要的军事和经济地位。在国际政治中心逐渐由欧美转向亚太地区的时代,东南亚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尽管地缘政治理论范式多种多样,但我们均可从这些理论范式中到与东南亚地理条件对其内外部政治生态影响有关的依据。陆权论认为亚欧大陆由心脏地带、内新月形地区和外新月形地区三部分所组成,只要控制了内新月形地区和外新月形地区,心脏地带便是囊中之物。东盟地处欧亚大陆东南端,其大陆半岛属内新月形地区,而海洋岛则属外新月形地区,东南亚对控制心脏地带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海权论认为,在海洋是人类主要交通方式之一的社会里,控制海洋和海上交通线是国家海洋政策和海军战略的主要目标,夺取制海权,控制海洋就能确保本国的海洋通道,并能随时切断敌国的海上封锁。东盟作为海洋包围的地区,无疑具有海权论所推崇的种种优势。在边缘地带论看来,大陆和近海之间的边缘地带在全球战略中最为重要,起着缓和海上势力和陆上势力冲突的作用,斯皮克曼提出“谁支配着边缘地区,谁就控制
欧亚大陆;谁支配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世界的命运”。[8](P78)而东盟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如果将其看成一个整体,完全符合斯皮克曼所提说的边缘地带,即在亚欧大陆东、西两个边缘地带之后的南部边缘地带。因此,东南亚地区的地缘战略意义不可忽视。
其次,东南亚地区自然资源丰富。该地区盛产石油、天然气、橡胶、木材以及多种矿产资源。是世界重要的能源输出地之一,在世界经济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其中橡胶产量占世界天然胶的85%,锡矿占55.6%,棕榈油占74.3%,热带木材占75%,其他如铁、糖、咖啡、烟草等产品均为重要出口物资。[9](P337~338)在 能源安全、经济安全日益成为各国和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核心议题的今天,获取东盟丰富而廉价的自然资源和贸易市场是大国外交的一项基本目标,这也为东盟推行 大国平衡战略提供了重要的筹码。值得提出的是东盟国家的人力资源丰富,而且劳动力成本廉价,目前已经成为欧美、日本、中国等国家制造业和加工业发展的主要 方向。
第三,众所周知,二战以后,世界性大国主要分布在亚太地区,如美国、苏联/俄罗斯、日本、中国、印度等。冷战时期东南亚曾是仅次于欧洲的两种意识形态较量的前哨阵地,是亚洲冷战的中心。东南亚条约组织、科伦坡计划、越南战争、老挝危机和苏越《友好合作条约》都是外国势力干涉东南亚事务的重要历史事件。随着日本、韩国、中国与印度等亚太国家的崛起,东南亚成为世界权力制衡角力场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大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竞争与合作,有利于东盟推行大国平衡战略。
结语
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对维护东南亚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积极的意义,是相对弱小的国家捍卫自身权利的一种策略。周边的大国在东南亚地区都有重要的利益,如果能够使这种利益达到一种均衡的状态,既可以避免许多冲突,又能够照顾到各方的利益,使大家和平共处,当然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东盟是一个重要的地区性组织,它在地区事务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中、美、日、印等大国要想在该地区有所作为,都不能够得罪东盟。相反,它们都必须讨好东盟,加强与东盟的合作。因此,东盟只要能够加强内部团结,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就一定能够打好“大国平衡”这张牌,在大国之间巧妙地周旋,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从这个角度说,大国平衡战略是小国保护自身的一个“利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